我握住翠岚的手,语气坚定地说道:“翠岚姐姐,这件事情我会放在心上,一定会帮你把哥哥找回来。”翠岚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感激,她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但那份信任和期待已经不言而喻。
此时,马车缓缓停下,车轮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微的摩擦声。仆人的声音从车外传来:“瑞王爷来访,烦请通报。”我轻轻掀开帘子,一眼望去,我们已经抵达了凤鸣书院的大门口。
我和翠岚迅速下了马车,站在大门口的弟子见是我,脸上露出惊喜之色,快步跑了过来:“林师姐,不,郡主。您来了便不用通报,直接进去吧,师尊可想您得紧。”
我微微一笑,纠正道:“小师妹,在凤鸣书院我还是你们的师姐,不必称呼我为郡主,如同从前一样,叫我师姐便好。”
小师妹有些局促,但还是顺从地说:“那……那我们就依您的,师姐,您带王府的人都进去吧。”
随着仆人们将一箱箱礼品从马车上卸下,我引领着父亲和翠岚步入了书院的大门,阳光洒在书院的青石路上,两旁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切还是那么熟悉,那么温馨。这里是我成长的地方,也是我心灵的港湾。
穿过熟悉的庭院,来到了会客厅。师尊早已在那里等候,我一见到她,便情不自禁地扑进了她温暖的怀抱:“师尊,妍儿好想您。”
师尊轻柔地抚摸着我的头,又轻轻地拍着我的背,语气中带着一丝哽咽:“妍儿,你从未离开为师这么久过,大半年了,让为师好好看看你。”她握住我的手,仔细地打量着我,眼中流露出满意的微笑:“看来你在王府的日子过得很好,我们已得到消息。如今你已是郡主,你母亲也被追封为正五品王妃,真是老天有眼。”
我点了点头,眼中含着泪光:“是的,师尊。父亲是个有担当的大英雄,母亲没有看错他。”
师尊也感慨道:“是啊,你母亲的眼光一向精准,与王爷情投意合。”
父亲走上前,语气庄重而诚恳:“琼华院主,今日我仅以妍儿的父亲身份来拜访您。您对妍儿的养育之恩,我赵云飞无以为报。”说完,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师尊面前。见状,我也随父亲一同跪下。
师尊见状,慌忙上前搀扶,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王爷,这可使不得,我怎能受您如此大礼,快快请起。”
父亲却坚持着,语气坚定:“今日我来到这里,不是以王爷的身份,只是作为妍儿的父亲。若非您当年的援手,我与清儿的这个孩子恐怕早已不在人世。您含辛茹苦地将妍儿养大,又悉心教导,这份恩情,我这一拜又算得了什么。”
师尊见父亲如此坚决,便不再阻拦。我和父亲恭敬地给师尊磕头,然后缓缓起身。师尊的眼中闪烁着泪光,她感慨道:“王爷,我与妍儿的母亲情同姐妹。妍儿这孩子从小就聪明绝顶,无论是什么,一教便会,过目不忘。与其说是我培养了她,不如说她天生就是一块美玉,若非如此,即便我技艺再高超,也难以雕琢成器。”
我听后,笑着摇头:“师尊,您过奖了。我小时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淘气包,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没有您的悉心教导,我现在可能还是个野丫头呢。”
这番话引得在场众人都笑了起来,原本庄重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我接着说道:“师尊、父亲,翠岚姐姐离开书院已有多年,我想带她在书院四处走走,看看。”
师尊微笑着点头:“去吧,你的一众师姐们也很想念你。”
翠岚环顾四周,眼中流露出一丝惊讶与怀旧:“妍儿,这书院与十多年前相比,真是大变样了。增添了许多别院和娱乐设施,愈发显得气派。”
我微笑着回应:“是啊,这些年来,书院的名声远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子。为了确保她们在这里的生活与在她们府上无异,书院确实花费了不少心思。”
翠岚点头,我提议道:“走,我先带你去四大别苑看看。”
我们缓步走过四大别苑,闺阁苑内,姑娘们正聚精会神地学习着琴棋书画等闺阁技艺,她们的神情专注而认真;武学苑中,姑娘们身着练功服,拳脚生风,剑光闪烁,每一招每一式都透露着力量与美感;经纶苑里,书桌整齐排列,导师在讲台上激情澎湃地传授着治国理政的知识,学子们埋头苦读,沉浸在书海之中;杏林苑则充满了药香,导师边讲解边示范,姑娘们边听边记,手中的笔不停地在纸上舞动。
穿过四大别苑,我们来到了修炼的地方。一众师姐师妹见我到来,纷纷围了过来,她们中的许多人都是翠岚的旧识。
“翠岚,你可来了!”一位师姐激动地握住翠岚的手,眼中含着泪光。
翠岚也感动不已:“这一别就是十多年,能再见到你们真好。”
一位师姐眼中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渴望:“我们在书院一待就是十余年,从未踏出过这山门,外面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充满了神秘。你们能给我们讲讲如今市井的样子,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是啊,是啊,给我们讲讲京城的景象,皇宫的壮丽。”另一位师妹迫不及待地附和道。
“还有,你们在王府的生活是怎样的?”又一位师姐好奇地问。
我微笑着,开始向她们描述外面的世界:“京城啊,是一座繁华而又古老的城市,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皇宫则更是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每一砖一瓦都透露着皇家的威严与尊贵。”
翠岚也加入了谈话,她描述着王府的生活:“在王府,生活自然是与书院不同。那里有精美的园林,有仆人们忙碌的身影,每日都有不同的活动和宴会。但对我而言,书院的宁静和书香才是我最为怀念的。”
师姐师妹们听得津津有味,她们的眼中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我继续说道:“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书院永远是我的家。在这里,有师尊、师姐、师妹,你们啊,永远是我最牵挂的人。”
翠岚点头表示赞同:“我十余年前走出书院后,做梦都没有想过还有踏入书院的这一天,这里有我太多的回忆。”
我们围坐在一起,谈笑风生,话风一转又开始围绕着那些珍贵的往昔和童年的趣事。还有各自的糗事,以此打趣对方,引得众人笑声连连。书院,这片只有女子的净土,我们的谈话自然不会牵扯到男女之情,而是保持着一份清新与自然。
这样的聊天,如同山间的清泉,纯净而甘冽,让人在忙碌和纷扰之外,找到了一份难得的宁静与享受。在这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彼此间的友谊也在这回忆与笑声中愈发深厚。
聊得尽兴之后,自然少不了一番拳脚上的切磋。在书院,武学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也是姐妹们交流技艺、增进感情的方式。我们走到练武场,各自摆开架势,一招一式间,既较量着技艺,也传递着友情。
剑光闪烁,拳风呼啸,我们的身影在场地上穿梭,每一次交手都是对彼此技艺的尊重和认可。虽然只是一场友好的切磋,但我们都全力以赴,因为这不仅是对对手的尊重,也是对自已武学修为的检验。
随着凤鸣书院的行程圆满结束,我们一行人回到了瑞王府,开始着手准备返回边疆的事宜。皇上得知父亲此次将携我一同奔赴战场,特意提前差人送来两套崭新的战甲,一套是为父亲量身定做的,另一套则是为我准备的红色战甲,象征着勇气与荣耀。
在城门口,举办了一场隆重的送别仪式。我与父亲身披战甲,牵着战马,肃立于城门之下。王府的众人纷纷前来送行,太皇太后与皇上也亲自莅临,场面庄严而肃穆。
皇上与太皇太后缓步向前,身后跟着一名侍卫,双手托着一杆长枪。
皇上来到父亲面前,语气中带着一丝沉重:“皇弟,每次的送别仪式,朕的心情总是无比沉重。朕心向和平,不愿战火连绵,可世事难料,树欲静而风不止。朕不多言,只愿皇弟能够凯旋而归,将妍儿平安带回。”
父亲目光坚定,语气铿锵有力:“臣定不负皇上嘱托,不负百姓厚望!”
太皇太后步履蹒跚地走到我面前,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妍儿,昨日老身方才得知,我赵家竟有你这样一位巾帼战将,心中甚是欣慰,便迫不及待想要见一见你。想当年,老身亦是从凤鸣书院武学苑学成归来,半生戎马。”
言罢,她示意侍卫将一杆长枪递至我面前,继续说道:“这杆长枪名唤‘龙渊’,乃是当年太上皇命顶尖工匠精心炼制而成。老身曾凭此枪驰骋沙场,令敌人闻风丧胆。今日,我将它传给你,愿你带着它,重塑昔日的威名。”
我双手接过龙渊枪,感受到它的沉甸甸分量,枪身上的龙纹雕刻精致细腻,栩栩如生。枪尖锋利无比,闪烁着森寒的光芒,显然非凡物。将龙渊枪交给侍卫拿着,我上前向太皇太后深深一拜:“多谢太皇太后厚赐,曾孙女定不辱龙渊之威名。”
太皇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好,有老身当年的风采。愿你们凯旋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