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的众人无不失色,低声议论着,“这位可是宫中御医馆的云逸老先生啊,他向来只听命于皇上,这姑娘能得到他的青睐,真是非同小可。”也有人赞叹道:“这也不足为奇,姑娘的医术非凡,能得到老先生的赏识,自是有过人之处,并非寻常人可比。”

“确实如此。”议论声中,我淡然一笑,不为所动。取出纸笔,挥洒自如地开出一张药方,正欲交给王妃去安排煎药,却被云逸一把接了过去,他笑道:“小孙女,这便是你的不是了,抓药这种事,老夫亲自去办最为合适,你且安心等待,我去宫中取些上好的药材来。”

“那就有劳云爷爷了。”我轻声应道,心中却是暖流涌动。

“哎,和我这老头子还客气什么。”云逸说着,便脚步轻快地向外走去,身影渐渐消失在门外。

王爷的目光落在我身上,嘴唇微动,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要诉说,然而他的气息微弱,力不从心。我轻轻摆手,示意他切莫勉强言语,只需静心休养。王妃的眼神在我身上徘徊,她的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似乎渴望揭开心中的谜团。但在这一刻,她选择了沉默,将疑问深藏心底。这种滋味,定然是五味杂陈。

王爷,这位历经沙场的武将,他的心中或许已有所察觉,但此刻,他更需要的是恢复体力。他的眼神坚定而深邃,仿佛在告诉我,待他康复,一切疑问都将得到解答。

不久,云逸匆匆而返,手中提着一包药材。我接过药材,感受到他的关切与细心。云爷爷环顾四周,说道:“此处暂时无需老夫,我且先回御医馆。皇上数日后将亲临探望王爷。”

随后,他转向我,眼中满是慈爱:“妍儿,若有所求,尽管来御医馆寻我。”我点头应允:“云爷爷,我会的。”

我含笑目送云爷爷离去,心中暗自欢喜。在这繁华的京城,能得如此一位长者关照,实乃幸事。云逸平易近人,无丝毫架子,他的真心相待,我自是感受真切。

王爷的伤势已渐趋稳定,如今只需静心调养,假以时日,定能恢复如初。明日便是初六,府中上下正忙碌着准备我母亲的出殡事宜。我决定返回母亲的灵堂,与翠岚一同守夜。

或许是白日里为王爷诊治耗费了太多心力,到了夜晚,我竟感到一丝疲惫,便与翠岚默默守在灵前,无言地陪伴着母亲。我们轮流小憩,以保持清醒,直到晨光破晓,天色渐明。

依照妾室的礼制,我们准备了简单的告别仪式,以素宴款待前来吊唁的宾客。虽然仪式简朴,但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母亲的尊重与怀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以最朴素的方式,送母亲最后一程。

灵堂内,烛光摇曳,香烟缭绕,母亲的遗像在烛光中显得格外慈祥。我与翠岚并肩而立,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思念与不舍。我们默默地为母亲祈祷,愿她的灵魂得以安息,往生极乐。

送别的母亲,瑞王府再次回归了往昔的宁静。王爷的伤势依然沉重,需要时时观察,而我也选择留在王府之中。只有留下,我才有机会揭开真相,为母亲讨回应有的公道,不能让她含冤九泉。但追查真相的线索并不急于一时。此时,王妃必定警觉,我若轻举妄动,反而容易打草惊蛇。目前最重要的是确保王爷能够顺利康复。这些日子,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王爷的房中度过,亲自照料他的伤势,煎药熬汤,亲力亲为,不敢有丝毫懈怠。

时光荏苒,半月有余,王爷的身体状况终于有了些许好转,但仍旧不宜过多言语。就在这时,一声尖锐而高亢的声音划破了府中的宁静:“皇上驾到。”全府上下闻声而动,纷纷出迎,跪拜于地,齐声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吧,我来看看皇弟。”皇上亲临王府,自然不是单纯的探病那么简单。兄弟二人,定有许多私事要谈。

我与翠岚漫步至后花园,冬月的园中虽无繁花似锦,绿叶成荫,但假山嶙峋,锦鲤游弋,为这寒冷的冬日平添了几分生机。与翠岚并肩而行,我们聊起了家常,那些琐碎却又温暖的日常。没有勾心斗角的算计,没有深藏不露的猜疑,只有真挚的情感和纯粹的交流。这样的对话,如同清泉石上流,让人感到格外的轻松和自在。

我们谈论着过往的趣事,回忆着那些简单而快乐的时光。翠岚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怀念:“记得那时候,大小姐总是喜欢在花园里弹琴,我在一旁静静地听,那琴声仿佛能治愈一切烦恼。”

我们的话题随意流转,从花园的花开到厨房的新菜,从府中的小丫头到街上的新鲜事。这些平凡而又真实的生活片段,构成了我们珍贵的记忆。我们只是两个普通的女子,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和友谊的温暖。

我轻声问道:“翠岚姐姐,母亲已逝,你有何打算?还会留在这王府之中吗?”

翠岚望着园中的景致,叹了口气:“自然是可以留下,只是觉得已无留下的必要。”她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母亲在世时,她与母亲相互扶持,如今母亲已去,留下也失去了意义。

翠岚继续回忆道:“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从那个跟在大小姐身后的小丫头,变成了如今的模样。看到府中那些活泼的小丫头,也会心生喜爱。”她转头看向我,眼中带着关切:“你呢?王爷伤势恢复后,你打算如何?是与王爷相认,还是回到凤鸣书院?”

我环顾四周,确认只有我们两人,才低声说道:“我想留下来,只有留下,我才有机会为母亲讨回公道。若要留下,必然要相认,否则名不正言不顺,我便失去了留下的理由。”

翠岚点了点头,她似乎早已猜到我的决定:“我能感觉到,王爷和王妃看你的眼神中,似乎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我沉吟片刻,才道:“他们初见我时,便有所联想,只是尚未确定我们之间的关系。现在还不是相认的时机,我还需观察王爷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翠岚思索着说:“我在府中多年,王爷回府的次数寥寥可数。王妃将大小姐关在厢房后,每次王爷回来,她总是找各种理由缠着他,然后又匆匆离去,我也不甚了解王爷的为人。朝中武将稀缺,年轻一代又未能及时补充,因此皇上仍旧依赖王爷。”

王爷的伤势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恢复着,如同冬日里的冰雪,在春阳的照耀下慢慢消融。在这康复的期间,牡丹郡主曾两次踏入王府,看望王爷。

牡丹郡主,年长于我,五载前便已嫁与当朝宰相司马风霆之子,如今的礼部侍郎司马昭然。她的性格直爽,言辞坦诚,与我相谈甚欢,仿佛是春风拂过心田,让人感到舒适与愉悦。我颇为欣赏她这直率而不造作的性格。

在与牡丹郡主的交谈中,我能感受到她的性格,无疑继承了王爷的血脉,那份坦荡与真诚,让人不禁对王爷的为人有了更多的好奇与期待。

一日,王爷在服用了汤药后渐渐沉入梦乡,我轻手轻脚地退出了他的房间。回到自已的居室,我拿出那本院主传承的修仙秘籍。这本《玉清仙鉴》古朴而神秘,封面上的字迹透露出岁月的沉淀,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故事。

我轻轻翻开书页,快速浏览着书中的内容。从修仙的基础篇到高阶的渡劫飞升,每一篇章都详尽地记录着修炼的法门和心得。书的最后,还附有丹道的传承,以及一些修仙界的奇闻异事,修炼者的感悟和体会也被一一记载,字里行间透露着前人的智慧和经验。

正当我沉浸在书中的奥妙之时,一阵敲门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放下书籍,起身开门。门外站着的是王妃的贴身丫鬟,她恭敬地向我行了一礼:“林姑娘,王妃有请。”

我微微颔首,答道:“好的,我更衣之后便前往凤仪苑。”回到屋内,我换上了一身淡绿色的长裙,简约而不失优雅。头上只简单地插着一支白玉簪步摇。去见王妃,妆容不宜过于浓重,简单自然即可。

我踏着碎步,穿过凤仪苑的月门,轻轻叩响了王妃的寝宫门扉。“进来吧。”王妃的声音从屋内传来,带着几分慵懒和不可一世的威严。

我缓缓推门而入,向王妃行了一个端庄的礼,声音平静而有礼:“王妃,您召见我,不知有何吩咐?”王妃抬起头,她的目光如同利剑一般锐利,似乎想要穿透我的外表,直抵灵魂深处。她缓缓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林姑娘,这些日子你照顾王爷辛苦了。但本宫心中有些疑问,希望你能如实回答。”

我微微颔首,表示愿意聆听王妃的问话。这一刻的到来是迟早的事,王妃的心中定然充满了疑惑和不安。她的目光紧紧锁定在我的脸上,她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林姑娘,你与王爷之间的关系,似乎并不简单。你的真实身份究竟是什么?你留在王府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