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母对穆清宁道:“继续按吧,别停。”

婆母这是上瘾了?

穆清宁心里笑了下,确实,这种疏通穴位的按揉养生法,谁享受过一次都会上瘾,不但通体舒畅,还能延年益寿,只是费人手劲。

之前能让她亲自伺候的人,只有自已的父母,母亲的顽疾也是自已调养好的。

如今,还多了一人,就是婆母。

据说婆母三十时便丧夫守寡,一人养大了四个孩子,也算是贞洁烈妇,穆清宁也是因此愿意认真伺候她,还带了一层敬意。

虽然去不了城门看大军进城,穆清宁心中并不太失落。

对即将归家的夫君也念想,毕竟自已与他几乎不相识,陆长延长她十二岁,曾经他是父亲麾下的一员小将,与大哥算是好友。

遥想当年初见时,自已才六岁,那时穿男装与二哥去军营中看望大哥,巧遇陆长延在练武场练兵,那时,陆长延以为她是陆家的第三子,还笑说以后要教她习武,那时,陆长延留给穆清宁的印象,性情豪爽,容貌英武,但还是比不上自家的两个哥哥。

后来,据说陆长延到了婚配之龄,仍然不娶妻,说男儿无功名不成家,立了多次军功后,与大哥二哥成了至交好友,有一回他和大哥征战凯旋,在宫宴时酒后失言,道娶妻当娶穆家女,很是让军士们传为美谈。

这话便传到了皇帝耳边,三年前他立了军功,皇帝不但封他游骑将军,还赐婚,让穆家把嫡女嫁给陆长延,说是圆其夙愿,成就一段佳话。

穆清宁是穆家唯一的女儿,自然就是将她许配给陆长延,穆靖虽然有些不舍,但毕竟是皇上赐婚,而且对陆长延知根知底,便接了圣旨,应下婚事。

三媒六聘,待到嫁娶前三日,穆靖和陆长延忽然被皇帝下诏一同出征北疆,兵分两路,陆长延率军去平定戎,穆靖则率穆家军征讨北匈奴。

穆家本是要求凯旋后再让陆长延迎娶穆清宁,可是陆母患重疾,太医也医治无效,便想要新儿媳先进门冲喜伺疾,还能操持府内事务,于是由陆长延的弟弟,陆长盛替兄代迎穆清宁入门,婚礼婚宴一切从简。

所以,穆清宁长大后还未见过陆长延,也未与他行过拜堂之礼。

夫君归来,以后如何夫妻举案齐眉,穆清宁还有点为难。

她心头翻涌着身为女子的无奈,即使她是穆家的女儿,皇帝一道圣旨,就可以定了她的婚事。

正神思着,陆母忽然问她:“清宁,你可是读过《女戒》”

穆清宁没想到婆母会突然问这个,不过还是如实道:“回母亲,我未曾读过《女戒》。”

她的师父公孙里是出自道家学派,学习医术之余还教习四书五经,兵法策论,剑术,轻功。

不过不适合如今一个当家主母的做派,所以穆清宁略过这些不提。

陆母闻言皱眉,开始鸡蛋挑骨头,“宁儿,既然你已嫁为人妇,这些闺中女子该读的书还是要读一读,牢记在心,将来才能侍奉好夫君。”

穆清宁不置可否地嗯了声,心里有些不悦,若不是皇上赐婚,她是不想嫁人的。

穆家也不会着急将她嫁人。

嫁与他人,命运都与夫家休戚相关。

而她,未上牧云山学艺之前都不喜欢做女红之事。

如今也不喜欢掌管后院,更不屑过普通女子的生活。

只是皇帝一道赐婚圣旨便将她束缚在这陆家后院,不得不操劳一府事务,但也兢兢业业,未有差错。

陆母继续提点道:“这次长延立了大功,说不定陛下会赏赐不少美人,婢女,若是有收入府中的,你不可妒忌,需有容人之心。”

穆清宁听着心里咯噔了一下,婆母这是准备给她夫君纳妾了?

果然,嫁人是世间最蠢的事。

男子可以三妻四妾,女子却要从一而终。

镛国律法规定,女子满十六岁必须婚配嫁人。

只因先前几十年天下大乱,战事频发,造成男少女多,所以立法规定女人适龄必须婚配嫁人,哪怕嫁人为妾。

哪怕和离或被休,都需在一年内再嫁人生子,否则要坐牢三年或者入道观修行,直到有人迎娶为止。

这世道,对女子实在太不公平了。

陆长延与大哥二哥交好,难道不知穆家只有主母,从未有过妾或通房?

他敢纳妾?

婆母说这些,是已知长延要纳妾的试探?

穆清宁淡声问:“母亲,以往,长延都是如何处置这些美人的?”

陆母道:“未娶妻前,陛下赏赐的美人都被长延送人了,不过,你现在已经嫁进门了,他有了嫡妻,若是纳妾也是合礼之举,我们陆家人丁单薄,必须多些子嗣才能壮大。”

理是这个理,可是穆清宁不愿意被囚禁在妻妾成群的后院生活。

她是穆家女,宁愿上战场保家护国,也不愿意与人共侍一夫。

当年陆长延不是对大哥说娶妻当娶穆家女吗,若是纳妾,他对得起自已说过的话?

陆母没听到穆清宁的反驳,觉得她已默认赞同了,便不再多说,微眯着眼,很是享受。

穆清宁给婆母按揉完,又被她留着一起用早膳,之后陆母又提起妇德之道。

什么女子嫁人后要以夫为天,穆清宁听得左耳进右耳出。

她想陆长延应该不会拿这些来约束自已。

这一日穆清宁都没有出府,半夜才听下人来报将军回府了,只是见过老夫人后回书房安置睡下。

两个贴身丫鬟都原本以为将军回府必定会来清风院见主母圆房,还将婚房精心布置了一番,没想到陆将军居然不来,心里都有些疑惑。

陪嫁过来的刘嬷嬷安慰主子,“少夫人,或许是将军怕深夜扰了您休息才没进清风院,明日一定来。”

“无事。”穆清宁淡然,白日里被婆母敲打了一番,今日内心并不期盼陆长延来圆房。

翌日一早,二等丫鬟喜匆匆来报,“少夫人,将军封侯爷了,封的是定安侯!”

两个贴身丫鬟流萤和碧珠喜不自胜,“少夫人,真是天大的好事啊,将军才二十八就封侯了!”

穆清宁浅浅一笑,也认同陆长延年轻有为。

她父亲是二十三封侯,那时是开国之期,立功容易,如今镛国只是周边偶尔动乱,要封侯不易。

陆长延此次平定戎人,必定功勋卓越。

身为一家主母,穆清宁自然要庆贺一番,随即吩咐下去,给府里管事和下人各赏二两银子。

不过,午后,陆长延才进清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