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高欢的阳谋
济州。
斛律十三作为高欢的信使到了济州。
“以前以为尔朱兆是个猛将,谁知道也是一个草包。纥豆陵步蕃,带领约莫七八千骑兵,在北秀荣就把尔朱兆干输了,还追着他屁股打,尔朱兆居然毫无还手之力!要不是欢哥出手,尔朱兆估计并州都不保!”
“我们只是设了一个简单的埋伏,让尔朱兆佯装战败,步蕃追过来,欢哥带领伏兵截击,居然一下就干掉步蕃了!我们还以为会有一场恶战呢!”
“是了十三,你认为尔朱兆、步蕃、欢哥,和我,战力排名如何?”侯景问。
“单论战力,景哥你十分的话,欢哥可以打九分,步蕃顶多七分,尔朱兆嘛,六分都不错了。”斛律十三说。
“这次欢哥让我来,是来商量一件大事。尔朱兆已经把六镇降民交给欢哥带领,欢哥说已经有了做大事的本钱,他会择机东出河北,让你准备好,找到合适机会去和他汇合,一起干大事!”
“天大的好事!尔朱兆怎么会把兵马给欢哥的?”侯景惊讶得差点掉了下巴。
“尔朱兆不会被我们救了吗?他获救之后,和欢哥结拜,欢哥跟他说,六镇降民桀骜不羁,前后数十次反叛,帝国平叛耗费甚大,不如让六镇出身的将领去带领他们。我们再演一个双簧,尔朱兆就入套了。六镇降民知道欢哥做了酋帅之后,连夜奔赴,数天就归附了三四万军队。”
“他是要干大事啊!”侯景叹道,“我他妈的怎么没这个命!”
“欢哥做皇帝了,好处能少了你?”斛律十三调侃道。
“十三,你有没有觉得,欢哥最近几年,作风越来越有士族风格?我们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侯景说。
“什么作风不作风,在这个乱世人不如狗时代,手头有兵家里有粮,不然还不是被人家撵到处跑。”斛律十三倒是看得透,“尔朱仲远也不是什么好鸟,你什么时候把他的兵拿过来?”最后一句,斛律十三是在侯景耳边说的。
斛律十三回并州之后不久,侯景就听到消息,高欢已经率领大军到了滏口,而且连六镇降民家属也一并带来随军——之前尔朱荣沿袭葛荣统兵方法,把六镇降民年轻力壮的参军入伍,其家属另外处置。
高欢此举大得六镇降民民心,踌躇满志准备杀向河北。
洛阳又换皇帝了,尔朱世隆新立皇帝是元恭。
“这他妈不是闹着玩吗,前面皇帝做的好好的,怎么又换了?”侯景问高升,“这样干,尔朱世隆不如自已做皇帝好了。”
高升已是侯景的帐内都督。
“明公,尚书以长广王宗族较疏远,又无人望,更立新帝也合理。大魏是千万子民的大魏,天柱尚未称帝,其他尔朱氏何德何能?”
“所谓人望,是什么?”
“明公可以把人望理解为利益。大魏数十个州府,数千万人口,经过几百年统治,各种条条规范已经约成俗定,各种利益集团,也就是士族,已经稳固下来。明公倒未必需要在意人望,人望就是墙头草,谁赢就倒向谁。”
侯景对这个答复很是满意,有没有人望,说到底还是自已够不够强。
晋阳。
尔朱兆怒不可遏。
换皇帝了,自已居然是尔朱家族最后一个知道?
为尔朱荣复仇,可是靠自已一已之力完成的,现在尔朱氏,半壁江山靠自已打的,这不,刚刚灭掉纥豆陵步蕃,换其他人,早就不知道逃哪去了。
他越想越气,反正皇帝嘛,谁换不是换,不行自已再带兵去洛阳换一个!
还没起兵,叔叔尔朱彦伯到了晋阳,让他顾全大局,力陈利害,否则其他尔朱氏群起攻之,尔朱兆才摁住又换皇帝的念头。
但他心底还是有点不安,来自六镇的鲜卑士兵基本投奔高欢,如果高欢反对尔朱氏,那就麻烦大了!
信都。
河北士族高乾兄弟,联合其他汉族士族,打着反对尔朱氏的旗号,已经控制了信都城。距离信都不到两百里的殷州,刺史是尔朱家的尔朱羽生。
尔朱羽生本来只是放牛的,对于做官打仗一窍不通,他带领五千人去攻打信都,居然被高敖曹带领十几个人打败了——他看到高敖曹端着马槊,直冲向他,他就逃跑了,手下一看主帅都逃,跟着鸟兽散,不过幸运的是,他能安全跑回殷州。
高欢在滏口,声言准备带大军去信都平叛,河北人心惶惶。
高乾自知不是高欢敌手,但目前家族数千口身家性命系于自已,一旦有点差错灭族不是不可能,于是想出一个釜底抽薪办法,让高欢来主政信都,对抗尔朱氏。
这样不仅自已免祸,以后高欢得势(大概率成功),自已还有拥戴之功,是大大划算的大生意。
信都距离滏口五百余里,高乾与河北另一士族封子绘用了五天时间,找到了高欢。
高乾还不知道高欢已经和尔朱兆交恶,高欢正缺乏根据地——之前找借口说要去山东就食,但是迟迟未动,只有一个原因:真是兵荒马乱没有当地人支持,一个城一个坞堡地打过去,那和葛荣有什么区别?
而且经过葛荣之乱,当地汉族坞堡战斗力更强,他的下场,其实可以预见,所以他只是声言去攻击信都,但是又不动身原因,要知道兵贵神速,迟迟不出兵已是做了选择。
高欢和高乾叙旧起来,各自叙述家族来源,居然同出渤海高氏,于是论起辈分,高欢小高乾一辈,于是就马上以族叔相处。
封子绘一看,原来高欢也是汉族士族出身,一下子距离就拉近了,都是同郡士族,不支持他支持谁?总比契胡尔朱氏好吧,也算是美事一桩。
他们都不知道,其实高欢最恨别人说自已是汉人。
高欢出发河北之前,他把娄昭君、高澄以及几个亲信叫来,郑重交代自已出身渤海高氏是取信河北汉族士族关键,高欢还是六镇鲜卑的高欢,但目前环境,只能是渤海高欢。
众位都督默然退下。
“阿爷,我们真是渤海高氏吗?我们不是鲜卑士族?”高澄问。
“我们高家祖宗,确实是在渤海生活,说是渤海高氏没错。现在尔朱兆已是我们敌人,晋阳回不去了,我们不说是渤海高氏出身,河北士族容不下我们,你还想像以前一样,像条狗一样流浪奔波吗?”高欢弯下腰,捧着高澄脸蛋说。
“何况,大丈夫能屈能伸,想要身前显贵必定要身后卑躬屈膝,你想不想成为真正的贵族?”
“知道了,阿爷。”高澄倒是理解得很快。此时他已经十岁,这几年的奔波以及数度命悬一线,生活的艰辛让他知道这个意味着什么。
娄昭君在一旁默默掉眼泪,等于用换种来博取生存,是种屈辱,但在性命面前,屈辱算什么?
远在济州的侯景,一直不明白高欢是怎么一夜之间得到河北士族支持的?
计策既定,高欢兵行神速,率领大军数日就抵达信都,高乾等开门迎接。
时高敖曹在外劫掠粮草,闻讯大惊。高欢让高澄去接高敖曹。高澄此时表现出超人气概,一个十岁的孩子,在面对以勇猛著称的高敖曹,毫不怯场。一声“叔公”让高敖曹放下所有戒备,高敖曹仰天长叹,高欢连儿子都有如此胆识,他日必定是人中龙凤,自已只能认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