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4章 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我手里放着的,赫然是黄澄澄,金灿灿的袁象飞龙金币签字版!
“咦?”
会馆三爷表情惊讶,拿起金币放在手心,翻来覆去的端详。
“这是洪宪纪年飞龙币,收藏界的大热门,可是我只见过银币,从来没见过金币啊。”
“这怎么还是签字版的?”
他翻转着查看金币,脸色由好奇和疑惑,逐渐化为震惊。
“罗老弟,你这是从哪里来的?这东西是真的?”
会馆三爷研究飞龙金币,头也不抬,诧异说道。
“当然是真的。”我笑道,“这是近代机制币的大珍,袁象飞龙金币签字版,而且是无磨损的极美品,价值两千万以上。”
“这不是臆造币,是真正的金币,当时的飞龙币有银元和金币两种。”
“至于这枚签字版,更是这款币里最罕见的, 袁世凯头像右边的“L.giorgi”英文,是意大利铸币专家“鲁尔治-乔治”签名缩写。”
研究了足足五分钟,会馆三爷才将金币还给我。
他脸色疑惑,说道:“这金币的铸币工艺堪称巅峰造极,人像栩栩如生,但为何我从来没在市面上看到过啊?”
我解释道:“这是当时专门赏给大臣的纪念币,根本不参与流通,也没有面值,所以市面上根本没有。”
“三爷,我用这枚币请会馆派三十个人帮我,可以吗?”
会馆三爷沉吟片刻:“这样吧,我问一下顾会长。”
“毕竟你所说的探宝公司,也是个很棘手的势力。”
见我点头,会馆三爷便起身来来到院子里打电话。
几分钟后,他回来笑道:“馆主已经同意了,他让你一切小心。”
“好,那就谢谢三爷了。”
我心情大好,把金币交给他。
回到酒店,我把事情经过告诉了把头。
“两千万,换一次帮忙的机会看似很昂贵,但川南会馆作为港岛的地头蛇,能帮我们省去不少麻烦,能让我们全身而退。”
“小川你记住,钱只是帮我们达成目的的工具。”
“如果换做别人,恐怕顾馆主都不一定会同意。”
我点点头:“那是当然,这个仇我们必须要报!”
“嗯,有个消息我要告诉你。”把头叹了口气。
“什么?”
“当年撞死乔樱父母的那辆渣土车司机李志金,已经死了。”
“那个码头一共有两个李志金,两个人同名,所以龙山堂之前以为他没死。”
“这条线索到这里,就断了,只能指望马闯那边了。”
我感到不可思议:“他怎么死的?”
“刚出狱没两个月就死了,死因是酗酒后摔死。”
我摇摇头:“一定是被灭口了,是探宝公司灭的口!”
“我也这么认为,现在我们迫切需要一批精品货,要确保鱼要咬钩。”
我问把头:“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联络了炎黄会,他们介绍了闽省南派的一个团队,据说手里有一批今年刚捞上来的海捞货。”
“你过去对接一下,价格高一点没关系。”
我心头一喜:“好!我马上去!”
离开把头的房间后,我想了想,敲响了曹柯的房门。
“跟我回国内一趟。”
“去哪?”
“闽省,Q州市。”
……
在飞机上,我翻看着介绍着Q州的杂志。
这是把头言传身教我的习惯,他每到一个地方,都会阅读当地的县志,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出过什么知名人物等等。
Q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唐宋时期,Q州港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是一座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城市,至今都保留着极为正统的闽南文化。
这里的文化,甚至有着中原文化的影子,追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衣冠南渡”。
话说西晋末年,天下大乱。
华夏北方混乱割据,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游牧民族入主中原。
他们没有文字,甚至还保留着食人的习俗,对于中原地区的文明造成了巨大的阴影,中原士族哪里见过这种场面?
为了避难,他们纷纷南逃到了闽地。
中原文明在闽地落地生根,和闽地的本土文明融合到了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种风格迥异的特色文化。
把头给我们找的这个团队,都是Q州本地人。
我们刚下飞机,他们中的接头人“阿昆”就来机场接我们。
“罗把头,你们这次要多少货?”
阿昆一边开车,一边问我。
“大概有多少?如果价格合适,东西不错的话,我全要。”
我这话一出,阿昆顿时目瞪口呆。
“全要?”
“那恐怕你吃不下啊,我们这次捞出了三百多件,很多都是明代精品民窑,还有两件官窑瓷器!”
我惊讶道:“官窑的?你是说官窑的东西,混入了当年的外贸船?”
我感到匪夷所思,但很快释然了。
“你说的官窑,应该是王府瓷吧?估计是当年夹带走私的东西。”
“这些王府瓷要是倾销到外国,价格比普通的民窑要贵多了。”
阿昆竖起大拇指,惊讶道:“罗把头你不愧是北派的高手,还没见到货,就猜到八九不离十了?”
“那两件官窑,确实是王府瓷!”
我笑道:“原因很简单,明代贸易最繁盛的时期,是明代中后期。”
“这时候的明代,皇族子弟已经非常多了,对瓷器的管理也不像最开始那么严格了,就有夹带走私出去的可能。”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让子孙永享福禄,于是下令皇室的血统是终身制,也就是说,不会因为你血缘的远近而被踢出皇族,所以即使是皇室的远房亲戚,依然是皇室成员,可以领到皇室专门的俸禄。”
“这也就导致明朝的皇族越来越多,这些人不参与生产活动,几乎成了大明帝国的寄生虫。”
“曾经有人统计过,明朝建立最初,只有四十九个皇族,后来迅速繁衍后代,到明末崇祯1644年,有近25万皇族!”
阿昆惊讶道:“罗把头,你可真是神了。”
“25万皇族,这是啥概念,明朝不亡没天理了!”
我们聊着天,气氛还算愉快。
大概半小时后,阿昆突然停车。
“到地方了,下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