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上报
贾代善今日穿的虽是常服但是宽袍大袖的,多少有些不大方便下田干活,对此贴心的贾攸当然有了预料,早早备下了细麻布做的衣裳让贾代善换上。
倒不是她不想让贾代善体会一下佃农们穿的粗布衣裳,实在是这衣裳穿在身上属实扎人,至少贾攸这个细皮嫩肉的自问承受不了。
贾代善作为大男人虽是在军营里摸爬滚打,也曾去过气候恶劣的边疆,但是总的来说也是锦衣玉食养出来的,今日也不是为了让贾代善体会什么农家生活,重点还是在她精心种植培育的作物身上。
贾代善很快换了衣服出来,和贾攸分别扛了锄头就下了地,若是让贾代善提枪上马那真是半句话没有,马上就行,这扛着锄头下地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
贾代善有些手足无措的站在地里,姿势别扭的握着锄头,对着田地不知该如何下手。
贾攸这几年也是跟着佃农有好生种了地,不敢说多有经验,但是比起贾代善这样的纯门外汉还是有那么几分经验的,于是贾攸开始手把手教着贾代善该如何在田里将这些红薯翻出来。
是的,贾攸最先开始翻的是红薯地,受曾经的穿越小说影响,贾攸也曾认为红薯产量大是穿越过来后立功的一大必不可少的利器。
但是在经过这几年种地后的实地观察,还有询问她名下所有农庄佃农的体会,以及贾攸夜夜泡在搜索引擎查阅得出的结论。
红薯虽然产量比起水稻小麦等这类常见的粮食要大,但实际上在种植上所花费的功夫并不比水稻小麦要少很多,所需的肥料也相差无几,但是种植红薯所需的劳动力却是水稻小麦的两三倍。
而且红薯并不能多食,吃多了会让人难受,胀气等不良的反应,这一类的食物如果是在极度贫困的地区才会受人欢迎,这一类的地区贫困且人口众多。
种植红薯可以吸收剩余的劳动力,比水稻小麦等谷物高的产量也足以养活这些劳动力。
实际上生活并不艰难的平民是不愿意选择去吃红薯的,红薯与人们而言是比“粗粮”更低贱的穷人食品,只有在贫困和人口压力下,才会让人迫不得已选择用红薯代替五谷。
至于为什么了解这些之后贾攸依旧会选择去推广,自然是因为红薯也是极好的农副产品的出产物,嫩的红薯藤可以摘下来清炒,能增添一道蔬菜。
红薯相对耐储存,饱腹感强,赈灾的时候掺杂在一起可以减缓一部分灾粮压力。
红薯较甜,尤其是冬日里烤过的红薯堪比蜜糖,可以让鲜少能吃到甜味的平民也能甜甜嘴,冬日里没有烤红薯是不完美的!!!
除此以外红薯可以提炼红薯淀粉,红薯粉丝,制作红薯干等等,既可以丰富餐桌上的食谱也可以添上一味便宜的小食。
综合来看推广红薯利大于弊,到底还是有些用处的,毕竟如今这年代天灾可不算少,能缓解赈灾的压力就能多救些人命。
贾代善在贾攸的指导下,虽然因为在最开始没能控制好力道挖断了几颗,但是很快他就掌握了核心技术,挖起地来比贾攸还快上不少。
和贾攸分别挖出一陇地之后贾代善停下来擦了擦汗水,看着地里他的劳动成果,心里大约明白了贾攸的用意,这些红薯每一个上面都挂着五六个有他拳头大小的红薯。
他与攸儿不过刚挖了两陇,一亩地的一半都不曾有,贾代善眼冒精光的问道:“攸儿,你这红薯亩产大约多少?”
贾攸也没隐瞒:“约莫六七百斤吧。”(查到的资料明朝时期红薯产量约莫四五百斤的样子,这里往上又加了点,那啥几千斤的产量如果搁古代真的皇帝得把你供起来,咱现实点。)
贾代善在听到这个产量的时候就是一喜,毕竟在水稻也才两三百斤产量的时候,能亩产六七百斤的红薯,那简直是犹如神助的救命粮啊!
但是很快贾攸就给贾代善结结实实泼了一盆冷水,贾攸一点隐瞒没有的将她这几年实验红薯得出的结论告诉的贾代善,贾代善发热的脑壳很快被迫降温。
好吧,虽然不是神助之粮,但也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他还是再等着看攸儿后面还准备了什么吧。
见贾代善不准备继续挖红薯,贾攸直接领着贾代善去了隔壁的地里,这次挖的是土豆,和红薯一样都是长在地里,表面光秃秃的,这也是为何贾代善先前看着一大片空旷的田地的原因。
土豆其实在贾攸的印象里更多的其实是作为一种蔬菜,毕竟咱大中华美食何其之多,不至于像饮食贫瘠的欧洲拿土豆当成主食,即便当成主食也没能吃出什么名堂的那种。
但是讲道理土豆即便是在后世也能成为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玉米,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而且除了作为粮食作物土豆还是五大作物之一,未来的种花家也是全球土豆产量最多的国家。
土豆是营养很全面,它涵盖了人体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膳食纤维等一系列营养物质,还具有中和养胃、保护血管、延缓衰老等功效。
不得不说看起来不甚起眼的土豆,实际上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宝贝。
土豆最大的缺点就是保存困难,一但发了芽土豆不仅不能吃,还含有致命的毒素,所以要想长时间保存土豆就必须避光,还要防止温度过高,否则都会引起土豆发芽。
土豆和红薯一样可以提取淀粉,做出来的土豆粉也是一道极为吸引人的美味,土豆本身不管是作为蔬菜还是作为主食又或者做成小吃口味都是极好的。
至少贾攸就是个土豆的狂热粉,对所有土豆做出来的吃食都爱的不行,所以在给贾代善介绍的时候也是带上了几分个人偏好,惹得贾代善还有些奇怪的多看了她几眼。
体验完挖土豆知道贾攸后面坑定还有后手贾代善便放下了锄头,贾攸也不奇怪,当即就一起放下了锄头,拍拍手领着贾代善去了玉米地,这次倒是用不上锄头了,贾攸拎来了两个大大的竹筐和两副麻织成的手套。
玉米比起不怎么遭人待见的红薯倒是要好上不少,毕竟它具有极强的耐寒、耐旱和耐贫瘠性,极容易适应环境,营养价值也比红薯要高。
嫩玉米就可以摘下来水煮,老了的玉米晒干之后用石磨碾磨之后粗糙的可以熬玉米粥也就是东北人所说的大碴子粥(应该是这个吧?)磨细一点的成玉米面可以煮糊也可以掺了面粉做馒头。
果穗苞叶可以干编作为工艺品,深加工甚至能制取啤酒,当然这门工艺贾攸暂时还没研究明白,玉米须还有药用价值,在明朝末年玉米其实就已经有十余省份种植。
比起红薯,玉米的开局就显然好得多了。
这次贾攸就没有隐瞒,一边领着贾代善掰玉米,一边就将玉米给介绍的一清二楚。
贾代善到底是在朝堂上混了这好些年,对政治敏感度不敢说多高,到底还是有不少的,贾攸拿出来的这三项作物每一项虽然都不是十分完美,但其中的优点还是很可取的。
只是该如何上奏他还是要好生思考一番,如何才能让皇上对此重视,而后这一桩他又能为此去谋划一些什么。
对于自已要上交兵权乞骸骨一事贾代善并没有瞒着贾攸,只是在退下之后他能做的也不过就是给二子贾政换一个没什么实权的小官职,对攸儿他到底还是愧疚的。
身为女子不能为官做宰,他又打小让她见识到了本不该闺阁女儿接触到的事物,开阔的眼界认知让她和寻常闺秀不一样,只怕攸儿将来成婚也很难像敏儿一样相夫教子。
他算的很好,想为攸儿招婿,只是这敏儿已经求了恩典撂牌子,轮到攸儿的时候担心皇上那时莫名想起老臣给个恩典选进宫又或者赐婚皇子什么的,那可就遭了。
倒也不是贾代善想太多,实在是贾代善对他这位万岁爷的秉性摸的还算清楚,这位爷是真的干得出来这种事。
莫不如借这个机会给攸儿求点什么?反正这些也是攸儿的功绩,他这个老爷即便上报那也是借花献佛,他可没有抢夺自家闺女功绩的想法。
就是不知万岁爷这恩典到时候别一时随了他自个儿的想法,随心所欲神来一笔,那他可没地儿哭去!
贾代善一天之内接二连三在贾攸这里接收到了诸多讯息,一时大脑处理不过来,第二日他还要上朝,用过晚饭之后贾代善还得回城。
一身劳作的尘土,贾代善体验了一下贾攸精心设计的淋浴和四通八达的自来水,在贾攸的建议下还泡了温泉。
对贾攸的奇思妙想贾代善予以了极大的肯定,甚至想在荣国府复刻一套,可惜荣国府的格局早已固定,如若想要改造那势必要大动,两相取舍之下贾代善只得无奈放弃。
换回了来时的常服,贾代善便被贾攸领来了餐厅,准备用晚饭。
考虑到贾代善今日只是亲手体验了一把下地,还没亲口尝过他的劳动成果,贾攸极为贴心的命厨房整治了一大桌用红薯、土豆和玉米做的吃食。
红薯块和碧梗米熬的红薯粥、红薯粉丝做的蚂蚁上树、肉末土豆泥、酸辣土豆丝、红烧土豆块、玉米粉掺了面粉蒸出来的玉米馒头。
除此以外担心贾代善吃不惯贾攸还额外又添了几个贾代善爱吃的菜。
可惜心里记挂着事情的贾代善食欲不佳,对于下午自已劳动成果做出来的几样吃食倒是很给面子的多吃了两口,尤其是玉米馒头实实在在吃了两个下肚,至于平日里爱吃的菜倒是没碰。
草草用了饭贾代善对贾攸好生叮嘱了一番后便策马回城,今晚对他来说只怕是个不眠夜了,明日恰逢大朝,这上达天听的折子可容不得他疏忽大意。
贾攸像是知道贾代善头疼的东西似的,临行前将这几年来的种植试验数据的手册的摘抄版送给了贾代善,厚厚的几大本,一看就知不是临时准备的,只怕早就准备好了只等着今日了。
对于贾攸的贴心贾代善满脸的苦涩,他的心尖尖哟!倒也不必如此贴心!你家老爷对这些还真是一窍不通,即便送来了数据他还是半懂不懂啊!
让他上作战的折子他会上,再不济军营里还有军师,实在不行多拉几个副将,他们三个臭皮匠还是能凑出一份像模像样的奏折的。
但如今这是让他独立完成一份他从来不曾接触过的农业项目的奏折,这属实是太难为他了,贾代善为了这篇奏折险些挠下了不少头发。
到底在天光初亮的时候让他憋出了一份得以见人的奏折,贾代善这才满意了宽衣休息,虽然感觉方才合眼就被叫起,但是贾代善今日大朝时精神却是极好的。
三声静鞭后是太监总管尖细的声音:“皇上驾到!”
百官跪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贾代善深呼一口气,向旁边跨出一步:“奴才有本奏。”(做了修改,突然反应过来汉军旗是要自称奴才的,只有汉臣才是自称臣)
康熙帝道:“准。”
贾代善将揣摩了一晚上的措辞对着上座的康熙帝徐徐道来,同时还不忘从袖口里摸出贾攸准备的那厚厚的几本实验记录。
听到贾代善的上奏康熙帝眼中一亮,对这几种作物充满了兴趣,如今他正值打仗的时候,粮草自然也是重中之重,饱腹感强又不挑地方的作物,那简直是送到了他心坎上了。
至于那些个缺点康熙帝不置可否,只要能让人填饱肚子那就是有可取之处,真正快要饿死的人是顾不上挑剔的,至于到底合不合适他会派人去实验。
康熙帝淡淡的声音传来:“传上来,朕瞧瞧。”
贾代善恭敬的将手上的奏折和那几大本数据交到了下来的太监手中。
PS:
熬到十点钟我终于战胜了我的手机,开始拿出我的平板开始干活,两个小时成功赶出了今日的更新
手机真的是我的一生之敌,我控记不住我寄几
小说真好看,好想咕咕咕咕咕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