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身形,一样的眉眼,一样的脸蛋……连肤色都相似,都是那种细腻的冷白色。

如果非要找出区别来,那就是神态。

许是知晓沈桑晚身份的缘故,宋冬雨不自觉地微微缩着脖子,眼神中透出几分畏惧,缺少了几分自信。

人一旦没有自信,身板都会矮三分。

这是她跟沈桑晚的第一个区别。

另一个区别就是沈桑晚的眉心间有一颗痣,不仔细看看不出来,凑近了细看才能发现。

但是宋冬雨没有,她的眉心一片光洁。

但是抛开这些细节,整体来说,两人的容貌至少能有七八分的相似。

沈桑晚盯着这张脸看了又看,好半天没能回过神来,若非她是学医出身,知道即便毫无血缘的两个陌生人,甚至连性别都不同,也有可能在容貌上面相似,以及确定她爹没在外头瞎搞,她几乎都要怀疑面前这姑娘是她同父异母的姐妹。

而惊讶过后,便是恍然大悟了。

上一世,余惜玥说最讨厌她张脸,因为一看见她这张脸,她就会惊恐不安,夜不能寐……

当时她就觉得很奇怪,她这张脸的姿色虽然不差,但是真要论容貌的话,余惜玥其实还要胜她一筹。

余惜玥嫉妒她的出身,她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她出生在将军府,从她落地的那一刻起,她的起点就注定了要比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高。

而余惜玥只是一个偏僻小县的县令之女。

正常情况下,余惜玥应该更讨厌她的出身才对。

结果长着一张倾城绝色脸的余惜玥,却说最讨厌她这张脸。

这个疑惑一直盘恒在沈桑晚的心头,哪怕重生一世也没能想明白原因。

然而在看见宋冬雨的这一刻,她终于能理解余惜玥为何讨厌她的脸了,因为有个人跟她容貌相似,而余惜玥不但抢了这个人的功劳取而代之,还将这个人杀了灭口,甚至还狠毒地将人家的全家都杀了灭口。

揣着这样大一个秘密,几条人命背在身上,余惜玥看见她这张脸,可不就要惊恐难安,夜不能寐嘛。

沈桑晚心中讥诮地想。

连她看见宋冬雨这张脸都难掩惊讶,红烛和凝霜就更不用说了。

“姑娘姑娘,她……她怎么跟你长的一模一样啊!”红烛指着宋冬雨,惊讶的恍若大白天撞见鬼。

凝霜亦是微微瞪大眼睛,诧异地盯着宋冬雨打量,那日她将人从土坑里面刨出来时,这姑娘满身满脸都是血污,根本看不清楚眉眼长什么样子。

没想到这人竟然如此酷似她家姑娘。

宋冬雨本来一直低垂着头,没敢抬眼看沈桑晚,此时听见红烛的大呼小叫,她这才撩起眼皮,小心翼翼地打量沈桑晚。

然后下一瞬,她便蓦地瞪圆眼眸,满脸都是不可置信的震惊。

反倒是沈桑晚,这个时候冷静下来,她笑着对宋冬雨道:“宋姑娘,你我长的确实有几分相似……看来我们还是很有缘分的。”

“……”宋冬雨还处在惊讶中犹自难以回神,沈桑晚又唤了她两声,她这才如梦初醒般地垂下头颅,神情惶恐,“奴婢……”

“你并非我的仆人,不用在我面前自称奴婢。”沈桑晚出言打断。

然而宋冬雨却噗通跪下,额头抵着地面,脊背几乎平铺在地上,“奴婢的命是姑娘救的,姑娘不但是奴婢的主子,就连奴婢的这条命,也是姑娘的,姑娘叫奴婢三更死,奴婢绝不睁眼到五更。”

沈桑晚:……

行吧,一个自称而已,她喜欢,那就随她去好了。

沈桑晚没再就称呼这个问题过多纠结,她将人扶起来,沉声问道:“你想好了,确定要报仇吗?这其中还牵扯到宣平侯世子谢珺,你如果要报仇的话,就绕不开他,他也会跟着受牵连,你舍得?”

这些天,她也陆陆续续补充了不少前世她所不知道的消息。

宋冬雨的老家是边关上的一个小县,西口县。

而谢珺驻守的城池就是西口县。

有一说一,抛开人品不谈,单就个人能力而言,谢珺在领兵打仗这一块还是很有几分实力的。

至少他进驻进西口县后,这座饱受战火摧残的边关小县,就很少再发生烧杀抢掠的事情。

彼时宋冬雨还是县令之女的身份,就住在县令的府邸中,有这层便利在,她应该早就见过谢珺才对。

谢珺的皮相生的本就俊美,又文韬武略,所以,沈桑晚不认为当初宋冬雨对他的舍命相救是出于一见钟情。

比起一见钟情,她更倾向于相信宋冬雨对谢珺是芳心早许。

当然,这只是她的个人猜测。

结果她话音还没落地,就听宋冬雨道:“姑娘误会了,我对宣平侯世子并无任何情意,当初救他,也是被逼无奈之举。”

“被逼无奈?”沈桑晚狐疑,微微坐直身子问道,“此话怎样?宋姑娘,还请坐下来详细说明缘由。”

直觉告诉她,这中间怕是另有蹊跷。

宋冬雨没坐下,她依旧态度恭敬地垂手而立,将其中的缘由详细说给自已的救命恩人听。

原来,宋冬雨是五岁那样进的余家,之后她便开始以余惜玥的身份在余家生活,从一个连一天一顿饭都吃不饱的穷苦农家女,摇身一变成了个生活富足的官家小姐。

也不知道她是不是真的天生就是挡灾的好命格,还是瞎猫撞上死耗子碰巧了。

反正,自从宋冬雨住进余家,开始以余惜玥的身份生活后,从小就多病多灾的余惜玥就开始转运了,以前余惜玥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三百天都在生病中渡过,而自从她舍掉原有的身份后,身体情况就开始肉眼可见的好转,一年到头也难得生一次病。

而宋冬雨则三不五时的病上一场。

县令夫妻俩由此断定宋冬雨果然就是她家女儿挡灾的最佳人选,两人对宋冬雨虽算不上多好,但至少一日三餐管饱,一年四季的衣服也没缺过。

从此之外,县令夫妻俩每年还会给宋冬雨的父母送去一笔银子。

不多,但也够宋家一家人一年到头的吃喝了。

县令夫妻俩是打着将宋冬雨养到十六岁的算盘的,因为给余惜玥批命格的游方道士说,只要余惜玥能渡过十六岁生辰,她就能躲过命中的大劫,余生平安顺遂。

宋冬雨对这些一无所知。

她一直都以为,县令夫妻俩收养她,并给她改名余惜玥,是因为思念亡女的缘故。

因为夫妻俩就是以这为由收养她的。

直到三个月前,她无意间听到了县令夫妻俩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