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肃王府不能裁员。
如果你无缘无故打发了很多奴婢出去,外头的人就会怀疑你是不是没钱了,都穷到要缩减开支的地步了。
哪怕这人自已也是入不敷出,但是古人就是这样的,死要面子活受罪啊。
钱不钱的,哪有体面要紧。
说是开源节流,但是节流这条路,从一开始就是堵死的。
所以人人都要往上爬,越往上,钱越多,不单单是俸禄变多了,连孝敬也变多了。
而且不只是钱,权力,帝宠,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二皇子端王如今是亲王,他一个季度该领八十匹布。但是他什么时候去领过?都是内廷司的人谄媚地送上门的。
而且说是八十匹,只怕送来的数目不止,下面还藏着钱袋子呢。
就算内廷司按规矩办事,那端王的八十匹和肃王的二十匹能一样吗?
端王的,定然是今年江南新进贡的绸缎,肃王的,不知该是哪年的陈布了,花样早都不流行了。
何况端王年长,已经在朝中任职了,办好了差事,陛下还会赏赐,贵妃和祁家也会补贴。
纸面上看过去,郡王和亲王差的是六十匹布,实际上,啧啧。
姜静宜合上账本,眼睛疼,脑袋也疼。
她想起她穿越来的时候,那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穿越到古代,她本以为可以凭借自已对历史的浅薄了解,不敢说搅弄风云,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至少抱对大腿,跟着吃香喝辣吧,结果傻眼了。
刚醒过来,那身体虚弱得就跟马上要死了一样,她躺了好久。
躺着的这段时间,她一直在调取原身的记忆,想要更好的适应这副身体和这个新身份。
然后就发现自已还是个不到十四岁的小姑娘,更发现自已了解的历史走向完全没有用。
她开导着自已,想把这样一次奇遇,当成是一次沉浸式的剧本体验,更加考验演技和角色理解的剧本体验。
但是随着她一天天地熟悉和扮演,她也更加真实地了解古人的想法,好像和自已曾经的刻板印象不太一样。
她是朝廷四品大员的女儿,锦衣玉食地长大,十指不沾阳春水。
父母亲没有重男轻女,因为重男轻女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在有钱人家里。
只有穷困人家,才会把有限的资源优先给儿子。
而女儿,只是资源置换的工具,不需要她的才华和样貌,只需要她的子宫健康,输卵管通畅。
官家儿女,每一个,无论男女,无论嫡庶,每一个都是父母的投资资源。
儿子,固然是继承家业,光耀门楣,要好好培养,但是女儿,更要好好培养,才能嫁个好人家,结一门好姻亲。
这是一种悲哀,可姜静宜的的确确是因此享受到了好的教育和培养,琴棋书画,样样不落。
同样的,她也发现兄弟姐妹根本不会像以前的剧本里那样争斗。
根本不会有嫡姐嫁人做正妻,带着庶出的妹妹过去做小妾的荒唐事。
就算有,也是小门小户家才会这么做。高门大户最在乎脸面。
她和三妹妹出生相差不过半月,可就算她是不是母亲亲生的,也和自已的待遇全然一样,吃饭穿衣一样,读书学习也一样。
如今她的终身大事已了,三妹妹的婚事还没有着落。
就和哥哥一样,一旦和皇子扯上关系,婚事就是个烫手山芋。
本来三妹妹,可以嫁给杨家其他男子,也是就肃王生母的娘家,但是杨家如今又没人了。
母亲着急上火,都想着要不就让三妹妹远嫁好了,就嫁到母亲娘家去,人都是信得过的,门第是低了些,但也比在京城里干等着要好。
她还有一个弟弟,也是姨娘生的。
可是姨娘生的又如何,父亲照样请了先生单独教着,样样都比照着哥哥在家时的规矩。
哥哥和四弟弟也十分要好,姜静宜一开始想不明白,就算女儿之间没有利益冲突,那儿子之间总有吧。
时间久了她就完全明白了。
嫡子继承家业,庶子平分财产。
一家人争斗有什么用,还不如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哥哥帮着弟弟自立门户,弟弟帮着哥哥更上一层楼,守望相助,岂不更好。
封建礼教,是禁锢了她,可同时也保护了她。
她是闺阁小姐,缙朝男女大防不严,不至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也是男女有别,有效杜绝了坐在店里吃烧烤就被打、走在路上好好的就被偷被抢被侵犯这类事情的发生,更不会被被人掳走卖到山里去,给一个恶心的人生儿育女。
她无意反抗,作为利益既得者,她也没脸反抗。
她有时候也在想,这是为什么呢?
就算这里是一个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空调无线网、没有卫生巾的地方,我也过得如此自得,难道我骨子里就是这样一个封建的人吗?
她不愿意再去想这些深刻的问题,拿了本闲书看,打发时间。
晚上肃王还是来袭珍院用膳,吃完后两个人相顾无言。
姜静宜其实有挺多话要说的,想问他日后的打算,想问他准备让自已怎么管后院。
主要还是前者,毕竟朝堂暗流涌动,只有出身不同的八皇子能够置身事外,肃王或者任何人,都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可是退,就只有死。
她想问朝堂的事,因为真的什么也不知道,陛下信赖谁、倚仗谁、忌惮谁、憎恨谁,全都不清楚。
这种未知带来的恐慌,就好像拍戏没有剧本,只有飞页,不能了解故事的全貌,也不能了解自已这个角色的全貌,就容易演错,容易演得浅薄而没有灵魂。
她想问,可是她有太多的顾虑,她问了,他会说吗?
就算他知无不言,那他知道的,就一定正确、一定全面吗?
最重要的是,他想进吗?
姜静宜本来无比坚信,每一位皇子对皇位的渴望,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看着肃王,她真的不能确定,他到底是真的不爱江山皇权,还是迫于现实不得不收起自已的野心呢?
不能急,姜静宜在心里安抚自已,做任何事情,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
她上辈子就吃够了急功近利的亏。
刚成为演员的时候,就是因为太想出头了,不知道挑选剧本的重要性,什么烂本子烂团队都接。
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她在观众眼中都是恶毒小人的形象,她花了很久才扭转观众对她的固有印象。
虽说没有烂角色只有烂演员,可是事实上,就是有烂角色,扁平得只剩标签脸谱,台词行为都完全不讲逻辑,不是纯好就是纯坏。
这世上本就没有非黑即白的事,又哪有非好即坏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