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让落泉现在感到疑惑的是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所使用的妖术是何物,他一直搞不明白这妖术到底是凭借什么媒介做到的。

虽说他是新时代思想的大学生出世,经过众多哲学思想的熏陶,不过他在接触历史的某些事物以及事件的时候总会发现有许多是当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例如三星堆文化的历史,还有就是争议最大的中国古代史开端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在现代科学之间存在了不少谜团,久而久之,落泉也确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科学也解释不了的事物。

在落泉高中的青涩岁月里,总是沉浸在玄幻修仙的小说和电视剧中,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向往与憧憬。他梦想着有一天能够手持长剑,行走于天涯之间,身轻如燕,御剑飞行于蓝天白云之下。他渴望掌握神奇的法术,呼风唤雨,驾驭雷电,将天地间的奥秘尽收眼底。更甚者,他幻想着能够得道成仙,超脱凡尘,与天地同寿,永恒不朽。

然而,这一切终究只是幻想,只是小说中的故事情节,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

当时,张宝施展的妖术如同黑云压城,一股浓重的黑气扑面而来,仿佛要将人吞噬时,他所念的静心咒则是从小说里学来的,想不到真的管用,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所幻想的那些可能真的会成为现实。

在安喜县的这个月里,在三位大哥的悉心指导下,他的武功日渐精进,每一招每一式都透露出不凡的气度与威力。然而,在精神世界的探索上,他却遭遇了些许困扰。

他翻阅了大量关于道家学说的书籍,希望能够从中汲取智慧与启迪。然而,书中的内容似乎与他所期待的相去甚远。那些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皆可道”的论述,对于他这样一个在现代社会中浸润已久的人来说,早已耳熟能详,甚至觉得有些陈词滥调。

而那些未曾见过的内容,却似乎与他所处的时代格格不入,仿佛是两个世界之间的鸿沟。他努力尝试去阅读、去理解,但那些深奥的图文却如同迷宫一般,让他感到迷茫与困惑。好几次,他都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沉睡,哈喇子顺着嘴角流下,留下了一片湿润的痕迹。

于是,他下了一个决心,誓要揭开这背后的玄秘面纱。他深知,要揭开这神秘的面纱,首先得前往张角等人最初起义的地方一探究竟。于是,他凭借着现有的记载和资料,大致绘制了一份的地图。

随后,他整理了一些必要的装备,带上了一些钱财,还留下了一封书信。在夜色深沉的时刻,他静静地等待着,直到哥哥们的鼾声此起彼伏,他才悄悄起身,趁着夜色,默默地出了城门。

他并不擅长告别,更不喜欢那种离别的伤感,所以只能选择这样的方式,独自踏上这段未知的旅程。他在信中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如同一首轻盈的诗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就这样,他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程,带着坚定的决心和一颗勇敢的心,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未知的世界。他的背影在夜色中逐渐消失,只留下那份执着和坚定,在寂静的夜里熠熠生辉。

首先落泉决定去往阳城,先从张宝死后所遗留的物品中寻找些线索。经过一天一夜的路程,落泉终于到达阳城,四处打听了一番,可自阳城收复之后,张宝等黄巾余党要么被驱逐出境,要么被杀,所遗留的信息可谓微不足道,落泉因此也放弃在阳城继续找寻下去。

他又接连走访了几座道观,怀揣着对道家之学的深深好奇,想要探寻其中的奥秘。然而,这些道观仿佛早已与世隔绝,对红尘俗事并不关心。但一旦提及道学说,他们却能够滔滔不绝地讲述出一套套的理论。

特别是他途经的一座道观,名为鸣北观。落泉抬头望去,只见观外的牌匾上刻着“鸣北观”三个大字,他的脸色却不由自主地沉了下来。踏入观内,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各自忙碌,有的正在向来访者介绍哪位神仙最为灵验,有的则在推销着一些与神明相关的业务,比如通过他们的宣传,可以增加神明对信徒的眷顾。

落泉不禁感叹,这些道观虽然名义上追求清静无为,但实则已经沾染了太多的世俗气息。他心中对道家之学的那份纯粹与向往,似乎在这尘世的纷扰中逐渐变得模糊起来。

落泉只是有些道家的问题想要请教一下,可半句不离其信仰,最后听得脑都快炸了,脑子里全是那些道僧所讲的所谓信仰,直接离开了。

还有一个道观就十分随性,连观名也随性的很,名为“随心观”,落泉还特意问了问其缘故,一位小僧却怎么也回答不上来,而从道观中走出一位年过花甲的白发老者,身穿道袍,面容焕发,身体健朗,走上前来为落泉解答:“这位施主,我们这个观名呢,讲究的就是随心,倾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便会得到答案,难道施主是有意来到此处?”

落泉好似懂了,道即为心,心之所想即为方向,跟着内心的方向前行就不会迷茫。大喜道:“道长,我好像悟了”向那年迈的道长鞠了一躬。道长也回礼告辞,但他还有些懵逼“我好像啥也没说,他就悟了?”不过他也没往深处想,随心去吧,当道长第一眼看到落泉时,就隐隐觉得这人不简单,其气象绝非常人。

之后,落泉决定回到涿县,因为他觉得那个地方一定有什么东西在等着他,而且一定有玄妙之处。

数天后,落泉回到涿县,这个他最初出现在这个世界的地点,他下一步则是要找到那个救命恩人。一路上,落泉没有大肆去招摇,毕竟他的身份还是有些特殊的嘛,经过小桥过后,下马走到了恩人家,可一眼望去恩人的家已然空无一人,就连生活的痕迹也不见踪影。落泉懵了,记得离开时还挺好的,怎么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就物是人非了呢。

然后落泉找了找附近的邻居问一问,他说起自已是被恩人在河边所救,旁边几户都摇了摇头,最后他走到最后一户人家之时,手已经向门敲去,可门立马从里面打开了,出来一个男子,正抠着嘴里牙齿上的剩余物。

“你找谁啊?”王五将手上的动作放下,其嘴角还流着口水。

“你好,我——”

“好什么好,没看着大爷我正忙着吗?”王五不耐烦的说道,手上的动作又开始了。

“我想问隔壁的那位大爷哪去了?”

“喔——喔,吸溜,你是说朱大爷呀,死了”

“什么,死了!”

随即,王五将门给关上了。

落泉有些伤心,他有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于是又敲响了关上的那扇门。

“有完没完,小子我告诉你别激怒我”王五的声音从里面传出。

落泉见状,对王五坦白,将自已的来历向他说道,可好一会都没有动静。这时屋子里面,王五想到:“是他,之前与朱大爷一起救下的小子,那小子竟然还活着。朱大爷,他回来看你来啦!”

时间由中午一转就到了黄昏,此时天边下起了毛毛细雨,风儿静静的吹起旁边的落叶,迎风飘动。这时王五家门口处,坐着两人,而旁边则燃着三根香烛,下方摆着一碗酒,正是王五与落泉在祭奠朱大爷。

天渐渐暗了下去,王五给落泉讲了讲那些往事:朱大爷一生膝下有一儿,年少时参军去了,可不曾想竟战死在了黄巾军手里,从那天起朱大爷就有些不爱说话,常常从早上坐到晚上。还记得那天早上,朱大爷早上一出门就看见一身湿漉漉的你躺在河边,立马前去查看,而那时我还在睡着,突然门被框框敲响,打开门见朱大爷着急的模样,立马清醒问了问,然后呢就将你抬到他的家中,奇怪的是吧,你虽全身像是泡过水一般却没有一丝入水的样子,除了身上穿着异服湿了,呼吸却很正常,但就是不醒,最后他就一直照顾你,直到你醒之后。

落泉惊到:“原来那天与朱大爷在外说话的是你,多谢多谢”

随后王五讲完之后陷入了梦乡,而落泉陷入了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