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茂贞见麾下众将大都赞成出兵,很是满意,说道:“诸位将军说得在理,我凤翔就在朝廷的卧榻之侧,如今朝廷厉兵秣马,到时肯定第一个出兵攻打我们。不过,天子乃仁君,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出兵攻打我们,一定是朝中出了奸臣,蒙蔽了圣听,所以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即刻联系王行瑜和韩建,请他们联合出兵,随我一起进京找天子申冤。”
众将互看一眼,齐声说道:“大帅圣明!”
李茂勋虽然更偏向于不战而屈人之兵,但主帅已做出决定,便不再多言。
很快,李茂贞出兵上京告状的消息便传到了朝廷。
历史上他就是这么干的,带兵进京,向皇帝告皇帝的状,多么明目张胆的理由。
那一年,因为昭宗在神策军之外,另设了安圣、振宸、保宁、宣化四都禁军,李茂贞因此感到了威胁,便日夜操练兵马,扬言要进京申冤。
长安居民听闻后,顿时惶恐不安,很多人抛家舍业,逃进了大山中避难,京城为之一空,昭宗也急忙令通王李滋、覃王李嗣周分别领军驻守京城周围,又令延王李戒丕率军屯守三桥以阻挡凤翔军,同时火速向李克用求援。
乾宁三年(896年),李茂贞向长安发起进攻,与李嗣周所令的禁军在兴平娄馆相遇,禁军因刚刚组建,没有进行系统的军事训练,一触即溃,李茂贞乘胜进逼长安。
而李克用因为正和朱温打得难舍难分,自顾不暇,根本没力出兵相救,昭宗见无力回天,于是选择效仿兄长僖宗皇帝,丢下百姓和家当,弃城而逃。
可这一次出逃,他比前朝僖宗皇帝难多了,他连逃的地方都没有。
之前的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往西川避难,可现在西川已落入王建手中,去不得了,思来想去,最后他听从了李戒丕的建议,去往河东太原,投奔李克用。
可偏偏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被关中三雄之一的韩建半路截胡,连哄带骗的将耳根子软的昭宗请去了华州,就这么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到了华州不久后,宰相们在韩建的威逼下便不再敢处理政务了,韩建还以天子的名义下诏,令各地将供奉运往华州,然后又逼迫昭宗解散刚刚组建的安圣、振宸、保宁、宣化四都禁军,并将李嗣周、李滋、李戒丕等随行亲王遣送回长安十六王宅,连多次救驾有功,一直忠心追随昭宗的李筠,也被逼斩首。
随后,韩建伙同枢密使刘季述率军包围长安十六王宅,矫诏将通王、沂王、睦王、济王、覃王、延王、丹王、彭王、韩王等十个亲王,挟持到长安城西的石堤谷,以谋反罪全部诛杀。
昭宗从此变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没有出头之日了。
历史不可能重来,假设当时他真去了河东投奔李克用,又会是怎么一番光景呢?
不过这都是历史,现在因为李晔的穿越,历史轨迹发生了改变,这个状告得也提前了好几年。
这是昭宗登基后第一次藩镇兵犯长安,能不能守住,李晔心里其实是没有底的。
但有一点他可以保证,就算是长安城破,他也绝不会像历史上的昭宗那样弃城而逃,死也要死出个天子样来。
他要以此告诫那些无法无天的藩镇,如今的天子,不再是之前那个任人欺凌的窝囊废了,不怕死的就来。
长安城墙经过修缮,已经非常坚固了,依托坚固的城墙防守,只要守住了城,关中军自会退去,他们可不敢打持久战,按照历史走向来看,李克用必会来勤王,李茂贞等人可不是李克用的对手。
再者,长安都城只要能守住,就是一个大大的胜利,在此之前,长安城早就成了软柿子,谁都可以来捏一捏,朝廷也是逢战必逃。
这次如果朝廷强硬了起来,还守住了城,从此,朝廷的威信必然大增,百姓对朝廷的信心也会大增。
所以,此役也是朝廷的一个机会。
可关中三镇离长安太近,大军朝发夕至,如果关中军即刻来攻,根本没有时间备战,看来得想办法迟滞一下他们才行。
况且,还有很多的工厂和百姓在城外,必须将他们迁进城来。
这些藩镇兵一旦杀过来,又无法攻破城防,定会烧杀抢虐,寸草不生的,损失将难以估算。
李晔当即召开御前会议。
“李茂贞、王行瑜和韩建正打算率军进犯长安,该如何应对,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李晔虽然已经定下了守城的策略,但还是想听听朝臣们的意见,很多事还得指望他们去干呢。
崔昭纬首先站出来说道:“陛下,关中三镇军兵个个骁勇善战,身经百战且数量远超朝廷禁军,我朝廷禁军缺乏训练,又大部分是新军,战力低下,所以臣以为不可硬碰。”
崔昭纬是李茂贞安插在朝廷的人,李晔知道他肯定是站在李茂贞一边,故意问道:“不可硬碰,那你的意思是智取?”
崔昭纬道:“不,臣的意思是讲和。”
“胡说八道,
杜让能冷哼一声,指着崔昭纬的鼻子骂道:“你安的什么心,别以为别人不知道,朝廷禁军战力是低下,但陛下新训练的大唐皇家陆军可不是吃素的,再加上新修缮的城墙,李茂贞他们就算再精锐,也休想轻易破城。”
杜让能是个脑子清醒之人,历史上的他是反对李晔对凤翔用兵的,因为他知道朝廷禁军打不过,但现在不同了,皇帝不再是那原来那个皇帝,京城也不再是原来那个京城了,他开始对朝廷有信心了,至少不能打都没打就认怂。
兵部尚书徐彦若赞同道:“没错,现如今,我朝廷钱粮丰厚,京城又墙高城厚,陛下得百姓拥戴,就算禁军无用,百姓也不会容许他李茂贞进城一步。”
崔昭纬说道:“陛下先前已向李茂贞等人许诺,只要同意王珂担任河中节度使,条件任他们提,可他们提了,朝廷又迟迟不给答复,这才给了他们出兵的借口,不若陛下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如此他们更再没有了出兵的理由。”
杜让能说道:“馊主意,他们提的那些条件朝廷岂能答应。”
崔胤说道:“没错,如果答应了他们的条件,和将长安城拱手相让又有何区别?”
李晔等众臣一通撕扯之后,说道:“诸位爱卿,朕觉得崔爱卿说得对,凤翔兵锋正盛,确实不宜与之对抗,还是讲和为上。”
李晔突然有了个新的想法,既然要争取备战的时间,何不利用一下这个内奸。
“陛下……”
有几位大臣同时站出来反对,李晔不待他们说完,立刻止住,说道:“诸位爱卿,就别再说了,朕意已决,由崔昭纬担任使者,再次前去凤翔,告诉李茂贞他们,就说不是朕不答应他们的条件,只是条件太过苛刻,朕不好答应啊。谈判谈判,得谈嘛,哪有才一个回合就掀桌子的,你去问问他们,能不能将条件再改改,大家和气生财嘛,何必打打杀杀的,出一次兵花费也不少,省下来给将士们改善一下伙食不好吗?”
“陛下圣明,臣这就回去准备。”崔昭纬立刻拱手接旨。
众臣面面相觑,这是一个皇帝说得话的吗?怎么像个生意人。
李晔却不理会他们,挥挥手让崔昭纬快去。
等崔昭纬离开了,李晔这才开口说道:“诸位爱卿,朕知道你们心里有疑惑,现在朕就明确的告诉你们,他们提任何的条件朕都不会答应的,这一次,他三人要是敢来,朕定让他有来无回。”
“陛下圣明!”
众臣瞬间明白了皇帝的用意,纷纷眉开眼笑了起来。
李晔面色一肃,说道:“传朕旨意,兵部尚书徐彦若继续招募新军,能招多少招多少;户部尚书朱朴,商部李允,共同负责筹备粮草;京兆伊李知柔,加强训练民兵,协助守城;太医院在城墙附近各处设立伤兵救护所,全力救治受伤军兵和百姓;让各工厂加紧生产治伤药,绷带、酒精、青霉素、口罩等物资,全力备战。”
“臣等遵旨!”
等众臣散去,李晔将特战营帅程长铮叫了来,关中三雄虽然联合出兵,但他们并不是铁板一块,只要稍稍动点手脚,说不定就会瓦解他们的联盟。
御书房内,李晔如此这般的对程长铮说了一通之后,程长铮心领神会,立刻就回去组织人手了。
面对关中三雄的精兵,李晔心里很清楚,如果将军队开出城去与百战精锐的关中军野战,结局可想而知。
当然,守城也不能只是在城墙上被动的防守,游击战可是李晔的拿手好戏,再加上兵工厂生产出的秘密武器,就能在城外给对方造成巨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