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色朦胧的夜色中,营帐内的灯火映照出两道身影。一位是身着铠甲、英气逼人的李斯年,另一位则是温婉如玉、气质非凡的姜岁和。他们相对而坐,交谈着,气氛既庄重又温馨。

姜岁和轻轻说道:“主帅,夜深了,我本不想叨扰,但想到即将离开,还是决定来向您辞行。”她的声音中透露出几分不舍和无奈。

李斯年闻言,眉头微皱,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已都没有察觉到的急切:“今晚就要走吗?这么匆忙?”他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感,仿佛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姜岁和点了点头,解释道:“是的,主帅。我本来打算直接出发的,但看到您的营中灯火未熄,便想着还是来向您辞行更为妥当。”说着,她从袖中拿出一个精致的锦囊,递给了李斯年,“这是我为您准备的一份小礼物,里面装有一些关键时刻能够保命的药物。希望您永远都不需要用到它,但若有万一,也请您务必珍视自已的生命。”

李斯年接过锦囊,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感激地看着姜岁和,说道:“谢谢姜姑娘的好意,这份礼物我会好好珍藏的。既然姑娘要走,那我便送一送姑娘吧。”

姜岁和本想婉拒,但看到李斯年眼中的坚持和真诚,便也不再坚持。两人一同走出了营帐,外面的夜色如墨,星光璀璨。白芍已经准备好了马车,静静地等在一旁。

在那个宁静的傍晚,李斯年亲手将姜岁和扶上了的马车。他站在马车旁,透过轻薄的帘子,凝望着她那张清丽脱俗的脸庞。他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期待和不舍,轻声问道:“我们还会相见吗?”这个问题仿佛在他心中萦绕已久,此刻终于鼓起勇气说出了口。

姜岁和在车内轻轻一笑,她的笑容如同春天的阳光般温暖而明媚。她回应道:“有缘自会相见的,主帅。”她的声音如同天籁般悦耳动听,宛如清泉在石上流淌,让人心旷神怡。听到她的回答,李斯年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愫,仿佛有一股暖流在心间流淌。

道别后,白芍驾着马车缓缓离去。李斯年站在原地,目送着马车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夜色中。他转过身来,看着手上还捏着的锦囊,那是姜岁和送给他的礼物。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能够闻到上面散发出的淡淡药香,带着她特有的温柔和关怀。

夜色渐浓,李斯年独自一人站在空旷的军营前。他回想起与姜岁和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共同战斗的日子、那些互相扶持的时光,点点滴滴都在他脑海中回放。他心中充满了感慨和不舍,但也深知人生聚散离合乃是常态。

李斯年深深地叹了口气,内心空荡荡得,只有闻着那锦囊的药香,才仿佛心中的那点空缺才能被填满,小心翼翼地收进口袋里。他抬起头望向星空,心中默默祈祷着能够再次与姜岁和相见。他知道缘分天定,只要心中有信念、有期待,总有一天他们会再次相遇的。

------------------------------------------

时光荏苒,一晃半年过去了。在这漫长的半年里,李斯年率领着他的英勇军队,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了整个战场,长驱直入,势如破竹。他们一路披荆斩棘,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打到了宁都,将宁国一举拿下。至此,宁国这个曾经辉煌的国度,便在历史的长河中画上了句号,消失在了时间的尘埃之中。

这日,班师回朝的日子终于到来。李斯年身穿铠甲,骑着一匹神骏的战马,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身后,跟着一众得力干将,他们各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城门外,安帝特意派来了丞相古源,带着一群朝臣们前来迎接。他们早早地等候在那里,脸上洋溢着喜悦和自豪的笑容。

城门内,百姓们得知战神即将归来,纷纷涌上街头,兴高采烈地争相出来一睹这位英勇将领的风姿。他们欢呼着、呐喊着,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李斯年虽然人还未到京城,但他的战绩却已在都城中口口相传。人们纷纷传颂着他的英勇事迹,将他视为国家的骄傲和民族的英雄。

与古源会面后,李斯年想尽快向安帝汇报战况,两人并未做过多的寒暄。于是,他们便直接进城,往皇宫里赶去。一路上,他们听到了百姓们的欢呼声,这激得军中众人心中汹涌澎湃,仿佛又回到了战场上那热血沸腾的时刻。他们散去回途中的劳累,昂首挺胸,展现出军队的气势和威严。

到了宫门外,皇宫内规矩森严,不容有丝毫差错,李斯年按照规矩,卸下身上的佩剑,并亲自交给了安帝身边的大公公进行检查。大公公仔细地检查了一番,确认无误后,便领着他前往光芒殿向安帝进行汇报。

在光明殿内,李斯年详细地向安帝汇报了战况和战果。他讲述了军队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安帝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地点头称赞。

李斯年汇报了许久,其详尽的陈述让安帝都感觉时光仿佛变得漫长起来。安帝坐在龙椅上,听着李斯年娓娓道来,讲述着此次外出的所见所闻、所遇所感,心中不禁感叹此行之不易与艰辛。他的眼神始终没有离开过李斯年,仿佛想要从这位年轻人的话语中探寻到更多的信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帝渐渐感到腰间的酸痛,但他却并未打断李斯年的汇报,只是静静地聆听着,时而点头,时而皱眉,表现出对李斯年汇报内容的关切与认真。

终于,李斯年的汇报告一段落。安帝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对李斯年的汇报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询问。他针对李斯年提到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观点,都提出了自已的疑问和看法,让李斯年不得不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回答。

在听完李斯年的回答后,安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知道,这位年轻人不仅在外出历练中收获颇丰,更在思考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按照惯例,他当即决定给予李斯年丰厚的赏赐。

刘公公宣旨的声音在朝堂上响起,赐李斯年为裕亲王,并赏赐绫罗百匹、黄金万两以及一座豪华的裕亲王府邸。这些赏赐不仅代表了朝廷对李斯年的认可和赞赏,更是对他未来前途的期许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