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回文联:梅
“回文联,居然是回文联!往届的回文联不是只会出现在最后两三句对联的题目中吗?怎么这次第二句楹联就已经是回文联了?”
“这届文斗到底怎么了,回文联都出现了?”
“好看好看,这届文斗好看,看来难度前所未有的大,有好戏看了。”
“相公,加油啊,你一定没问题的。”
“爹爹,芸儿给你加油呢,爹爹加油!”
回文联一出,不单止参与文斗的修士们震惊,就连看台上的观众们都惊讶的不行,他们绝大部分都观看过五场以上的文斗盛会,有很多甚至自已都下场参与过,对于文斗的出题难度再清楚不过。
毕竟文斗是为了促进文界修士对文道修炼的,不会去刻意刁难,当然,偶尔难度过大也有,但是不至于这么大。
上联“竹影摇曳翠色新,新色翠曳摇影竹”是一句回文对联,它通过竹子这一主题,描绘了一幅清新而富有生机的画面。
“竹影摇曳”形容竹子在微风中的动态美,竹叶随着风的吹拂轻轻摇动,形成斑驳的影子,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感觉。“翠色新”则是说竹子的颜色呈现出新鲜的翠绿,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新色翠曳摇影竹”再次强调了竹子新绿的色彩和摇曳的影子,通过回文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句子无论是正读还是倒读都能构成意义完整的诗句,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美。
整体来说,这句上联通过对竹影和新翠的描写,传达了一种清新、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意境,体现了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高洁、坚韧和蓬勃向上的品格。
竹子在这个世界也与松树和梅花并列,被誉为“岁寒三友”,被赋予了坚韧不拔,高洁坚强的品格象征。
所以回文联在其本质上是不难的,难就难在对仗和相与上联相匹配的意境,否则即使做出来了,那文思柱的高度也不会太高。
“倪兄,如何,可有了下联?”
与倪家倪尚同分在一个地支区域的宋文忠摇着手中的纸扇,傲慢的问道。
“不曾,不过看宋兄成竹在胸,想必下联已然有了吧。”
宋文忠风骚的将扇子一合,托着扇柄在自已手掌中拍了拍,往敲锣处走去,其意思不言而喻。
“锵”
宋文忠刚准备敲锣,却被其他人抢了头筹,本以为这轮自已一定是第一个登上擂台的,没想到却被人抢了先。
宋文忠死死的盯着擂台,居然敢抢我的风头,看你能对出什么下联来。
其实第一个上台也好,最后一个上台也好,并不能说明什么,最终还是要以文思柱的高度来进行决胜的评判。
只不过宋文忠一向自视甚高,首联首名被杨梨儿抢了先,但也口服心服,不过要说自已不如她,那是万万不能的。
所以只能把目光放在第二联上,他对自已的楹联能力有着足够的自信,天知道,二十五年来,他为今天的文斗到底准备了多久,付出了多少努力。
但是就是有这种人,总觉得自已付出努力了,那结果一定是好的,是自已想要的结果。
殊不知,你觉得自已已经付出了足够多的努力的时候,还有人付出的努力是你绝对想不到了,更有些人,即使不努力,也比那些天天在努力的人得到的要多。
这就是人生的不公平,不管在哪个世界都一样,公平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杨回!居然是杨回!”
“又是杨家,杨家难道要包揽这次文斗吗?虽然才第二联,但是这势头,太盛了。”
“先看他对的什么下联。”
倪俊看着上台的杨回,心中却又了另外一种想法,或许是一种继续验证的想法。
“根据杨回这次的表现,就能够断定,我倪家到底要不要转修神文之道了。”
杨回在台上拱手一礼,高声吟诵:“梅香冷艳骨如铁,铁骨如艳冷香梅。”
“嘭”
随着杨回的吟诵完后,才思石爆出一道文思柱,以极快的速度飙升。
六丈、七丈、八丈……最终定个八丈七。
其异象也随之而来,杨回的修为才破婴境,其异象自然是不如杨梨儿那么宏大的,但是相对于其余的异象,却要厉害太多了。
如今六月,按理来说,远不到冬梅开的季节,但是如今会场四周却开满了冬梅,其香味四溢,闻之,心旷神怡。
“我的文胆更坚毅了几分!”
“我的也是。”
“我也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杨家的异象居然能够有如此功效?”
“天呐,我的文胆居然率先突破了!”
看台上的众人的反应,暂且不提,看台之下的十大世家也是炸了锅了。
多道声音同时以传音入密之法传到杨逍耳中,虽然话语有所不同,但是无一例外的,都抱着一个疑问:“到底怎么回事?你杨家是不是有什么秘密?能不能说的?”
唯独倪家例外,倪家在场所有人早已知晓杨家为何在这次表现的如此突出,虽然之前对杨逍所说的有些疑问,但是这两轮的表现来看,杨逍当初在倪家所言,并非夸大其词。
“家主,看来文斗之后,需要再开一次族会了。”
倪家的一位族老凑到倪家家主的旁边,低声说道。
倪家家主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的确,有些事情也是要决定了,犹犹豫豫下去,可能还会有什么变数发生。
其实这次文斗从首联出现之后,倪家家主的心里便总有一个不好的预感,虽然不知道是何事,但是修为到了他这样的境界,一个不好的念头都是要极为重视的。
压下心中那丝不安,倪家家主看向台上,一家之主的气势展露无疑,静候事态发展。
“竹影摇曳翠色新,新色翠曳摇影竹”。
“梅香冷艳骨如铁,铁骨如艳冷香梅”。
“好工整啊,竹影对梅香,新色对铁骨,其意境也不相上下!”
上联“竹影摇曳翠色新,新色翠曳摇影竹”描绘了竹子的清新和生机。
下联“梅香冷艳骨如铁,铁骨如艳冷香梅”则与之相呼应,通过梅花的形象,展现了另一种自然美和品格象征。
“梅香冷艳”形容梅花特有的香气和它在寒冷中绽放的美丽。
梅花在冬季盛开,其花香在冷空气中尤为显著,其“冷艳”不仅描绘了梅花的外在美,也体现了它不畏严寒的内在力量。
“骨如铁”则是比喻梅花的枝干坚韧有力,如同铁一般坚硬,象征着梅花坚强不屈的品格。
“铁骨如艳冷香梅”再次强调了梅花的坚韧和美丽,通过回文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句子无论是正读还是倒读都能构成意义完整的诗句,形成了一种循环往复的韵律美。
这句下联通过对梅花冷香和铁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坚强、高洁、不畏严寒的意境,体现了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坚强的品格。与上联的竹子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对自然界中两种植物的赞美,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寓意。
“八丈七的文思柱,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