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此树是我栽!
“行了,你老老实实把我们带到地方,我们哥俩会给你个痛快。”
王若虚闷头前行,故作不甘的语气回道:“只要别让我曝尸荒野,那些钱财随你们就是了。”
又过了两日,三人出了京郊,进入冀州地界。
一路走来,积雪已渐渐消融。道路两旁不时出现几具横七竖八的尸体。
上一世的王若虚哪里见到过这些景象,心中充满酸楚之感:我要是再想不到办法脱身,我的下场也是如此了吧……
“进入冀州了,这些应该都是豫州逃难过来的灾民。长脸儿,留神些!那些饿疯了的乡巴佬,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三角眼儿紧了紧腰刀说道。
正说话间,道路两边的土坡上,突然传出稀稀疏疏的枯草晃动之声。
紧接着十几个奇形怪状的东西,从土坡上的草丛里滚了出来。
待那些东西滚到路上,不再移动的时候,王若虚才看清那是一群人。
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些人的长相。
蓬头垢面之下,没人能看得清他们的脸。只能从大致身形上看得出,这些人中有老有少。
统一的骨瘦如柴,统一的衣不蔽体。当然,如果他们身上那几片破麻布,能称为衣服的话。
一个身高看着足有一米九多的瘦高个儿,手里提溜着一根木棍,拦住了三人的去路。
说是提溜着木棍,其实也不太合适,因为那家伙手里,就是一棵成人大腿粗细的小树……
明明这群人已经饿的骨瘦如柴了,也不知道这个大个子,如何有力气提的动这根大棍?
“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瘦高个子话还没说完,长脸儿的差役冲上前,一脚就把他踹飞出去了。
“一群狗东西,还敢拦路抢劫了!”
长脸儿嘴里说着,拔出腰间长刀,恶狠狠的盯着剩下的几人。
“妈的,这狗官差还敢打我们。乡亲们给我弄死他!!”
人群中响起一个苍老的声音,中气十足。
王若虚循声看去,一个身材佝偻,头上顶着几根枯草叶子的老头儿,拄着一根黑色的木头拐杖,正喘着粗气叫骂着。
“这老爷子也是刚刚从土坡上滚下来的?身子骨可以啊。”王若虚不可置信的看了看老者,又看了看路旁足有一二十米高的黄土坡。
身后的三角眼儿,呛啷一声,也拔出了佩刀,小眼睛死死盯着眼前这些灾民。
虽然灾民人多势众,但是个个饿的面黄肌瘦,明显没什么战斗力。
再看到眼前两名差役的雪亮钢刀,一时间,这些皮包骨的灾民犹犹豫豫,畏缩不前了。
局面一时陷入了僵持……
“此时不搏一下,那后面真的要等死了!”
王若虚见此情形再不犹豫!
沉腰跨步,用自己脖子上的木头枷锁,瞄准身后的三角眼儿,一个后仰使劲撞了上去!
正全神贯注戒备着那些灾民的三角眼儿,哪里会想到王若虚会突然发难!
木枷的棱角不偏不倚,在王若虚全身力量的加持下,正中他的面门!
三角眼儿只觉眼前一黑,剧痛传来,霎时间被撞的满面桃花开!血水飞溅。
“我去你妈的!”长脸儿差役见王若虚竟然出手偷袭,嘴里一声咒骂。
手中的长刀,照着摔倒在地的王若虚,搂头就砍!
“乡亲们,他们包裹里有吃的!”关键时刻,王若虚放声高呼!他知道,对于此时此刻的灾民来说,什么才是致命的诱惑!
果不其然,在听到王若虚这一嗓子后,本来还犹犹豫豫的那些灾民再不迟疑!
一个个双眼放光,嗷嗷叫着,冲向举刀的长脸儿!
只来得及发出一声哀嚎,长脸儿就被灾民扑倒在地!
木棍敲打的,揪头发的,扯棉衣的,撕裤子的……几个呼吸间,长脸儿就被扒了个精光,脸被打的像猪头似的。
“妈的,还挺白!”被踹倒的大个儿,走过来看着赤条条的差役。
举起手中的木棍,毫不留情的砸在长脸儿的脑袋上!
一条人命,登时了账!被开了脸的三角眼儿也没有逃过同样的命运。
看着这些如狼似虎的灾民,王若虚心里有些忐忑起来。
“这两个狗官差虽然死了,但这群灾民,看情形也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不知道我会不会被扒个精光……”
正担心自己会不会玉体横陈,王若虚突然感到自己被一双手从地上拉了起来。
“阿……阿就……阿就……你,你……不用怕。”
一个磕磕巴巴的声音在背后传来。王若虚费力转身,看见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正一脸微笑的望着自己。
和其他灾民一样的蓬头垢面,但不一样的是,他的脸明显更胖些。
王若虚知道那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胖,那是浮肿。
脸蛋饿浮肿的少年,眼睛明亮。
他用从三角眼儿身上找到的钥匙,给王若虚打开了木枷锁链。
这一刻,王若虚感觉重获新生。
少年仍然微笑,看着王若虚。
虽然身上很脏,但他的笑容,是王若虚来到这个世界见到的最干净的笑容。
“谢谢你,小兄弟。”
“阿……阿……就……就,就不客气。”
有些口吃的少年一边说,一边挥动着脏兮兮的双手。
“你叫什么名字?”王若虚开口问道,这个少年让他感觉到温暖。
少年正要开口说话,提着木棍的大个儿在一旁喊道:“阿就,过来吃东西。”
听见有吃的东西,叫阿就的少年像条猎犬一般,窜了出去。
几个灾民,把那两个差役包裹里的干粮平均分了。
大个子看了看浑身破破烂烂的王若虚,随手扔给他半张饼:“给你。”
“谢谢!”
“这位公子,看你的穿着打扮,可不像我们这些土里刨食儿的。”
刚才还强力嘴炮输出的老头儿,此时才有了一个德高望重老者的风姿。
“老人家,我叫王若虚,是个书生。”王若虚一边啃着饼,一边把自己的故事讲给众人。
是的,他自己的“故事”。
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见义勇为的正直读书人。因为不满京城恶少当街调戏良家妇女,仗义执言。
结果,被恶少勾结官府诬陷栽赃,判了个流放蜀州。
出来混嘛,立一个好的人设,非常重要!
这不是骗人,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算骗呢!
妓院里,为了人前装叉写了一首反诗,结果被判流放。这种事情说出来,明显没有见义勇为的悲情英雄来得上档次啊。
众灾民听后,再看向王若虚,脸上明显多了一丝敬佩之色。
他们仿佛在说:
“嗯,这书生是个正直的好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