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鑫海从储物戒中取出一本小册子,专心致志地开始破译石桌上那些神秘的痕迹。而我与袁彪则在一旁,负责护法,准备应对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
“陆师兄,你竟能如此迅速地突破筑基境界。”袁彪由衷地赞叹道,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你在练气大比上所展现出的无敌身姿,仿佛还历历在目。”
我微微一笑,谦逊地回应:“我这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算不得什么。倒是袁师弟你,进境之快,才是真正令人刮目相看。”
袁彪摆了摆手,谦虚地说道:“哪里哪里,我也只是侥幸得到了一些机缘而已,与陆师兄的成就相比,还相差甚远。”
我们两人一边交谈,一边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确保在吉鑫海破译痕迹的过程中不会受到任何干扰。
……
想要破译石桌痕迹绝非一日之功。在这期间,我并未懈怠,始终在悉心感悟筑基奇物的奥秘。筑基期的修为进境,除了要求修为达到一定的境界外,对筑基奇物的深刻领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眼下,我虽已筑基前期圆满,但受限于对筑基奇物的感悟尚浅,始终未能跨越那道门槛,晋升至筑基中期。
历届天骄榜前十的强者,他们的最低修为都是筑基中期。因为每提升一境,就意味着我们能够多领悟一个蕴含天地之理的秘技。在那种顶尖战斗中,多一个秘技往往就能决定胜负的走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死生之理】深藏着天地间死亡与新生的玄妙法则,我深入参悟,领悟出死生转化的奥秘。运用此技,向敌人施展,能使其生机迅速消逝,迎来终结的黑暗;而对自已施展,则可涤荡死气,焕发新生。
在我看来,这死生转化已是对死生之理最精妙之运用,既彰显了生之盎然,又蕴含了死之沉寂。然而,我若欲突破至筑基中期之境,则需对第二秘技的方向深思熟虑。
……
“陆师兄,你对于现今修仙界的局势有何看法?”袁彪好奇地询问。
我沉吟片刻,回答道:“如今的时代可谓万载难遇的和平盛世。魔人修士已被逼退至修仙界背面,甲乙丙丁四大险地也使得聚居的城池鲜少遭受妖兽的侵袭。尽管不能说绝对安全,但与上古修士的艰苦环境相比,无疑是人间乐土。”
袁彪点头赞同:“确实如此,上古修仙时代,人族势单力薄,聚居的村落和城池时常遭受妖兽的侵袭。运气好的或许能侥幸存活,继续繁衍,而运气不佳的则可能遭遇灭族之灾。而且,人族内部亦非铁板一块,许多偏激邪恶的修士更是通过残害同胞来增强自身实力。但也正因如此,上古修士比当今修士强的多。”
我微微一笑,反驳道:“关于上古修士比当今修士更强这一点,我倒是不敢苟同。”
袁彪解释道:“我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我自已曾有过一些特殊的经历。我在天机宗苦修数十年,却始终卡在炼气七层无法突破。后来,在炼气大比中败给了林三,心灰意冷之下离开了宗门,开始四处游历。”
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看来袁师弟在离开宗门后,定是遇到了不小的机缘,才能在短时间内突破至炼气九层。”
袁彪点头,脸上露出几分后怕的神色:“可以说是机缘吧。我曾听说‘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生死之间有大机缘’,原本我以为这只是说要想获得珍贵的法宝,就必须承受巨大的风险。然而,那次从妖兽爪下逃生的经历,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许,真正的机缘,就隐藏在那生死边缘的恐怖之中。我的修为能够接连突破,或许正是因为那次险些丧命的经历。”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生死之间有大机缘。”我呢喃的重复道。像是抓住了什么灵感。
袁彪这番话倒是对我死生之理第二秘技的方向起了些指引作用。我的死生转化是作用于人的肉体,第二秘技的方向何不去作用于人的精神呢?“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实在是太适合我的第二秘技了。其实这个方向我不是完全没有涉及过,在我之前第一次炼剑的时候,人剑合一出意外的时候,我就是将生死间的恐惧当作属性注入剑中的。
虽然方向有了,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我早在复盘的过程中,丢失了对生死的恐惧了,否则后面我也不会选择将雷电作为属性注入剑中了。具体如何体悟生死间大恐怖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三日后。
“哈哈哈,终于破译完成了!”吉鑫海眼袋下有圈黑色,显然已经极其疲惫了,不过依然掩盖不住他兴奋的声音。
“如何,吉师弟,可是与全反击相关。”我忍不住问道。
“陆师兄,且看。”吉鑫海丢给我一个刻录的玉简。
我分出一缕神识,进入查看。
“上古石人族族人稀少,但个体强大,各各有万夫难挡之勇,他们的天赋能力更是强大无比。”
“几乎所有族群都不愿意与石人族为敌,他们每个个体都掌握反击之术,似乎无论承受多少伤害,他们都能将其吸收,等到某一时刻,全部爆发出来,天崩地裂。”
“我们人类比起这些种族没有任何天赋优势,但我们拥有智慧,【全反击】因此诞生。”
前面是简介,而后面则是全反击秘术的详解。我欣喜若狂的握住玉简。
不虚此行,在我看来全反击的价值不在天地剑诀之下,若是能完全开发全反击,绝对是一张底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