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打探消息的目的,唐景开始频繁约崔庞出去游玩。
而且正值春天,许多读书人都开始举办诗会赏春。借着这股风,唐景给崔庞下帖子去踏春游园,一来二去的唐景和崔庞的关系也越来越好。
期间甚至碰上了崔庞的大哥,双方之间谈的也还可以,交谈间崔庞大哥看唐景学识不错并且人品尚佳,也有意结交一二。加上唐景的刻意引导,崔庞大哥透露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按理说织金缎和妆花缎不算特别值钱,特别名贵的东西,但是京城里发生了一件事,让价格被抬了起来。
丞相嫡女要出嫁给东宫太子成为太子妃。太子是皇后嫡子,既长又嫡,自十三岁被立为太子,加上外祖家手握兵权,基本上来说继位没有悬念。
听闻未来太子妃好妆花缎,各个官员及女眷都削尖了脑袋想要得到一批上好的妆花缎,想要在未来国母面前出风头。
不仅是京城的官员,地方的官员,甚至是地方的商人,都想要用妆花缎为自已开个好路。
一时间市面上的妆花缎被洗劫一空,基本没有剩余。
这里虽然偏僻,远离京城,但是有消息灵通的早就得到了消息,不论是要走门路,还是借机敛财,这段时间有妆花缎的人家可是安稳不了了。
而苏家库房里刚好有这么一批妆花锻,不算顶顶好,但是在这个一锻难求的时候,也是属于一笔不小的财富。
苏家虽富但也只是个没有多少根基的商人,这笔财富只怕是祸不是福。
崔庞大哥的这番话可谓是及时雨,一下子让唐景有了方向感。看来这批妆花锻可能就是后来苏老爷下狱的关键。
但是要找到幕后推手却并不容易,要是孙甫的话,也是有可能的,毕竟孙家和苏家可谓是竞争对手,虽然合作不少,但是商人逐利,市场就这么大,要是没人倒下,哪里能够更进一步。
也不排除有其他人,觊觎这批妆花缎,在背后出手了。看来一切都要等到苏老爷入狱这个节点才能够看出蛛丝马迹。
接下来这几天,唐景依旧按照之前的规划,开始读书,营造一种只会闭门看书假象。
实际上一直派人暗暗关注着孙甫。
这一关注不要紧,还真让唐景看出一些苗头来。这个孙甫可谓是颇有心机,暗地里竟吊着苏家二小姐苏怜。
但是按照唐景知道的情况来看,对这个苏家二小姐苏怜的婚事,苏老爷可是早早有了决断。
他看中了一个家中清贫但是人口简单的秀才之家,此人人品很好,从小和寡母相依为命,一路靠着自已的才能和寡母的供养考上了秀才。
本来有机会考上举人,但因着母亲身体不好,需要照顾便放弃了。在家附近开了个私塾,一边给孩童启蒙,一边侍候在母亲两侧。
就其才华人品方面无可挑剔,所以苏老爷才厚着脸皮为二女儿说了这门亲事,并且许诺陪嫁不少,其中包含了苏老爷这些年搜罗来的珍贵药材。
因着苏老爷大善的名头,想着被苏老爷教育长大的苏二小姐品行都不会太差。加上这些药材确实是可遇不可求,对母亲身体颇有好处,秀才李栎便应下了这门亲事。
双方都有这个意思,打算挑一个良辰吉日把事情正式定下来,没想到半路杀出来个孙甫。
现在这俩人应该是偷偷摸摸来往着呢!
唐景可不相信孙甫会不知道这件事,只有稍微打听一下,这种事情根本瞒不住,看来这个孙甫是另有打算。
无利不起早,这个孙甫与苏家后来发生的事情脱不了干系。唐景想要从二小姐苏怜那里寻找突破口。
怪不得原主上一世最后没有听到二小姐嫁给秀才的消息。随着苏老爷出狱,苏家再也没有消息传出,苏老爷变卖家产搬家后的事情,原主的记忆里就没有了。
唐景收买了苏小姐院里的一个洒扫丫鬟,让她时刻关注苏二小姐的动静,不时向自已汇报。
果然,据丫鬟回复,这一年来苏二小姐外出次数大大增加,之前都是应手帕交的邀约去首饰店铺或者郊外踏青等,但是近段时去酒楼茶楼次数变多,而且经常一人独坐雅间,一俩时辰后才回府。
并且自老爷给苏二小姐订婚后,苏二小姐情绪明显不对,不过她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丫鬟们也不敢说什么,只得小心伺候着。
听别的丫鬟聊天时候说,苏二小姐外出一趟,回来心情就会好很多。身边的丫鬟犯了错误也都不计较了。
得到这一消息,唐景对于孙甫苏二小姐的事情基本有了八成把握。
苏家家风严谨,正常情况下苏二小姐出行都有大批丫鬟家丁跟随,不会悄无声息地和外男接触,并且苏二小姐常常在酒楼茶楼雅间戴上一二个时辰,想必就是在那时候和孙甫相会。
从洒扫丫鬟的说辞来看,苏二小姐是从一年前开始频繁外出的,在一年之前一个月也就出去两次,但是今年却隔三差五出去一趟。对外给出的说辞是快要成亲了,趁着没成亲,多出去走走。
看来孙甫老早就盯上了苏家,远在妆花缎之前,这次的妆花缎事件只是个导火索,苏老爷出狱后估计也是看出来这一点,才有了变卖家产激流勇退这一举动,只不过是当下情况的最优解罢了。
唐景决定去走一趟,探探苏二小姐和孙甫的虚实。
并从3869这里得到了孙甫母亲的身世。孙甫母亲孙夫人林氏其实算是一个可怜可恨的角色,孙甫的母亲林氏算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嫡小姐。
她父亲姓林,是一个六品官员,她的母亲虽然是林父的妻子,但是她在林家却过的连个姨娘都不如,全府上下压根儿不把她放在眼里。
按理说一个嫡妻,林家怎么着也得给林母几分脸面,但事实上却是林父压根儿不喜欢林母,也压根儿不想娶林母。
林父想娶的人是和他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的表妹,表妹从小就在林家跟林家人的感情非一般人能及。
但是唯有一人,林父的母亲林老夫人看不上这个表妹,再加上林家老太太不想大有前途的儿子娶一个孤女,于是狠心将表妹许给了别人。
林父不敢忤逆老夫人,只得忍痛割爱,并娶了老夫人给他相看的儿媳妇。不过林家表妹的婚事也不错了,起码以林家表妹的身份那样的人家是高攀了。
但是林父不这么觉得,他将拆散他们这对苦命鸳鸯的林老太太给怨上了,连带着厌恶林老太太看上的儿媳妇,对刚进门的林母没个好脸色。经常当着下人的面给林母难堪。
林母喜欢英俊的林父,放在现在来看,林母就是一个典型的恋爱脑,在相看的时候对林父画像一见钟情,脑补和英俊的林父举案齐眉的场景,对家里调查出来的林父有个表妹一事不以为然,选择嫁给了林父。
嫁过来之后不受林父的待见,她却坚信只要努力总能捂热林父的心,日常坚持以夫为天,各种讨好林父。
林母本身也是个端庄秀丽的美人,即便林父不喜欢林母,也不会完全不给面子,不然岳父家他可不好交代。也不好对一心盼着抱孙子的林老夫人交代。
即使林父跟林母一个月同床的日子还不到四五天,婚后第一年,林母也给林父生下了孩子,只不过是个女儿。
一开始林老太太还挺高兴,觉得婚前合的八字挺准,林母是个好的,多子多孙的命。头胎生女儿不要紧啊,只要开怀了还怕下次抱不了金孙。
只是没想到,林母一胎接一胎生下来都是女儿,足足三胎都是女儿。这可狠狠地得罪了林老太太,对林母也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府里的下人也见风使舵,一时间也敷衍起来,
林父唯一对林母还不错的林老太太也不喜林母了,林母的日子一下子就变得难过了起来。
连带着林母也不喜欢二女儿和三女儿,她时常在想,要是老二和老三有一个男孩儿就好了,她的日子也不会这么难女儿。林母林父也逐渐大了胆子,连着纳了许多妾室。
没了老夫人的维护,娘家也插不上嘴,林夫人在府里的日子越过越艰难,再加上小妾们也争气,一个两个的都怀孕了,生儿生女的都有。林母在林家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见到三个女儿也没个好脸色,整天不是伤春悲秋,就是吃斋念佛让佛祖保佑她生个儿子,能借此获得丈夫的尊爱。
没过多久,更大的打击来了。林家表妹的夫家出事了,因为族内一个大官被罢官抄家,连累的他们也被抄家了。
林父找到林母,跟林母说了表妹的夫家被抄家这件事,希望能把表妹接回来。林母也点头同意了。
因为林父在朝中还算有点儿人脉,于是他在抄家前就疏通了关系让表妹与她那个罪臣丈夫和离了。
表妹是和离了,唯一的女儿她是不能带走的,要跟夫家的其他女眷一起被送到教坊司。
表妹哭得伤心欲绝,一遍哭诉自已多年来的不容易,一边苦苦哀求林父救救自已的女儿,不然自已也活不下去了。林父大男子主义爆发一口答应了下来。
林父舍不得让表妹的女儿受苦,但是又不敢违背圣旨赌上自已的官路,于是想出了一个偷天换日的法子。
用一个跟表妹的女儿同龄且有几分相似的替身来代替她入教坊司。
林父想都没想就把主意打到了自已女儿的身上,毕竟在他看来,这样还能给表妹的女儿安排一个嫡女的身份,这样以来以后在婚嫁上的选择也就更多了。
并且林母那里也好说,结婚这么久了,林父也摸清楚一点林母的性子,只要给林母几个好脸色,她不得巴巴地贴上来。
于是在这几天之后,林父俯下身子真真切切地讨好起了林母。
对于林母来说,林父能给个好脸色她就受宠若惊了,林父这般哄她真是撞大运了,也就能够轻易舍了一个女儿,毕竟她还想借着这股宠爱再生个儿子站稳脚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