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彼柳斯,鸣蜩嘒嘒。

村里老人观天气,说还有几日可以抢收稻谷。稻谷仿佛也在做最后的冲刺,沉甸甸地压弯了稻穗。

这几日,陈月与李长风将门口及后院的地收拾出来,一垅一垅的,种上了辣椒、豇豆、菜瓜、蕹菜以及芥菜。本来想种冬瓜,阿娘说有点晚了,那就等到明年好了。

又问了阿娘要了韭菜根、蒜根、葱根种了一小块地,挑出家里出芽的生姜,切成几个小块,插在地里,出芽的那面朝上,这样菜园子大体收拾好了。

接下来是搭篱笆墙,这是个大任务。一连几日,两人从山上运回好几捆竹子,全部砍成一米长的竹节,沿着菜地外围,每根间隔十厘米左右,一一插好。

还砍了一些草藤子,将每根竹子挨个缠绕起来,上中下缠绕了三排,不仅可以加固而且美观。

篱笆小前院搭好了,还差个门。阿爹喊他们,明日可以收稻谷了。

看日头还早,陈月叫李长风去朱家村买两斤肉回来。他俩成完亲后,身上碎银子还有一两多一点,后面又从阿娘那边买了粮食,现下只剩几百文。好在马上要收稻谷了,收完就有自已的粮食吃,不用再买了。

她自已跑去娘家,摘些辣椒、蕹菜、豆角、菜瓜,又切了阿娘大半块冬瓜,走的时侯跟阿娘说收稻谷的这两日去她家吃饭,两家一起吃省时间,阿娘应了。

陈月切了一斤半的肉,预备做个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再留出一大碗挂在井里明日吃,节约明日午食时间。

猪肉切成两指大小的块状,热锅下猪肉煸炒至肉表面微微焦黄,盛出多余的猪油,拨开猪肉,锅底留一空隙,加入一勺糖炒糖色,将猪肉均匀地裹上糖色,放两片姜,加入酱油翻炒上色。

加入开水没过猪肉,盛到瓦甏里,扔一个小葱结,放在小炉灶上炖半个时辰,最后撒点盐大火收汁,红烧肉就成了。不需要任何香料也唇齿留香,得归功于古代的猪吃得健康。

晚饭是米饭配红烧肉,加上蒜泥蕹菜,李长风吃了三碗,看陈月放下筷子,最后一碗直接盖在红烧肉碗里,酱汁拌饭别提多美味了。

结果吃撑了,在院里劈柴,谁家大晚上在家劈柴啊?

明日要起早,两人洗漱好躺下了。家里左边的耳房用来放农具、李长风打猎的工具及堆放木柴,右边的耳房连着厨房,用来作盥洗室,厨房旁边就是仓库,大体就是家里的格局。

第二日卯时未到,两人起床洗漱,厨房小炉灶上温着陈月昨夜烧的热水,早上喝一碗温水真舒服。

陈月抓紧时间做稀饭热馒头,馒头是昨日中午蒸好的,两人就着娘家拿来的咸菜吃着早饭。

“今年收完萝卜后,我做点萝卜干,香香脆脆带点辣味吃早饭正好,这咸菜不好吃”,陈月木着脸说道。

李长风瞧着她那边嚼边苦大仇深的样子,笑着道:“好。”

两人吃完早饭,带上镰刀,拎着加了薄荷的水罐,去往地里。此时已能看见微微天光,路上来往的村民,个个脸上洋溢着笑容,收粮食咯。

陈月一次能割一排四路,李长风可以割一排六路,两人分好站位开始收割,割好轻放在身后,防止稻谷脱落。

大约割了一个多时辰,阳光渐渐变烈,脸上全是混合着草屑的汗水。陈月直起身用布巾擦掉汗水,对着跑在她前面五米远的人喊道:“长风,停一下,喝口水。”

两人坐在田埂上休息半盏茶的功夫,又投入割稻子大军,继续奋斗。

正午时分,陈月回家做饭,叮嘱李长风注意休息喝水,李长风点头答应了。

陈月回到家,先烧两壶开水,放在井水里冰着,同时将米饭煮上,把井边的红烧肉拿出来放在饭锅上一起蒸。

接着烧了冬瓜鸡蛋汤盛出来放到堂屋的桌上凉着,他们家堂屋的桌子是陈月特意定制的长方形,大约两米五长一米宽,两边配着长板凳,放在堂屋正正好,一家人吃饭也不拥挤。

接着拍了蒜泥凉拌一盘菜瓜,又炒了一盘蒜泥豆角,每盘菜量都足足的。

饭甑子和碗筷刚摆好,阿爹和长风他们进门了,陈月给他们打了井水洗脸,井水冰冰凉凉的。

阿爹自打进门笑就没停过,神采飞扬地说道:“今年地里的粮食比往年收得多不少。”

“真的啊”,一家人欢欣雀跃。

“肯定是那新肥的功劳,这个制肥法子好”,阿爹连连称赞。

陈月说:“阿爹,那收完后估计有很多人找你了。”

“嗯,这是好事,庄户人家靠粮食吃饭,粮食多了,大家日子也能过好点,问我就告诉他们。”

李长风说:“阿爹,收完最好称过重量,确定增加了多少产量,然后去找村长说。”

陈月说:“阿爹,长风说的对,再把您制肥的法子整理下,就按照您那个配比来,比例变动会烧毁庄稼,让村长跟大家说清楚这一点,很重要。”

陈父点头:“晓得了。”

几人吃完休息了一刻钟又赶去地里,下午又是一阵埋头收割。两人一天收了三亩不到,明天下午就能完成。

陈月回家做晚饭,等会儿要来给李长风送饭,今晚他要睡在地里,哪里都有好吃懒做的小人,不防不行。

陈月从家带了一床旧棉被,还带了一把蒲扇,摘了些驱蚊草,不知道有用没用。

李长风吃完催促着她赶紧回去,陈月想陪他一会儿,他没答应,“天黑了,赶紧回家去,记得把门窗都锁好。”

“晓得了”,陈月端着碗一步三回头,李长风对她摇了摇手。

陈月回家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好一会儿才睡着,这在一起也没多久,现下那人不在身边还有点不习惯。

第二日依旧重复前一日的劳作,下午申时过半,地里的稻谷终于割完了。

家里没有板车,陈月在地里用干稻草捆稻穗,李长风再挑到晒谷场,晒谷场那边陈阳已经给两家占好位置了,李长风挑过去的谷子陈阳会看顾。

就这样一趟一趟得挑,阿爹用牛拉板车拖着稻谷去晒谷场,比他们速度快很多,结束了就跑过来帮他们往晒谷场运。

都弄完了,陈月看见孙婆婆带着小孙子在地里捡遗落的稻谷,一般人家稻谷运完,孩子会在地里拾一遍,基本也就不剩啥了,陈月喊了一声:“孙婆婆,你到我家地里拾。”

“哎……”,孙婆婆感激地直道谢,陈月心中一酸,摸了摸她小孙子的头。

陈月心中定下一个想法,回家要跟李长风商议。

晒谷场那边两家位置在一起,晚上只需要一个人看顾,今晚阿爹先去看着,明晚李长风再过去,这样的天气加上脱谷曝晒要四五天,两人轮流着去。

晚上两人洗去一身疲累,坐在床上,李长风在家,窗户可以开。

夜风习习,轻摇着帐幔。

“长风,你觉得用制肥的法子,让村里开个善堂怎么样?”

李长风在给她擦头发,顿了一下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陈月轻声说:“今日我看到孙婆婆带着小孙子在拾稻谷,那孩子又小又瘦,孙婆婆也是。”

叹息一声接着说:“明明地里没啥稻谷了,还有人驱赶他们,我让他们来我们家地里拾,他们就千恩万谢,看着心里难受。”

李长风理了理她的头发,从后面抱住了她,说道:“阿月太善良了。”

陈月从他怀里抬起头问道:“那你觉得这法子可行吗?”

李长风思索了片刻道:“可行,不过得先搞清楚村里有多少这样的人,什么标准能进善堂,以及村民需要给什么?”

陈月爬起来说:“我大概想了下,村里有七八十户人家,一户算四人,人口有三四百人了,如果有两成像孙婆婆这样的,那就有七八个人,一个人一年吃一百斤粮食,那一年就要七八百斤粮食,我们每户出十斤粮食,那就有七八百斤了,肥料带来的粮食增产比这可多多了。”

李长风刮了一下她的鼻子,笑着说道:“先别急,明日先跟阿爹说一声,先看看粮食增加了多少产量,再以此为契机去找村长,村长对村里情况知道的肯定比咱们多,到时候就能知道善堂能不能开了。”

陈月这下不愁了,笑着说:“你说的对,睡觉。”

李长风立马捉住卷被子的人,“小坏蛋,这下想睡觉了”,说完低头吻下去,一室暗香浮动。

隔日一早,陈月跑回家将此事与阿爹阿娘说了一番,阿爹也觉得可行,但是一切还得等到粮食过完称。

一连几日曝晒,稻谷都晒透了,开始要装袋进粮仓了,村长带人挨家称重计算粮税。

晒谷场最显目的当属陈家及李长风家,一麻袋大约两百斤重,陈家足足堆了有十袋。

陈家五亩地村里人都知道,这亩产量当真惊人,村长称重时所有人都围了过来,最后是二千零三十来斤,这样一亩地产量达到了四百斤。

村长震惊地反复称了几次重量,晒谷场一片哗然,纷纷问着陈父是如何做到的。

陈父只说法子会整理出来告诉村长,到时会教给大家,人群一片激动,那可是实打实的粮食啊。

李长风家的也称过了,结果也是两千斤出点头,税收收了两百斤多一点。

两人将粮食运回家,家里仓库昨日收拾出来了,为了防潮在靠仓库南边的墙上贴了一层油纸,地上放着两块木板,木板下面又塞着木头。

李长风将粮食一袋袋扛进仓库,看着仓库靠南的这面墙渐渐被塞满,心里真踏实,他俩终于有自已的粮食了。

两人商议卖一千斤粮食,留八百斤放家里,不含面粉他俩一年能吃四百斤米,再预留一年的量做预防。

两人扛着半袋稻谷去祠堂,趁大家伙在称重缴税,他们早点去舂米,不然后面肯定得排队。

晚上阿娘喊他俩过去吃饭,几人商量着明日去卖粮食,陈月也建议阿爹他们预留一年的粮食储存着,有粮心不慌。

家里有牛就是好,套上板车就能拉粮食,因着家里还有去年的粮食,阿爹他们也卖一千斤,加上他们的一共十个麻袋。路上阿爹担心牛累着,走走停停花了两个多时辰。

带上已缴纳粮税的收据,几人直接去了粮市,今年粮价涨了一文,得了四两银子,可把阿娘高兴坏了。

阿娘他们要去菜市买肉,陈月托阿娘给他们带两斤猪肉,李长风想吃红烧肉。又嘱咐阿娘看到小鸡崽也帮忙买几只,他们家后院挺大的,鸡棚也是现成的。

陈月与李长风去到杂货铺,买点油盐酱醋。杂货铺东西很全,陈月买了酱油、醋、糖及盐,她家盐还是之前从阿娘那边匀出来的,这次买两斤给阿娘送一斤。

临出门瞟到墙角放着虾皮,旁边还放着紫菜和海带,杂货铺真万能。

“老板,这个怎么卖?”

“虾皮,十文一斤。”

“那这两个呢?”

“紫菜四十文一斤,海带二十文一斤。”

陈月点点头说:“给我来一斤虾皮,一斤海带,半斤紫菜。”

“好咧。”

陈月给了老板一两银子,请他帮忙换成铜钱,出来后笑眯眯地对李长风说:“回去给你做好吃的。”

李长风点点头,两人一起去了集合的面馆,午饭和阿娘他们约好在那吃。

回去比来时快,几个人都坐上牛车,快到村口时,陈月让阿爹把他们放下来,他俩走小路回去。

阿娘把猪肉和小鸡崽拎给他们,买了十只小鸡崽,加上肉一共一百二十文,陈月将钱递给阿娘,又递给阿娘一斤盐。

两人远远地看见一人鬼鬼祟祟地在他们家门口徘徊,李长风冷着脸拉着陈月直接进了院门,将来人关在门外,那人在门口喊着:“长风,长风。”

陈月小声问道:“这人是谁啊?”

李长风面无表情地说:“原来的大伯,现在谁也不是。”

陈月上前拥抱他,轻声说:“没事了,都过去了。”

李长风在她耳边轻轻嗯了一声。

那人一直不肯走,陈月拉开门问道:“你有啥事?”

那人舔着脸道:“长风他媳妇,我是你大伯,想问问你家那种田的法子。”

“村长过两日会告诉大家,你请回吧。”

见陈月确实不说,那人讪讪地走了。

李长风出门去河边挑水浇菜,陈月蹲在厨房门口思考这十只小鸡崽怎么处理,她家没有母鸡啊,这些小鸡崽能活?她得回家找阿娘借只母鸡带带它们。

拎着母鸡回来时,李长风已经做好了篱笆门,高度比篱笆墙稍高一点。陈月很满意,给他比了一个大拇指。

李长风笑了笑,看见她手里的鸡问道:“今晚吃鸡?”

陈月扬了扬手中的母鸡说道:“想什么呢,这可是那十只小鸡崽的老妈子,从阿娘家借来的。”

李长风没忍住,笑出了声。

陈月将母鸡和小鸡崽一起放进后院的鸡棚,给食槽里加了水,又剁碎一些菜叶子放进去,看着鸡的状态还行便去忙其它事情。

天气炎热,李长风牵着老马,带它去河边洗个澡。

陈月说好晚上给李长风做好吃的,她准备包馄饨。

先和面,面粉里加一小勺盐,分次加入清水,搅拌成絮状揉成面团,盖上布巾醒发一盏茶的功夫,再次揣揉面团直至表面变得光滑,盖上布巾二次醒发一刻钟。

趁着时间,陈月切了半斤的猪肉,预备剁成猪肉泥,刚准备剁猪肉,李长风过来了,活移交给他,她泡了一小碗葱姜水,将买来的虾皮洗了一些,让李长风和着猪肉一起剁碎。

半盏茶的功夫便剁好了,陈月将猪肉泥放入碗里,分次加入葱姜水,不停地搅拌直至吸收,再加入一勺盐搅拌调味,馄炖馅做好了。

陈月开始擀面,先用擀面杖按压面团,再缠绕面团反复滚动擀面杖,就这样来回按压直至面团变成薄薄一片,抹上少许干面粉,切成正方形,馄饨皮好了。

让李长风烧火,她来炸一点葱油。之后让他烧一锅水,她去拿了一个小竹片,快速地包起小馄饨,半斤肉包了八十来个。

水开下馄炖,下了六十来个,她吃二十个够了,剩下的都给李长风。留了二十个,等他们吃完再煮好送给阿娘他们尝尝。

取了两个碗,碗底放入一小勺猪油,加入虾皮和捏碎的紫菜,再放入盐和葱花,浇入馄饨汤冲开碗里的调料。

等锅里馄饨漂起来后,再煮个几十秒,捞入碗里淋上葱油,可以吃了。

葱油的香气,紫菜虾米的鲜味,猪肉泥混着面皮的嫩滑,味美汤鲜,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太烫了,冬日里吃着合适,夏日里吃着直冒汗。

“好吃”,李长风吃完说道。

陈月说:“以后再做,这个天气吃太热了。”

陈月想了想接着说:“天热倒是可以吃凉面,钵仔糕。”

陈月就着锅里热水将留下的馄饨煮好,和李长风一起给阿娘他们送去,就当饭后消食散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