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孰对孰错
孙曼渺深深汲取先前墨灵的教训,再加上她原本就是正经的官家小姐,打理侯府也是井井有条。
每日请安时,老夫人的脸色都好了不少。
而且孙曼渺将自已先前在青楼中卖艺的钱财拿出来给老夫人办寿辰,更是让宋老夫人合不拢嘴。
心道:难怪孙儿和儿媳竟然都对这个女子如此满意,的确有过人之处。
琼芳阁。
还在抄佛经的墨灵眉目疲惫,她无意询问:“今日宋府发生了何事?”
“没什么事啊,都很正常。”下人只当她是询问侯府的情况,也没多想直接就这样回答。
墨灵敛眉,“我是说孙曼渺那个贱人怎么样,最近有没有出什么岔子?”
下人这才明白,堪堪回答。
“孙小娘办事妥帖,老夫人也是赞不绝好。”
“什么事!”
“寿辰一事啊?难道夫人不知?”
墨灵越想越焦灼,那明明是她精心策划准备给老夫人一个惊喜的,如今好处竟然都让曼渺那个贱人给抢了。
想到自已的两个孩子还算做庶子,心中不甘心。
为什么还要把孙曼渺的孩子记在她名下?
同样都是庶子为什么偏偏她孙曼渺名下没有孩子!
孙曼渺也是这样想,她的孩子还在墨灵名下,她势必要把孩子夺回来。
这段时间唐朵让采薇帮忙抄佛经。
美其名曰:陶养情操。
采薇:“……”
有没有可能我能看到你女扮男装混出去呢?
有一点一直在困惑采薇,她比较喜欢直接问。
“为什么要将四个孩子都记在墨夫人名下?明明都是庶子,记在谁名下不都是一样的吗?”
唐朵一边绑头发,一边回复。
“不一样,孙曼渺出身青楼,侯府再怎么喜欢她到底是上不得台面的,也就墨灵那个小姑娘会和曼渺争锋。”
采薇神情恹恹。
“难道就不能让女子活得好一些吗?很多很多事情也并非她们所愿。”
唐朵语气粗,纯然一副男声,好似山间晴朗的风。
“错的不是我们,是这个世界。”
采薇瞬间怔愣,而后唐朵便英姿飒爽地翻墙跑了。
哇!好帅!像是画本中走出来的玉面书生,不染人间烟火;又像是威风凛凛的将军,狂妄不羁。
采薇心想,要是小姐是男子自已只怕是要爱上她了。
唐朵事先来到上京城最有名的售卖陶瓷处,商贩眼见来了个一身价值不菲的少年郎。
当即热情地向唐朵介绍这些名贵的瓷器,有青花瓷、白瓷、还有碎纹别样美的陶瓷。
“怎么样?客官,我看我们有缘,这些瓷器我便给你便宜些卖了。”卖瓷器的男子主动上前说。
唐朵摇了摇头,他来此处并不是为了买瓷器。
要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她薄唇张开,“不如给我陶瓷的相关手册,以及如何制作陶瓷,好让我开开眼界。”
声音动听,她装饰的男子少年声音,与他人差别无异。
男子眉头一皱,不敢相信。“这种不值钱的玩意你也要?这样吧你买三个瓷器我白送你好不?”
唐朵瞬间答应,生怕别人反悔。
原本技术才应该是最值钱的,但人们都在追逐成品。
趁着夜间前,翻墙回侯府时恍惚间好像看到了隽哥儿偷偷摸摸不知在干啥,她不敢多管赶紧回到清雅居。
熟悉妥当后,当才拿来关于瓷器的书本与各种理论知识。
理论好学,难的是工艺,她如今是先花银子让工匠前去学习而后再回来。
她要开的是风光无限的陶瓷铺子。
唐朵不确定是否能回本,但在努力做这件事。
大约是禁足解前,她才出去将一切办好。卖瓷器的小铺子也成功从京城的角落处开了起来,这是唐朵千挑万选出来的地址。
路过来人都没注意到这里有个店铺。
“这里还有卖瓷器的?开了眼了,掌柜的怕不是要赔死。”
匠人王哥也有点担心,唐朵安慰他,“别担心,这里稳赚不赔。”
禁足解除后,唐朵除了每日请安之外很少露面,侯府也在孙曼渺的打理下井井有条。
这日,老夫人主动留了三人用早膳。
三人难得安静地坐在一起用餐。
老夫人笑眯眯,“不要拘谨,想吃什么便吃什么!”
说着老夫人吃着刚刚温的莲子粥,软糯香甜。
三人象征性地吃了些。
老夫人无意地开始攀谈,询问起孩子的学习情况。
“灵儿,隽哥儿如今如何了?”
墨灵瞬间来劲,“隽儿如今堪比申通,夫子说隽儿是他见过最灵光的人,等到祖母寿辰时,我让隽儿三步成诗来祝寿。”
说着还不忘得意洋洋地看眼孙曼渺。
曼渺不为所动,浅浅喝着八宝莲子桂圆粥,她不愿说。
如今的庭云已经失去了见光的可能,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庭阳还算上进。
毕竟李夫子居住在府中前院,孩子们有什么事都可以去询问。
唐朵默不作声。
不欢而散。
前院,专门收拾出来的小学堂也是有模有样,毕竟李明清带两位哥儿。
他主要是就是些启蒙的《三字经》、《百家姓》,就是简单学学,凭借他大学生的聪明智慧。
李明清:拿捏!
说来他第一次看到庭云脸上狰狞的伤口时也被吓了一跳,但到底不知发生了何事。
李明清主动开导:“来日之日当如鲜花着锦,若是无法改变。”他知道朝廷断然不会让一个被毁容的人入朝为官,还是宽慰道。
“可以去军营中,他们不会嫌弃你。”
哪知宋庭云听后大声反驳,“我才不要去。”
罢了,李明清还是尽职尽责地帮他俩启蒙时慢慢渗透教导吧。
相比而言,张夫子那边的进度就快多了,如今宋隽已经熟练《论语》了,但是是死学记住的。
张夫子摸了摸胡子,语重心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他看向认真记东西的宋隽提醒,“学思结合方为真正的学习之道。”
宋隽应声,心中却在想晚间回去母亲又要抽背了,还要考察他的造词能力。
他能怎么做,不过是把两首毫不相干的诗词拼接在一起糊弄母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