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我与其他好友被称为五散人,一同在凡间历练,共同追求仙道。”

周颠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开始缓缓讲述起往事。

“我们五人性格各异,但志同道合,相互扶持。经历无数风雨,最终都成功飞升仙界,被下派到凡间各地,守护一方安宁。”

周颠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怀念与感慨。

“然而,魔族大举进攻,天庭远遁,我们五散人也在这场浩劫中失去了联络。我虽侥幸逃脱,残活至今,但一直担忧着其他四人的安危。”

周颠继续说道,声音中透露出几分担忧和思念。

韩冬静静地听着,他能感受到周颠对昔日好友的深厚情谊。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仙神们为了守护凡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安慰道:“周前辈,您放心,我会尽力帮您寻找其他四位前辈的踪迹。”

周颠感激地看着韩冬,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小友,有劳你了。若能找到他们,无论生死,我都要有个交代。”

韩冬点了点头,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他打算先前往周颠提到的那些地方,逐一查看是否有残留的气息或线索。

同时,他也可以利用人皇幡的力量,感应周围的神仙气息,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若是运气好,能找到还存活的神仙残魂,一并收到人皇幡里便是。

韩冬心中想着,决定帮助周颠完成这个心愿。

周颠见韩冬答应下来,心中一喜,开始讲述他与好友的往事。

……

当年明朝有五散人,彭和尚彭莹玉、铁冠道人张中、冷面先生冷谦、布袋和尚说不得和周颠。

彭和尚彭莹玉,江西宜春人,他出生贫农,跟朱元璋的背景类似,10岁便在广济寺出家,后加入白莲教组织,成为当地白莲教坛主,后发展成南方明教教主,与北方的韩林儿遥相呼应,成为红巾军领袖。

彭莹玉精通医术,经常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来的群众治病,顺便以行医为掩护发展下线,宣扬\"弥勒佛下世,改换乾坤\"的教义。

群众纷纷响应,信徒渐至数千人,他因此被尊称为\"彭祖\"。

当时元朝的统治者根本就不把汉族人当人看,汉族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在一些宗教群体中寻求慰藉,最终导致白莲教不断壮大,彭莹玉也加入了白莲教并成为当地白莲教教首。

后来,彭莹玉推选他的大弟子周子旺为领头,在江西袁州发动农民起义,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大周国。

但不久就遭到了元朝大军的镇压,周子旺被俘遇害,彭莹玉在其门徒况天的掩护下,辗转逃匿到淮西。

彭莹玉除了继续传布教义之外,还发展了大批信徒,并开始将能力突出的的信徒以\"普\"字记名,进行精心培养。

从袁州追随他而来的门徒况天改名况普天,在淮西新收赵普胜、李普胜、项普略、欧普祥等人,被称为“彭党”。

这些人后来多为元末红巾起义军的领导人和重要将领,而且有很多人后来成为明朝的开国功臣。

至正十一年秋,彭莹玉与其门徒邹普胜等人聚众响应刘福通起义,推举徐寿辉为首领,于圻水建立政权,并出任军师,攻占湖广、江西许多地方,最后在瑞州战死。

又有说法,他一生疾苦,为推翻元朝暴政奔波一生,被上天收走做了神仙。

……

铁冠道人张中,江西抚州人,字景和,号真常,他是元末明初非常有名的道士。

他年轻时因科举不第,放情山水,他少遇异人,学得太乙神数,能观云望气,预言祸福,十分灵验。

因平常喜戴铁冠,故称铁冠道人。

朱元璋驻军滁阳时,张中看出朱元璋龙瞳凤目,相貌贵不可言,预言朱元璋将来做皇帝。

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时,他从云气中察知陈友谅已中箭身亡,便劝说朱元璋撰写祭文,在军前诵读,动摇对方军心 。

朱元璋依计行事,陈友谅的军队迅速崩溃。

张中在京城中住了许多年,后来却无端投水,但是找不到他的尸体。

第二年,潼关守卫上奏说,某日看到铁冠道人策杖出关,一查对日期,正是张中投水那天。

传说他还预言了建文殉国及整个明朝的命运。

到了建文帝时,张中又在金陵出现了,并做歌曰:“莫逐燕,逐燕自高飞,高飞入帝畿”。

结果后来燕王朱棣做了皇帝,敕封为张太师。

……

布袋和尚说不得,号长汀子,是弥勒佛转世,矮胖敦厚的身材,圆圆的肚子皱巴巴的眉毛,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在明朝崇拜者甚多。

布袋和尚幽默风趣、与人为善、乐观包容,深受人们尊敬和爱戴。

布袋和尚修为在五人中算是第二,擅长布袋擒拿手,他有一个名叫乾坤一气袋的袋子,非丝非革普通刀剑无法刺穿,平成对敌便是功法和袋子联合使用。

据说布袋和尚总是将别人布施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不倒出来,但那布袋又总是空的,就像哆啦A梦的次元袋一样。

假如有人向布袋和尚请教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

如果问的人不懂他的意思,继续追问,布袋和尚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

布袋和尚圆寂前留下一个偈子:

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

……

颠仙周颠,江西人,字信甫,是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裔。

十四岁那年,突然疯癫,在南昌集市上讨饭,嘴里说着乱七八糟的话,人们只知道他姓周,不知其名,看着他疯疯癫癫的,于是喊他周颠。

他既是“傻子”、又是和尚,还是道士,更被官方认定为仙家。

周颠虽然不着调,但每次总是一语道破天机,给危难中的朱元璋莫大的帮助。

朱元璋在临死前5年,还对“颠仙”念念不忘。

……

冷面先生冷谦,浙江杭州人,字启敬,做过道士,号龙阳子。

在五散人中修为最高,性格冷静,说话简短,从不多说半句废话,为人正直忠诚,但不爱处理大事。

他擅长养生,据传他生于元初,卒于明永乐年间,活了一两百岁,深得朱元璋和朱棣两代帝王仰慕。

且冷谦的法力最高,除了修为高深外,他还非常博学,精音律,善书画,通易经,著有琴书《琴声十六法》。

还著有谈修炼长生的《修龄要旨》,民间传说他在永乐年间得道成仙。

五散人在成仙得道后,各有各的去处。

不过在当时他们偶尔也会相聚一下,交谈一些成仙后的琐事。

在魔族入侵之后,五散人之间的联系也因此而断。

现在周颠想借此机会,让韩冬帮他寻找一下当年好友。

若是他们还活着,能一起共事的话,那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