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柳河镇
林芸望了望,城门上的柳河镇三个大字。
想到来的路上,陈奶奶说起这个名字由来是因为镇里有一条河,两岸都种满了柳树,所以就叫柳河镇。
城门口有两个衙役在站岗,却没有像电视剧里那样要一一查明身份才允许进去。
陈奶奶挑着担子走在前面,林芸跟在后面,缓步走进了城门。
首先映入眼前的是一条用石块铺成的长长的街道,街道两边都是一栋栋的木楼房子,开着各种铺子。
走过一段街道,有一座石拱桥,桥下是一条四米左右宽,水不是很深的河涌,直接可通到城门外的柳河。
穿过桥,再走一段街道,就到了所谓的菜市场,其实就是一个大空坪。
卖东西的人就在街道两边的地上一排一排地摆着自己要卖的东西。只有靠东边卖猪肉,鸡肉的,有固定的肉桌。
由于来得比别人晚,靠街道两边的位置都已经被别人都占完了,只能靠后面摆了。
林芸帮陈奶奶把鸡蛋篮子都放下来。
“陈奶奶,你在这等会。”林芸走开去,不一会儿抱了一块比较平滑的石头过来。
“陈奶奶,你用这个石头当凳子坐,舒服一点。”
“你这个丫头,咋这么会来事呢!哪里找的石头呀?”陈奶奶坐在石头上,笑得可开心了。
“嘿嘿,就靠边上的旮旯胡同里。”林芸给夸得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
“好芸儿!”陈奶奶再次夸奖。
林芸笑了笑,“陈奶奶,我们吆喝几声呗,这样就可以快一点把鸡蛋卖掉了。”
“行啊,丫头胆子大了哦,不像以前那样了。”
“那是因为这次掉水里,死里逃生后,觉得要好好的活着,快乐的活着。”林芸连忙解释道。
“芸儿说得好,做人就要活得开心快乐。你来吆喝呗!”陈奶奶摸摸林芸的手,鼓励道。
“嗯哼,咳咳,”林芸清了一下自己的嗓子,“大家快来看看,新鲜的农家鸡蛋,好吃又营养。”
林芸那清脆悦耳动听的童音,新鲜的语句,马上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力。有人开始向她们走过去。
“丫头,你家的鸡蛋怎么卖?”一个挎着篮子的身穿蓝色交领儒裙的妇人问道。
“嗯,这位婶子,待我问一下我奶。”
“丫头,你做主呗!”陈奶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好,”林芸也不推脱,“婶子,鸡蛋两文钱一个,三文钱两个。婶子,您要多少?”
“丫头,别人家的鸡蛋可是一文钱一个,凭甚你家的就这么贵?”妇人有点不悦。
“这位婶子,您莫恼。谁家卖东西的价钱都是自己定的,虽说咱家的鸡蛋价钱是贵了一点,可是您要知道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咱家的鸡蛋可是又大又白,而且煮了吃起来特别香。您可以买几个试一试。”
“那行吧,看你小嘴这么伶俐,给我拿十个吧!”妇人把篮子递给林芸,事实却是妇人给林芸的话都绕晕了。
林芸把鸡蛋装好,顺便放了几根野葱,然后把篮子递回给妇人。
“婶子,鸡蛋总共十五文钱。那份野葱是送给您的,这是我上山里采摘的,用来煎鸡蛋,或者蒸水蛋都特别香。”林芸笑盈盈地道。
“好好,十五文钱,你收好了!小丫头。”妇人乐呵呵地拿出钱袋子,数出十五个铜板,递给林芸。
林芸双手接过铜板,给了陈奶奶,幸好来赶集的路上,有问过她,鸡蛋打算卖多少钱一个。
“小丫头,给我也来十个鸡蛋。”一个挎篮子的老奶奶说道。
“得了!”林芸给老奶奶装上十个鸡蛋,也拿上几根野葱。
接连几个人都买了,鸡蛋就剩二十多个了。
这时候来了一个肤色比较黑的胖大婶,嗓门特别大声,“小小丫头片子,嘴巴倒是挺会说的。就这家里常见的鸡蛋,也给说得这么好。”
看着这个说话满嘴都是唾沫的胖大婶,林芸很无奈地在心里默默地叹了一口气,这世界上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有这样喜欢找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