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肃静,学堂之内还吵吵闹闹,不成体统。”

夫子从门外走来,制止学堂中剑拔弩张的场景。

也是在提醒杨秋年不要动手。

这位夫子是文官集团的人,是宋杰风父亲一脉的人,只是并未进入官场。

“秋年,儒道境界进入二品了?”

“二品?嘶。”

“嘶!”

台下响起众多吸气声音。

如果不是夫子说出口的,他们根本不会相信。

这些人中,连一个人都没入品,杨秋年都进入二品了,实在是惊为天人。

“对,侥幸而已。”

杨秋年回答道。

“没什么侥幸而言,既然你已经有儒道修为在身,就要为苍生百姓做事,报效国家,以前那些浑事,切记不要再去犯错了。”

夫子说道。

“好一顶大帽子扣在我头上,我要是犯一丁点儿错,你和你背后的人,不得在朝堂上骂死我。”

杨秋年思索道。

“好了,今日我们讲讲几次古代历史中,地方的战争......”

一听讲战争,学堂中许多人都有些激动,毕竟这些人是武将之后,在从小的环境氛围中,自然对战争十分敏感。

这后河之战,就是大林帝国改变命运的一场战争。

大林国,在生死存亡之时,敌方的队伍即将打入国都,也就是到了后河这个地方。

这后河之地,是通往国都的咽喉之地,平常的贸易往来,使得此地非常繁华,百姓极多。

当敌国打入此地时,当地的百姓不想放弃家园,对于国家还有极大的希望,就迅速组织了有生力量。

不管是三岁孩童,还是八十妇孺,都拿起了武器,对着侵略者攻去。

或许是上天不忍,又或许是存亡之际爆发出来的潜力。

一群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百姓们,竟将一整支训练有素并且有武者在的军队抵挡在后河之外。

当然,经后世证实,是有一位骠骑将军的带领下才胜利的,他不愿看着这些百姓活活枉死,就在这十死无生的局面下,奇迹般抵挡住了。

但是大林国的皇帝实在是昏庸至极,他不想赏赐这些对国家有重大功劳的百姓们,竟然派出暗卫,火烧此地。

由于该地四面环山,在火攻下,没有一人存活。

“各位,这场以弱胜强的战斗中,险要的地势,和那位常胜将军,对这场战争奠定了决定性作用。”

杨秋年听闻此言,眉头紧皱。

明明是百姓付出一切来保卫故土,咋全说成地势和将军的功劳了。

于是问道。

“夫子,那百姓呢?若不是这些人的死守,何来胜利之说。”

“一群毫无境界的百姓罢了,有何作用,不就是等着被屠杀吗?”

夫子随意的回答,让杨秋年心中更为不满。

在这一月以来,他已经了解了这道灵魂从哪个世界而来,先进的观念令他叹服。

“你此言此举都不配一个儒生,什么是百姓罢了?”

“儒者当护国护民,真是念了一辈子儒学,念到狗身上了。”

“我现在告诉你,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没有百姓,何谈国家。”

杨秋年站起身来,面无表情的对夫子说道。

“无理至极,你说是因为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百姓?”

“对,就是你口中的大字不识的人。”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一介腐儒,还读圣贤书,不配为夫子。”

讲堂上的夫子颤抖着腿,不断退后。

这几年的他来到了京城,由于是四品的儒生,被各大高官奉为座上宾。

生活日常,有仆人丫鬟服侍,出行车辇代步,到哪里都被尊敬。

他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市集上,看见讨喜的人,就买回家当仆人。

百姓见到他甚至都要行礼,认为自己与百姓不一样,自己是高高在上的。

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他惊恐的发现,自己曾经要保护百姓,报效国家的少年,早已消失。

一度擅长雄辩的他,此刻在杨秋年的逼问下,哑口无言。

“我...我没有。”

话音未落,便夺门向外跑去。

杨秋年看到此景,心中沉闷无比,教书育人的夫子都如此腐朽不堪。

登上车辇,便打道回府。

“咦,公子,今日学堂放学这么早吗?”

院内的白玉看到杨秋年现在回来,不禁有些疑惑。

“无事,我教你武道吧,以后若是遇到歹人,保护本公子。”

杨秋年开玩笑道。

“好啊好啊,到时候肯定让公子先跑,我给您垫后。”

白玉回答道。

看着一脸认真的白玉,杨秋年有些愕然。

毕竟武道的修炼最为枯燥和痛苦。

“行,炼体的功法去找大管家要即可,今日便教你一些剑法。”

~~~~~~~

大宣皇宫内。

皇帝听着侍卫禀报杨秋年在学堂上的举动后,面色凝重。

一刻钟后。

应天皇帝从龙椅上站起。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有理。”

“朕这样立志要开创盛世的皇帝,为何都没有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看的透彻。”

“真是点拨了朕啊。”

还好应天皇帝是一代明君,十分重视百姓的安居乐业,这要是换一位君主,在听到如此大逆不道的话,起码都是要杀头的。

“那学堂上讲课的夫子,就通知城卫司,抓起来,秋后问斩。”

“一介腐儒,真是祸乱朝政。”

应天皇帝对着身旁的太监吩咐道。

随即继续感慨。

“真是天骄出少年,秋年已经儒道二品了。”

“列祖列宗在上,我李元,一定会开创盛世,保佑我李家,万年基业啊......”

~~~~~~~

再说回杨府内。

“白玉,你这个剑法天赋很高啊,半个时辰就已经学会了这么多,也就仅次于我了。”

这个随手买回来的丫鬟,在剑道上竟有如此高的天赋,真是没想到。

“世子,夫人叫您跟随随我去书房。”

一道熟悉的声音响起。

杨秋年听出来是自己母亲的贴身侍女。

“嗯......行,母亲叫我是有事情吩咐吗?”

杨秋年问道。

“少爷,具体的我也不知,不过夫人看起来较为生气。”

几分钟后,杨秋年到了母亲所在的书房。

“年儿,你怎敢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母亲王氏有些愠怒的说道,自古母亲对孩子的爱就是最为浓重的。

她生怕皇帝听到此言会降怒于秋年。

杨秋年一时不知该作何回答。

“我已经吩咐下人,去找你爷爷了,明日让你爷爷带着你,进宫去认罪。”

“切记,无论陛下说什么,都不可顶撞。”

望着眼前全身心为自己着想的王氏,杨秋年也只能连连答应。

又聊了几句,便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