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祭祀
日子一天天过去,距离邪魔之事已经过去一个多月。
杨秋年斩杀妖魔第一天,朝廷就派派出大军挨个挑灭各个据点。
不论郡城还是县府,通通杀了个干净。
在朝中抓捕了一系列官员,即刻问斩。
速度之快,让人震惊。
本以为这老皇帝不知道人口失踪的事情,结果早在暗中调查并且布局好了。
杨秋年的所为,相当于行动的引线,直接开始了这场大清扫。
这场行动也让他再一次感受到应天皇帝的恐怖和对于王朝的掌控力。
不过这次抓捕中,落马的最高官员也才四品,并没有宰相。
而且没有涉入宁王的封地。
~~~~~~
天气也渐渐回暖,还有两天就迎来大宣国历中的新年。
人们早早地起了床,去坊市中置办年货,买两匹新布,做件衣裳。
有些幼童已经在大街上放起了炮仗,道路两旁挂起了火红的灯笼。
“公子,快些起床了。”
“老爷早就进宫了,到时候免不了两句责骂。”
“知道了,玉儿,你先去让下人烧点热水,我要沐浴一番。”
大宣皇室有个规定,在新年的前两天。
皇帝要带着百官苍山烧香祈福,向天道送上贡品。
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所以大早上的就要进宫准备,跟随皇室玉辇,一同奔赴苍山。
半个时辰后,抵达了皇宫。
今日的皇宫倒是熙熙攘攘,有点过年的气氛。
熟悉的套路,先去找李明月。
自从上次揭晓身份后,杨秋年经常入宫找她,也多次带着李明月出宫,二人状态火热。
到了长乐殿门口,杨秋年就和来自己家里一样。
推开门,直晃晃的走进去。
“啊!你怎么不敲门啊。”
屋内一声尖叫响起。
杨秋年被吓了一跳。
“姐姐,你这都快中午了还没穿衣服啊。”
也幸好李明月在照镜子,背身对着门口,要不然真得被杨秋年看个精光。
“快点出去啊!”
李明月喊道。
不是杨秋年想多看几眼,是他一时间愣住了,没想起来还得出去。
“砰”
大门被关上。
没过多久,一阵哭泣声在屋内响起。
大宣虽然风气比较开明,不限制女子上学,出门等等,但不论什么朝代。
这种被看到身体还是十分严重,若是那种贞烈的女子,恨不得当场自尽。
一时间,杨秋年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安慰。
“明...明月呀,我最近用眼过度,刚刚我真的啥也没看见,我发誓。”
不说还好,这句话一出口。
里面的李明月更是大哭起来。
“要不你先让我进去,我杨秋年堂堂儒道君子,怎么做那样下流之事。”
或许李明月觉得有道理,杨秋年起码算的上是一个儒生,肯定是不小心。
过了半晌,抽泣声逐渐消失。
房门打开。
“进...进来吧,。”
“我还哪有脸见人啊。”
说着说着,似乎下一秒又要大哭起来。
“圣人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我饱读圣人诗书,行天地正道,真的不是故意的。”
杨秋年正气凛然的说道,不过他在看到李明月的脸之后,联想到刚刚美丽的场景。
两行鼻血不争气的流了下来。
“你还说你是正人君子,你个大流氓,臭不要脸。”
李明月没等说完,就拿起枕头朝着杨秋年扔去。
“诶......”
一顿劝说加保证之下,才勉强哄好了李明月。
诸如对你负责之类的话更是不要钱一般往外扔。
又是好大一会,李明月才收拾好,这是李明月第一次跟随皇帝去苍山祭拜。
大宣皇室每年过年时,都会让宫内的所有嫔妃,皇子公主,坐在一起吃顿合家饭。
李明月连这个都不参加,应天皇帝自知对不起闺女,只能等饭局后,带着点心,过来说几句。
杨秋年先行离去,这可不能俩人一起走。
谁若是认出来,第二天整个京城都能知道他俩的谣言。
文官武将们都在雍华殿内等待出宫。
隔着老远,杨秋年就听见了自己爷爷的大笑声。
一进门。
“秋年啊,你可算来了,哈哈哈哈。”
老爷子满脸笑容。
杨秋年有些不明所以,看了看周围,连个熟悉的人都没有。
他是在场年龄最小的,其余最小的都有三十多岁。
杨老爷子把他招呼过来。
“哈哈,秋年,你可真是给爷爷长脸了,以往这时候,那几个文官都要操着一口之乎者也,鄙夷我们武将。”
“今日无论他们说什么,你爷爷我都是一句:我孙杨秋年作千古文章,你行吗?哈哈哈,真是让我吐了一口恶气。”
杨老爷子丝毫没遮掩自己的嗓门,对立几位文官听到后,脸都绿了。
他们今日无论说什么,从哪方面说。
镇国公都是一句话:你能写出千古文章吗?
老爷子和杨秋年说了几句话,就去找他的老战友聊天。
正好,随意找了处位置坐下,静静等着出宫。
没安静五分钟。
旁边突然有人坐下。
“世子殿下,久仰久仰。”
“你是?”
杨秋年略有些无语,怎么此人一点边界感没有。
“我叫王泽鑫,是翰林院编修,平常就是编撰一些祝文,册宝文之类的文书,也修书馔史。”
“之前就很想去拜访殿下,但实在是临近年关,抽不出时间来。”
王泽鑫一脸赔笑道。
“嗯嗯,不知编修找我何事。”
“翰林院中都是文人才子,大家平常除了工作,就会在一起探讨研究诗词文章,也会收集保存许多。”
“今日来找殿下,就是想让殿下抽个空,能不能亲自把您的两首诗词和那篇阿房宫赋写下来,我把作品摆放到翰林院内。”
“若是能直接到翰林院里面写更好,让我们瞻仰一下您的才气。”
王泽鑫就像一个迷弟一般说道。
这实属正常,能进入翰林院的,官职可能不大,但一定是才华横溢之人,他们对于京城第一才子杨秋年肯定是万分佩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