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十六 章 异象再起
这场御前宴会在持续了半天后就结束了。
殿试的第二步就是祭奠英烈,不过并不隆重,由吏部尚书带着这些学子们去祭拜。
杨秋年这会就必须得去了,要不然肯定会被人骂上两句数典忘祖。
在长乐宫随便找了个理由告别了李明月,就朝着祭拜之地走去。
“咦,兄台,为何看起来如此陌生,刚刚的宴会似乎没有看到你。”
刘昊看到非常陌生的杨秋年,不禁问道。
在刚刚宴会之时,都互相认识了一番,毕竟这些人未来都是要入朝为官的,现在结交一些好友,对以后也有帮助。
“我叫杨秋年因一些琐事,便没有参加宴会。”
“嗯…杨秋年?”
刘昊在刚刚宴会上喝了点佳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说的是谁。
“我爷爷是大宣镇国公,父亲是大宣常胜侯,叔叔是礼部侍郎,在下是天骄榜第一。”
看着眼前此人迷迷糊糊的,杨秋年补充道。
“啊…你…杨秋年!在下失礼了,实在是没反应过来。”
刘昊赶忙恭敬的说道。
这一点倒是杨秋年忽略了,他以为这些书生会非常厌烦他,但天骄榜的影响力是非常之大的。
对于这块代表家国荣耀的石碑,众人还是非常敬仰杨秋年的。
杨秋年看着众人略带崇拜的目光有些讶然,本想说两句侥幸所得,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也就只有殿试,众人会遇到,结束之后,自己必然是一飞冲天,与这些人自然是没有交集了。
就在众人在此等待的时候,吏部尚书刘保庆走了过来。
一看到杨秋年,立马出声嘲讽。
“杨家世子,殿试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参加的,两首情诗在外玩玩就罢了,国家面前,打打闹闹着实有些荒谬啊。”
其实就算武将集团和文官集团对立已久,但作为六部尚书,为人方面肯定是没问题的。
他作为吏部尚书主要负责全国官吏的任免、升迁等事务。
尽管是皇帝让杨秋年直接参加的,但仍然还是走后门,他对于这种行为是非常痛恨。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尚书大人为何只认衣冠不认人呢?天道排名上似乎没有你刘家的名字吧。”
杨秋年平淡的说道。
吏部尚书没有想到杨秋年敢指着鼻子骂他,这意思不就是在说他眼瞎,不懂识人吗?至于这天骄榜更是绝杀,诺大的府中,儿子孙子是一大堆,别提入榜,入品都是少之又少。
这句话可谓是直插刘保庆的内心啊,提拔了这么多官员,自己家的孩子偏偏不争气。
“你…你放肆。”
刘保庆被气的要死,一时间连反驳的话都没想出来。
一旁的官员见此情形,赶紧拉开吏部尚书,叫停这场闹剧。
“各位考生,准备进殿祭拜英烈吧。”
众人听到此言,纷纷进殿开始跪拜。
半个时辰后,祭拜结束。
此时已经到了傍晚,正式的考试要到了第二天进行。
今晚需要留在宫内,太监已经为他们准备好了休息的地方。
一夜无话。
翌日。
众人来到了保和殿。
殿内,有数百位禁军巡逻,弥漫着庄严的气氛。
试卷分发下来,有一整天的时间来答题。
大殿内摆放了两三百张书桌和椅子。
众人依次落座,等待着这场考试的开始。
整个考场鸦雀无声。
杨秋年拿到试卷后,总共就是两道题。
第一道题目只有两个字。
征战。
大宣自立国以来,大大小小打过的仗,没有上千次,也有几百次之多。
所以用征战来当第一题也属实合理。
但是殿试的第一题的体裁,必须采用诗词歌赋的手法来写。
第二题才是写文章。
很快,众位考生都已经动笔,不断的发出沙沙的摩擦声。
但过了一刻钟,杨秋年都没有动笔。
坐在大殿上方的吏部尚书看见此番情况。
发出一声冷笑,他已经明白了,杨秋年真实的才学,几乎没有,连一个字都无法下笔。
今日结束后,他一定要向皇帝阐明事实,参他一本。
又过去了一刻钟。
杨秋年终于动笔了,他把浩然正气灌注在毛笔之上。
以才气为底子,开始在宣纸上书写。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天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杨秋年把原来诗中的的易水改成了天水。
在大宣境内,天水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地方。
这场战役也是镇国公一生中最为凶险的一场战役,整条天水河,都被将士的血染成了红色。
当时老爷子已有赴死之志,他要为这个国家,做出一点最后的奉献。
他带领着军队在天水河边与敌军殊死一搏,所幸应天皇帝御驾亲征,带领着军队赶赴当场。
取得了这场战役胜利,也将生死存亡的老爷子,拉了回来。
这场战斗,四品武者仅仅只是炮灰,五品六品武者死伤无数,足以说明当时的惨烈状况。
杨秋年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关于战场上的事情,他的爷爷,父亲从未对他提起过。
少年没有什么想当皇帝的野心,在一个月之前,甚至就是一个闲散的浪荡公子。
爷爷和父亲的忠臣之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他没法理解,但他也忠于皇帝,深爱着自己的国家。
所以作出这首诗,应天道,也应自己的本心。
霎时间,晴空万里的天空被乌云笼罩,狂风骤起,轰雷炸响,似乎下一秒,就要落下瓢泼大雨。
殿内也刮起狂风,考生们都被这般异象影响,唯独杨秋年的面前岿然不动。
应天皇帝从宫内走出,一脸疑惑。
这是天灾将显的异象,大宣国运如此之强,本不该有这种情况,他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就在大家疑惑之时。
一道道在天水战役死去的将士们赫然出现在太和殿上方,这些将士虚影们注视整个京城。
镇国公从院门走出,看见了天上的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