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穆王宫变
刘稳一行人不分昼夜赶往京城暂且不表,说一说这京城之中已然要变了天了。
.....
大皇子刘穆在贾胜的怂恿下,起了谋权篡位的欲念,不惜让他舅父想方设法谋害太子,而如今计划失败,那条路他实在是不想走......
这天,刘穆和贾胜在采薇阁见面了,如今这个叫贾胜的显然成了刘穆的军师,刘穆对他言听计从。
\"南边来了消息,行刺失败。\"刘穆见到贾胜开门见山说道,口气里有点怨怼。
\"看来这个刘稳挺难对付的。\"贾胜回答,是啊,若是好对付,大元的敖达将军就不会战败了。
\"王爷,本来我们想着南边把事情办妥了,皇上就会立你为太子,这皇位早晚是你的,现在想来,皇上身康体健,轮到你当皇帝不知道在哪个猴年马月,所以我们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贾胜做了个手起刀落的动作。
刘穆再明白不过了,“可是,这样是不是有点大逆不道啊。”
\"咦,你不明白,只要你能得到皇帝的遗诏,顺利登基,把刘稳列为逆党,哪个敢收留他?刘稳班师回朝,将他拒之城门外,下令缉拿乱臣贼子,谁又敢说个不字?”
刘穆一想,贾胜说的有道理。
若想早日登上九五之尊,这时候正是一个好时机,趁着京城空虚,只要取得禁军的支持,什么都有了。
“为今之计?”刘穆看向贾胜。
“为今之计要先笼络京中禁军。”贾胜仿佛是刘穆肚里的虫子,总能说到他的心坎里。
“哦,我可以让萧纯走一趟。”刘稳想了想说道。
......
禁军大营,萧纯坐在丘鹏的大帐之中,端起侍卫斟上的一杯茶,轻轻吹着浮沫。
丘鹏火急火燎地掀起帐帘,“萧统领,你来了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我也好早点安排,让您久等,真是......”
“不妨事。”萧纯放下茶盏,微微一笑。
二人关系很是熟稔。
“不知兄长此来所为何事啊?”丘鹏坐下倾身问道。
萧纯左右看了一下,丘鹏立刻对着旁边站着的两个侍卫摆摆手,侍卫们即刻出了大帐。
“是这样......”萧纯开门见山,把刘穆的计划说了出来。
“这,这,弄不好是要杀头的。”丘鹏有些为难。
“有什么弄不好,现在刘稳他们在云州,不把海寇给平了,他也回不来,鞭长莫及,对我们来说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而且事成之后,这禁军的统帅就是你的了。”萧纯继续游说。
丘鹏低着头,“苏朗将军临行之前叫我把禁军给他带好,这,他回来了可怎么办?”
“他回不来了,即使回来,只要他愿意,穆王爷对他像对你一样重用。”看出来丘鹏对苏朗非常敬畏尊重,萧纯赶紧安慰丘鹏道。
沉思了片刻,丘鹏抬起头,“好吧,那我就听你的了。”
“也没什么,到时候你只要守好京城,不让刘稳他们进来就行了。”
......
沈鸿那日奉了刘稳之命,连日奔波,终于到了京城,顾不上休息赶忙去太子府找到徐公公,徐公公找来宁连,几人碰头商议对策。
若是事情没有像刘稳猜想的发展便好,若真的是那样,他们也好有破解的方法。
最后商定,派郑强去往西山找白良,徐公公去宫里叮嘱娘娘,宁连派人监视穆王府的动静。
......
这日休沐,穆王一早便按照和贾胜、萧纯商量的计策,带着刘宁进宫给父皇请安。
一说要去见皇爷爷,宁儿自然高兴得欢天喜地的,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刘穆在后面跟着,还有一位宫人提着食盒,这宫人不是别人,正是贾胜。
穆王妃想跟着一起,被穆王拦下了。
到了弘正殿,皇帝正准备用膳,听到宁儿“皇爷爷”的声音,赶快起身走到门口拉着宁儿的手便带到桌旁。
这时,穆王示意宫人放下食盒退了出去。
“父皇,这是王妃近日刚刚学做的点心,您尝尝,冰皮的,吃起来冰冰爽爽,好吃不腻。”刘穆打开食盒对呈祥帝说道。
“宁儿,你吃了吗?”老皇帝拿出一个对着宁儿问道。
“皇爷爷,我在家吃了好多,现在可饱啦。”宁儿说完,鼓起小肚肚,逗得皇帝哈哈大笑。
天气热,糕点入口即化,软糯甜香,还有冰冰凉的感觉,“嗯,不错,曼儿的手艺又精进了。”老皇帝连着吃了两个,还不住地点头。
“秋公公,把这些剩下的给皇后送去。”刘穆对着秋公公吩咐道。
秋公公看了皇帝一眼,有点不放心,皇帝身边连个宫女都没有,皇帝对他一摆手,“去吧。”
这时殿内只剩下祖孙三个了,只见原来出去的贾胜推门而进,直接来到案旁,手中握着短刃,一脸杀气。
老皇帝正欲呵斥,却忽感浑身酸麻,站立不起。
“我改了主意,勿要伤他性命。”刘穆阻止了欲行刺皇上的贾胜。
贾胜退下,刘穆站在一旁冷冷地看着他的父亲,一言不发。宁儿上前晃着老皇帝的胳膊“皇爷爷、皇爷爷,你怎么了?”
“宁儿,一边待着。”刘穆瞪了宁儿一眼,把宁儿吓得赶快躲到帘幕后面。
“父皇,这都是万不得已,刘稳那小子在南边闹腾的风生水起,连我舅父都拿他没办法,所以儿子只能出此下策了。”只见刘穆从怀里取出一张写着字的绢布,跟圣旨所用的一模一样,铺在案上。
老皇帝咿咿呀呀说不出话来,四下寻找他的暗卫?
“父亲,别找了,暗卫早被我兄长萧纯调走了,我现在只需要你的印信。”刘穆边说边私下里翻找,终于在书案上找到了皇帝的玉玺。
贾胜锁上了殿门,任谁都进不来。
刘穆高兴得在绢布上盖上大红章,这样自已就名正言顺了。
整个皇宫本来就在萧纯的护卫之下,所以不费吹灰之力,刘穆就控制了局面。
随之而来的就是召集众位大臣急商国事。
本来在家休息的十几位重臣被召到了议事大殿,丞相、六部的官员、御史台等这些大臣你看我,我看你,不明就里,谁也不知道为了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