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我与情感主播叶家豪的都一次网络邂逅
从公司回来,走进家门,我看见毛豆十分惬意地躺在沙发上,悠闲自得地打着盹。我气不打一处来,呵斥道“给我滚下来,你看看这到处弄的都是毛毛,脱毛季节到了,说了多少遍,你还没记住吗?”。
我一边用粘毛器沾着沙发上的毛毛,一边数落着毛豆。
毛豆,是前公公婆婆养了快一年的巴哥犬。国庆假期,女儿易义回来休息,临去学校前,竟然自作主张把它抱到我这儿来了。看到女儿抱着狗回来,我有些生气,却强装玩笑地说“小义啊,你这么喜欢狗啊,要不要带到学校去一起住集体宿舍啊?”小义瞪着圆圆的大眼睛看了我一会儿,想说什么,最后啥也没说。
这毛豆肉墩墩的倒是可爱,就是爱掉毛让我受不了。
被我骂了,它窜回自己窝里,也不看我,眉眼耷拉,一副事不关己充耳不闻的样子。
清理完沙发,洗好手,我给自己削了一个苹果,顺手切了两片放在毛豆的碗里。它这才欢快地跑过去啃苹果。
我躺在沙发上,一边吃苹果,一边刷着手机。
我点开抖音,仿佛走进了一个偌大的自由贸易市场,唱歌跳舞杂耍扭胯的,应有尽有,令人眼花缭乱。我手指快速滑动着屏幕,不停点击着“以后少推荐此类”的按钮,各种吆喝声也此起彼伏地滑过:“只要九块九,下单包邮”、“最后一批,赶紧下单”、“数量有限,拼手速,大家准备好3、2、1上架”……
再看看我的账号下,依然静悄悄的。
我入驻抖音平台已经三个多月了,图文也发了七八十条,粉丝还不到一千人,点赞评论更是寥寥无几。
用心写的这些小短文自认为富有哲理文采飞扬,阅览量却惨不忍睹,始终维持在浏览量几千人次的水平。网络的世界闹闹哄哄纷纷杂杂,似乎人人都很亢奋,又似乎大家都很寂寞,镜头前浅吟低唱的女人,眼里写满落寞,对着屏幕大声叫卖的明星网红,无论男女老幼,齐刷刷扭着、唱着、笑着、叫着……我的脑子里不由自主闪出一个成语“群魔乱舞”。
我和这个热火朝天的网络世界显得格格不入。
我怀疑,来抖音平台做什么情感疗愈师,会不会是异想天开?这样下去,我不仅疗愈不了别人,帮助不到他人,我自己只会更迷茫。
正在我思绪飞扬时,突然手机上滚出一条私信“你是情感疗愈师?”
我腾地从沙发上坐起来,嘿,竟然有鱼儿上钩了!
我这一举动,把正在吃苹果的毛豆吓得后退两步,然后一脸疑惑地瞪着我。
我笑着摆摆手说“没事,没事,毛豆,吃你的苹果吧。”
说完,我点开来信人的主页看了看,没上锁,昵称“别乱猜”,没有一个关注,也没有一个粉丝,甚至性别都没有,IP地址是隐藏的。
这是有备而来啊!
我兴奋的情绪瞬间像被扎破的气球一样瘪了,顺势又躺倒在沙发上。
三个月来,这种无聊的私信也没少收到过,我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这,指不定又是什么无聊的私信,又或者是哪个熟人的恶作剧吧。
我漫不经心地回复“是啊,我名字后面不是清楚写着的吗……情感疗愈师”
“你做我的专职疗愈师,怎么样?”
我又一个激灵从沙发上坐起来,再定神一想,不对,肯定是谁在捉弄我。
我再次躺下去,我语气坚定地回复:“不怎么样。”
“费用任你开,有什么不行?”
嘿,还挺财大气粗的啊,既然你想玩,我就陪你玩呗,反正我有的是时间。我拿了一个抱枕放在后脖颈下,把头垫得更高,躺着更舒服了,然后翘起二郎腿,准备打拉锯战。
“这可是你说的啊,我胃口大得很,一言九鼎,当心破产!”发出去,等着看对方再耍什么花招。
对方却丝毫没有玩笑的意思,而是一本正经地说“当然,前提是,我觉得你值得。”
我不解地问“什么?你觉得值得?为什么是你觉得呢?那评判标准又是什么?”
“我的内心感受。”对方答道。
“这,这也太霸道了吧?你的内心感受?”我不服气地反问。
“是的。”对方十分肯定地回答道。
“那我的内心感受就可以忽略不管吗?”
“是你替我服务,你的内心感受就是我付的费用是否令你满意。”
对方的回答似乎也有道理,我不再为此事争辩。
只是心中不解:如此霸道之人,究竟是何方神圣呢?又为什么会找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心理疗愈师呢?
我不再怀疑是熟人的恶作剧。
我放下二郎腿,从沙发上坐起来,打算先了解对方情况再说。
“您了解我吗?”,天啦,我竟然用了“您”,我这卑躬屈膝、贱兮兮的样儿。
“几分钟前我浏览了你的主页,网络作家,兼职情感疗愈。”
“为什么是我?”我问道“网上那么多著名的心理咨询专家呢。”
“不为什么,我特意搜索不知名的。”
对方刚回复,我就脱口而出“哦,我明白了。”
对方反问我“你明白什么了?”
“在我这种菜鸟面前您才敢敢如此霸道、如此财大气粗啊!”
消息发出去,我等着对方气急败坏的样子,对方却并没有生气,而是平和地回复道:
“我只是不想被所谓的知名专家给我扣上抑郁症的帽子,我也不需要非常专业的理论指导,我很清楚我自己。”
“您确定自己没有抑郁症吗?”我追问道。
“非常确定、肯定。”
短短的聊天,我感觉对方是个情绪稳定的人,怎么会需要找人疗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把我的疑问告诉对方。
对方说“果然没错。”
我又迷惑了“什么没错?”
“我的判断。”
“什么判断?”
“这个你不必深究,你答应了,我们就谈点正事。”
我回复“那您说吧。”算是默许了做人家的专职疗愈师。不管怎么说,如果是真正 情感上遇到困难的人,能够帮助到他,我的心理负担会卸下一层。
“我的信息随时回复。而且前提是保密。”对方发来这个,接着又补充道“暂时就这点,你能做到吗?”
心理疗愈师对自己的客户信息保密,这是最起码的职业素养,毋庸置疑。可是,随时回复?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于是我说道“24小时我可做不到,我爱睡懒觉,有时候闹钟也叫不醒的。”
“放心,休息时间我不会打搅你。没问题的话,那就这样了,我会再联系你。”
说完这句话,对方就消失了,我后面再问的问题仿如石沉大海。
仿佛流星一样从我的天空划过,稍瞬即逝,留下几句不辨真伪的话,我愣在那里,顿感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