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川哪管什么小说的主题不主题。

在他的眼里。

一个产品好不好。

一本书好不好。

只有能不能卖。

如何卖的问题。

但是,这种观点。

对于王教授来说。

相当于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阐述了商业小说的本质。

从沟通的结果来看。

王教授显然也是一个思想十分开明的人。

能够接受一些“叛逆”的观点。

至少能够去思索。

林川的这些理论,或者说观点。

是在互联网极为发达之后。

才逐渐形成的。

尤其是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这在90年代末。

多少带点“离经叛道”。

恐怕很多人接受不了文艺作品被如此“亵渎”。

这时候,你如果跟一个文艺青年说。

你创作的作品,必须要服务市场!服务读者!

他能追着你砍2条街......

他的反应一定是。

什么?

劳资是来表达思想的!

是来表述艺术的!

你让劳资去服务市场?

粗鄙!

粗俗!

充满腐朽的铜臭!

你竟敢亵渎艺术?

你不要走!

我要跟你单挑!

文艺青年都这样。

何况一个学者、教授?

......

......

王教授在沉思许久之后。

终于抬起头来。

他认真的看着林川。

缓缓说道。

“你这些观点,很有前瞻性。”

“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新的探索。”

“怎么样,有没有兴趣,跟我一起重新完善一下这本书?”

王教授说完。

场面顿时一静。

呢子短裙惊讶的睁大了双眼。

苏卿凝显然也很吃惊。

转过脸看着林川。

林川见状,立刻坐直身躯。

目不斜视。

心说,终于肯正面看我了!

他精神一震。

看着王教授,诚恳的道谢。

“谢谢教授!这恐怕不行啊!”

王教授大感意外。

二女更加震惊。

王教授约你一起写书!

你竟然拒绝了?!

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两人呼吸急促,在一边干着急。

恨不得打开林川的脑袋看看。

里面到底装了什么东西!

林川心中得意。

脸上表情不变,继续诚恳的说道。

“不行啊,教授。我不是不想写。”

“而是,我得......”

王教授摆了摆手,打断道。

“嗯,你得创业,知道了。”

“你都对着小苏说了三遍了。”

林川脸上一黑。

尼玛。

这么明显的吗?

苏卿凝脸上一红。

又低下了头。

满头秀发柔顺的从肩膀上洒落下来。

呢子短裙捂着嘴偷笑。

这一出。

倒是把刚才的震惊冲淡了不少。

王教授见林川不同意,也不勉强。

继续说道。

“既然这样,我也不勉强你。”

“但是,你这些观点很好。要多提出来。”

林川立刻接话道。

“那没问题,只要王教授有需要!我随叫随到!”

说完,他往旁边看去。

正好看见苏卿凝抬头看着他。

脸上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

王教授看了看手表。

说道,“你晚上没别的安排吧?正好我们一起继续聊聊。”

林川说道,“啊,这个......有啊......我也就是......”

王教授打断道:“正好可以跟小苏她俩一起......”

林川精神一震,立马改口说道。

“我也就是一个闲人,时间多的很!”

王教授说道:“那行,等会食堂里打饭回来,吃完接着聊。”

林川立马爽快的说道:“好唻!没问题!”

呢子短裙:“......”

苏卿凝:“.......”

......

......

等吃完晚饭。

王教授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他非常兴奋的建议。

成立一个四人的文学讨论小组。

由他担任组长。

林川担任副组长。

四个人一起讨论,文学的发展方向和文学模式的创新。

并且强调说,林川给这个讨论组带来的新鲜的东西。

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林川笑了笑,点点头同意了。

王教授嘴上虽然说的是建议。

但你真就不能当成意见听了就算......

其实他是真无所谓。

毕竟想法不在这上面。

什么小组不小组的,兴趣不大。

苏卿凝和呢子短裙听到讨论组。

两个人表现的非常吃惊和兴奋。

能看出来,几乎是欢呼雀跃。

表情都是非常激动。

作为新闻学院出类拔萃的学生。

她们俩当然知道王教授在文化界的地位!

如果有人知道她们能加入王教授的工作小组。

那得惊爆多少眼球?

多少人想走王教授的门路,求着进来,都没有成功!

两人看着一脸无所谓态度的林川。

对他十分无语。

但对他的心态,却不得不佩服。

另外,内心对他也十分感激。

毕竟,是有了他,才成立了这个小组......

林川这才知道呢子短裙这妹子的名字。

名字叫顾莹莹。

也是王教授的一个重点培养的学生。

......

......

事到如此。

林川没有办法。

也只好静下心来。

老老实实遵从王教授的吩咐。

开始进行小组讨论......

说是小组讨论。

其实主要是王教授与林川在观点上的激烈碰撞。

王教授虽然是一个开明的学者。

但怎么说呢。

毕竟他没有林川接近30年互联网从业经验。

虽然文化上的造诣很深。

但观点上,哪能跟林川相比?

又怎么深的过林川这种重生者?

看到林川信誓旦旦的表述一些想法。

他也不由得去认真思索。

然后再加以驳斥。

只是......

林川每每不经意的一句话。

就能够直接击穿王教授潜心研究多年的理论。

这也难怪了。

毕竟。

林川是站在历史的高度。

去俯视这一切。

尤其是。

林川从读者角度、从市场角度、从作品角度。

多维度综合性的全面分析。

时常会让王教授陷入自我怀疑。

我是不是真的不行了?

但另一方面。

王教授又觉得他的这种思路。

十分的奇特。

格外有道理!

论述的观点和角度都是无懈可击。

言之有物。

...... ...... ...... ......

肯定是无懈可击。

建国以前,作品都是稀缺的。

只要会讲故事,能把故事的逻辑讲清楚。

就能在文学创作上有所成就。

所以,90年代以前的文艺作品。

更多是体现人文内涵。

创作者在不断的讲述他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在林川的观点里。

小说市场有了很大的转变。

从一开始作者表述自身观点。

到后来逐渐变成了服务读者、服务市场。

互联网出现以后。

小说逐渐变成一种带有娱乐性质的快消品。

就相当于每天的喝水吃饭一样。

所以。

创作的作品,就必须按照读者的喜好来。

就是读者想看什么,就得写什么。

读者喜欢吃辣的,就不能多加糖。

......

真正让王教授感受到灵魂一击的。

还是林川最后说的几句话。

林川大致意思是说。

并不是王教授写的这本书不符合读者口味。

相反的,就是因为写的太好了,思想境界太高了。

读者反而看不懂。

看不下去了。

能看下去的人,就少了。

这就是所谓的“曲高和寡”的意思。

无形中,就把读者的圈层缩小了。

所以,他才问王教授,这本书到底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创作。

如果是基于市场创作。

这部作品喜欢的人不一定会很多。

如果是基于文艺作品创作。

那这部作品堪称佳作!

......

王教授听完,陷入思索。

一时半会没有说话。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

林川淡定的坐着。

顾莹莹大气不敢喘。

苏卿凝面色凝重,但也同样若有所思。

王教授沉默半响。

最后把手一拍。

赞叹道,“果然是英雄少年!”

“你说的这些,我倒是没有考虑到。”

林川喝了一口茶,说道。

“教授,您让我说说,我这就顺着您的话头胡说八道了。”

“其实,我说的这一切。”

“是基于一个前提的。”

“这个前提就是。”

“生产工具的革新。”

“拿现在来说,就是互联网的发展。”

“我刚才提到的那些观点,有可能会出现。”

“也可能未必会出现。”

“但我知道的是。”

“现在,大家都看纸质版的小说,依靠出版社。”

“但是以后,纸质版书籍肯定会快速减少。”

“小说出版的载体,也会从纸质版,变成数字版。”

“5年后,大家都会在电脑上看小说。”

“10年后,大家都会在手机上看小说。”

“50年后,大家都会在意识空间里看小说。”

“利用的是生物科技,虚拟技术。”

“电脑、手机、生物科技。这都是生产工具的革新换代。”

“这就是大势所趋。”

林川侃侃而谈。

直把王教授、苏卿凝、顾莹莹听的目瞪口呆。

晕头转向。

三个人大脑里。

这会一半是水,一半是面粉......

林川看着面前陷入沉思的三人。

喝着王教授办公室里新泡的红茶。

微微一笑。

一边感慨这茶......

真不如庞勇胜网吧里的烟熏正山小种。

一边心说,这要是不把你们忽悠瘸了。

都枉费我这重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