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痕闽很快就来到了王宫面见洛阴王(25岁)。

现在洛阴王因为年纪尚小缺乏震慑力,需要得到吴痕闽这位老臣的扶助所以他一直十分偏爱吴家军,就连吴道投降的事他也就是骂了两句。

看到吴痕闽来了洛阴王立马将他招到了身旁。

洛阴王:“爱卿来的正好,你帮寡人看看这份端木将军送来的奏折。”

吴痕闽接过奏折,大致内容是端木政泽希望将端木家的人都调到前线为国家效力。

吴痕闽立马联想到他是想将家人调到自己身边保护起来然后投降于革命军。

吴痕闽想道:“看来端木政泽很相信革命军会接受他的投降啊。”

吴痕闽:“王上,老臣有件要事相告……”

洛阴王不可置信的说:“爱卿是不是弄错了。”

吴痕闽指着奏折说:“王上,本来我也对姜缇雲的话是将信将疑但看到这份奏折后老臣感觉这件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洛阴王斟酌了一下还是选择相信吴痕闽。

洛阴王:“那如果真是这样爱卿打算如何处理。”

吴痕闽:“放心王上,革命军想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洛阴王惊讶的说:“为何啊?!”

吴痕闽:“王上先别惊讶,先听听我的计划,首先现在就将端木家的人全部抓入死牢,封锁邺辛城千万不能让消息传到阎陵关。

随后我会带吴家军前往阎陵关宣布端木政泽的罪行进而控制住端木家军。

也许他会选择反抗,但他的军队可不一定,王上不要忘了,他们士兵的妻儿可是全在邺辛城啊,他们断断不肯放弃妻儿跟随端木政泽造反,他们为了妻儿的安全只能跟我死守关隘,这样端木家军的战斗力还能继续为王上所用,不过是换一个统领罢了。

至于那骂名背就背了,其实无足轻重,而且就算我们的行为会引起民变,镇压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也根本不在话下,王上记住,经验告诉我民心没有用处,打仗靠的还是军队战力。

王上放心,老臣断不会再让革命军继续践踏王上的疆土。”

洛阴王点头道:“那就按爱卿所说行事吧。”

两刻钟过后吴道拿着王旨来到了端木家。

端木政宗携所有族人(端木政泽弟弟武影穹念影悟)前来相迎,他们一个个身披铠甲。

吴痕闽笑着脸说:“贵家看来是做好了随时为国效力的准备了。”

端木政宗:“吴将军过奖了,请问此次前来可有要事。”

吴痕闽呈开王旨后端木家的人齐齐跪了下来准备听候命令。

吴痕闽宣读道:“端木政泽作为国之战将却不守忠义之道,投降于敌,今已查明。念其旧日之功免其九族之罪,夷灭三族!”

内容简短但对听者来说却如晴天霹雳。

端木家的人身体止不住的颤抖,身上的肌肉全部紧绷在了一起。

吴道再次笑着说:“几位可听清楚了。”

端木政宗摇着头猛地冲到吴痕闽面前:“不,我大哥怎么会投降敌军呢?他一直忠于王……”

吴痕闽(武影穹,念影世)将他摁跪在地上厉声说道:“你想说他一直忠于王上吗?你们家什么时候忠于过任何一位主子。”

回头吩咐手下道:“奉王上之令将端木家押入死牢。”

“吴将军你为什么就不能好好查查,我父亲怎么可能投降。”

“吴痕闽!你个小人,一定是你在王上面前进献谗言。”

种种骚动也引来了一堆围观的群众。

公孙绫阳和白鈺瑛也被这股骚动吸引,两人住的客栈离端木家很近,透过窗户就能看到。

两人对现在发生的事也是十分不解。

白鈺瑛:“那好像是端木家,我记得他们可是武将世家啊,今天是怎么了。”

“不清楚。”

吴痕闽拔出刀指着众人喊道:“看什么看,都给我滚,端木政泽投降于敌,他的家人理应被抓。”

“端木将军可是好人是忠臣啊,怎么可能做这种事啊。”

“是啊,还请将军明察啊。”

此类言论不绝于耳。

吴痕闽不耐烦了:“谁要是还不让开与他们同罪,快给我滚,给本将让出一条路来。”

见还没有人退吴痕闽拿起枪对着群众就是一枪。

“砰。”

“啊!”

吴痕闽再次喊道:“本将再说最后一遍,都给我滚!”

群众们这才慢慢让出一条路来。

吴痕闽:“带走。”

端木家的人就这么被押入了死牢。

其实孟德铭的计划和姜缇雲告诉吴痕闽的也有些许不同。

首先端木政泽根本就没有投降过革命军,革命军是想要招降端木政泽来减少战损的,革命军也没想过端木家会威胁管理,他们是民主制度接受的也是民主教育,他们自有办法防止专制再现。

而吴痕闽一直接受的都是封建专制教育从没有接受过民主教育对这方面缺乏认知,所以他才会相信姜缇雲说的革命军害怕端木家会威胁统治之类的话语。以至于说出“看来革命军也只是披着民主外衣的独裁者”这样的话。

于是孟德铭就让吴道写了那封信并放出了军中有一名战俘出逃的消息,再让凝凌用气纵术将回归的姜缇雲送到邺辛,姜缇雲再将信送给吴痕闽。

信起不起作用其实无所谓,主要还是靠姜缇雲的面部表情和言辞处理是否得当,而现在看来两人的任务是完成了。

之后便是等待除端木政泽以外的端木家族族人被诛杀,这消息一旦让端木政泽知道了,他无论是想活命还是为了给家族报仇都必须投降革命军。

这样革命军就能不废一兵一卒的穿过阎陵关进而攻下邺辛城拿下整个洛阴国,加上端木政泽在百姓中的强大影响力使得洛阴国更加方便管理。

即使消息传不到阎陵关也不要紧,至少可以削减洛阴国一定的国防力量。

但孟德铭也有没想到的,他没有想到整个端木家军的家人都留在邺辛城。

总之无论是孟德铭还是吴痕闽他们的考量都有所不足,之后的发展可能都和两人料想的不一样。

这其中是否会出现什么变量两人也不得而知,这之后的一切也就只能交由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