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数百丈高的山峰上,炊烟将息的灶房内,一位衣着朴素,个子一般,面部瘦黄的十七岁少年正望着自己备好的一屋子饭菜,他嗅了嗅弥漫在空中的香味,满意地点点头。

少年名叫顾一凡,在他十二岁那年,夏季夜间的一场山洪淹没了他的家,等天亮时,洪流中只有他一个人孤零零地漂浮在木板上。

顾一凡流落各处乞讨了一年,一次偶然在镇上被一名叫董长生的男子看中身负修仙资质,便被带回位于崇山峻岭中以传承医术为主的延寿门。如今四年过去,顾一凡已有炼气三层。

在几座阁楼之间小院内,有一位外貌四十余岁、身穿蓝布、头戴纶巾的筑基男修士。此男子正是董长生,已有一百二十余岁,筑基中期修为,是延寿门的讲师。正在给几位入门不到一年的弟子讲解各种药材的用途。

几人中有名叫陶桃的女弟子,已有十六岁,炼气二层,其余弟子皆是炼气一层。在董长生讲完一味药材的使用后,这位玲珑可爱的少女当即提问到:“师父,能不能多教一门功法?每日只是练延寿功进步大小了。”

对这突然不相干的问题董长生微微笑了一下,平静的说道:“我们延寿门当初祖师爷创立的目的乃是救济遭受病痛的世人,除了药草的种植、使用和提炼丹药外所留甚少,我自己平日研习也是修身养性之功,所以在身外功法方面为师也教不了多少。”

话音刚落,陶桃嘟起了小嘴,一脸失望的表情。

见此董长生又补充道:“若你们真是想多学些功法,过几日我找你们会些刀剑拳脚功夫的师兄师姐来教你们。而且我传授给你们的延寿功可不仅是调养身息这么简单,还有奠定修炼根基,养颜抗衰延寿的功效,你们每日可要勤加练习。”

听此,陶桃马上又高兴了起来,几位弟子也是一起应声答道:“是,谨遵师父教诲。”

“咚咚咚”,几声敲门声后,来人说道:“师弟师妹们,开午饭了。”

“哇,我最喜欢顾师兄做的饭了,我们吃饭吧。”说话者名叫温向良,十五岁,个子不高,体形偏瘦。

董长生微笑着摆手让大家随着顾一凡前去吃饭,温向良见状第一个跑出门外,将一只手搭着顾一凡肩膀上,笑呵呵地问道:“顾师兄,我们今天吃什么呀?”

其余人见状也是纷纷走出门外,等到院中只剩董长生一人时,他起身飞向屋顶,向着北方定目远望。

几日后,从西方红艳的晚霞飞来三道人影。

为首的一位双鬓斑白,已近二百岁,正是外出四处做行医的延寿门付掌门。

后面御剑紧随其后的是其两名弟子,一名男修士,年二十五岁,炼气十层,身材高大、四肢粗壮,另一名是女修士,年二十三岁,炼气九层,温柔端庄。

山峰上董长生见掌门归来,急忙传讯给延寿门内众弟子前往山门广场恭迎掌门回归。

不一会儿,大厅外聚集了三十余人,为首的便是董长生,其旁站着两位筑基初期同样穿着蓝布衣裳的药师,也是延寿门负责传授学业的讲师。其余的都是些炼气期的弟子。

见掌门到达,众人躬身齐呼:“恭迎掌门回归!”

掌门抬手,叫大家不必多礼。随后又对身后的两位弟子轻声说:“家庆、碧莹,你们随为师一路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然后转身对面前的众人道:“各位弟子的心意我已经收到,大家都回去该干嘛干嘛吧。长生、清风、清远,我们到大厅内好好叙叙。”

见此,门下弟子四散,掌门一走到大厅内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转身对三人高兴的说道:“这次外出行医,家庆和碧莹的表现可是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他们二人不仅对用药领悟深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修炼上也是越发精进,看来我延寿门不愁后继之人了。”

闻言,董长生和清风、清远也是露出欣慰的笑容。

延寿门位于人间最南端边的楠国,灵气稀薄,难于遇见带有灵根且又合适学习医药的人选。

对于无法筑基的弟子在医药学成后延寿门都会安排到民间开设医馆,治病救人,再由这些弟子传授治病救人之理。数百年来,方圆千里延寿门如此做法开枝散叶不知多少。

但是修士的治疗办法终究不是凡人可以掌握的,想要保存延续历代积累下来的医术,培养筑基修士是必须的。因此,见有资质的后继人出现也难怪几人发自内心的高兴了。

随后,掌门又和三人说起三年来外出行医的所见所闻,聊到起兴之处清风、清远也不禁话多了起来,只是董长生却一直不曾多言,似有心事。

不一会儿,掌门察觉了董长生有什么话想说,当即止住谈兴问道:“长生,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清风、清远也跟着直视着董长生。

董长生见掌门察觉到自己有心事,也不好闭口不言,可又不知怎么开口,只能轻声回到:“掌门师兄,我确实有一件心事,只是...”

见董长生没有继续说话,掌门立马说到:“我们同门当师兄弟都快一百年了,有什么不好说?快说。”

“好”,闻言董长生决定干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掌门师兄,如今延寿门方圆数千里都已遍布我门弟子及其门徒,而门内研习新医术已难有收获,因此我想到远方开设医学门派。一来把我门医术传播到更远方,二来去异域也能见识更多药物和治病之方。”

听此言,三人一时愣住。反应过来,清风不自觉地提高嗓门:“师兄,你疯了,别忘了掌门年事已高,过不了几年还等你执掌门派,怎么能这个时候走?”

旁边的清远听到赶紧扯了扯清风的袖子,清风转头看向清远,清远快速使了一下看向掌门的眼神,清风看向掌门才反应过来,躬身向掌门说道:“清风失言了,请掌门恕罪。”

掌门只是摆了一下手,示意无妨,继而对董长生说:“长生啊,你已经想好了?”

“掌门师兄,师弟我已经考虑多时了。”

“那你决定往哪里去?”

“往北去大全国。”

“嗯...”

这时大厅内寂静无声,只见掌门踱步走到大厅门口,仰面叹了一声。

见状董长生躬身说道:“还望掌门师兄谅解同意。”

掌门转身又叹了一声说道:“其实当初我接手掌门之位时也有将延寿门迁往别处的想法。”三人听此都面露吃惊之色。

“楠国灵气稀薄,加上灵材稀少,自从金丹期祖师爷创派后无一人能够结丹。祖师爷所留丹方药植等对一般凡人疾病自然够用,但想要提升修士修为,扩展对灵药的用法确实艰难。所以啊,我当年也有搬迁延寿门之意。”

清远接话问道:“那为何掌门还是坚持留在楠国这崇山险岭之中?”

掌门回答:“祖师爷曾留下训言,让历代掌门传播医学造福这一方即可,不要掺和外面修仙世界的你争我斗和世俗间的纷纷扰扰。而我对搬迁后能否保住山门、继续发扬延寿门医术也是犯嘀咕,所以后面就放弃了。想想当年祖师爷可能也是在修仙界有难处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偏僻的角落吧!”

董长生以为掌门是要拒绝他的请求了,没想到了掌门忽然肯定地对他说:“你想要传播出去也好,事物总是兴衰更替的,我们窝在一处不见得能长长久久,你想去做就去做吧。”

董长生听完这话激动的回到:“谢掌门师兄。”

接着掌门又问道:“长生啊,你打算何时动身?”

“我打算这几日复刻好医书,整理好药材种子就走。”

“这样吧,门中弟子你看有谁愿意的你也带上几位,设新门有弟子做事也快捷些。还有清风、清远,复刻医书等活你俩也帮忙一下。”

清风、清远应声答道:“是。”

翌日,董长生就开始忙碌了起来,在清风、清远帮助下倒也活动迅速。

期间董长生召集门内近几年入门的弟子,问谁愿意和自己远赴异域开设新药门,大多弟子突然听闻这个消息都是低头沉默不语。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愿意跟随他的弟子便是顾一凡。

对于董长生的照顾,以及教导自己识医药、修炼仙术等顾一凡是由衷的感激。这次董长生远离,顾一凡自然想跟着去。

第二位愿意跟着去的陶桃,她对外面的世界看得出来充满了期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位是温向良,他表示要在外面做出一番功绩,让族里的人刮目相看。

除此之外见无人再愿意便留下三人,让大家解散。

董长生带着三人到了后山药园,见到半山都是仅有两三尺的植株,顾一凡不解的问:“师父,这是要采摘这些药草带走吗?”

“这些都不是药材,这叫汲灵木,是由当年创派祖师带来,经由历代祖师培育而成。虽然树高不过三尺,叶子稀疏,但随着生长,细长的根可伸百丈之下,延一里之广。能为方圆二里提供些许灵气。”

“那到处种上岂不是灵气盎然了。”温向良兴奋的说。

董长生摇摇头,略微失望的表示:“在一株汲灵木提供灵气的范围内种上百棵灵气也不会有什么变化。此处之所以密植是为了方便培育,延寿门其他地方也不过隔上二里地种上一棵。虽然提供灵气不过多了一成半成,但总归比没有的好。我们多摘上一些成熟的种子带走。”

几日后收拾稳当,四人到大厅拜别祖师爷之际,掌门带着孔家庆、金碧莹来到厅内,对董长生交代说:“长生啊,家庆和碧莹就交给你了,你带上他二人一起到大全国发扬光大我延寿门。”

“掌门师兄,他二人以后可是我延寿门的后继之望,若这样带他们远离我岂不是罪过大了,不可、不可!”董长生一脸惶恐的说着。

掌门语重心长地说道:“哎,你到外面不也是传承我延寿门吗?后继之人我会叫清风、清远特别注意。再有我已提前商量好了,他们二人愿意前往,助你一臂之力。”然后转身对二人说:“以后在外可要耐心听你们董师叔教导。”

“弟子谨遵师令!”二人齐声答道,转而又面对董长生躬身行礼,“拜见董师叔。”

董长生见不可推脱,只好答应。

大厅内六人跪拜完祖师爷和历代祖师的牌位后,又向同门师兄弟一一道别。

走出山门后,孔家庆和金碧莹拿出自己法剑,而顾一凡他们由于门内实在没什么法器,有些尴尬的望着董长生。董长生自然也知道情况,就将随身带的药臼变大有半丈宽,让三人坐里面。见状陶桃不大愿意,急忙跑向旁边的金碧莹,双手拉住手腕,娇声的说道:“金姐姐,你带我一起飞好不好?”

金碧莹对着突然蹦过来的妹妹,微笑着摸了摸头,让她站自己身后。

温向良见此,一下跳到臼里,嘴里喃喃:“躺在臼里不舒服吗?”

之后顾一凡也进入了臼中,就这样,六人向北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