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阳光正好。

虽然辰时刚过,湿润的晨雾才刚刚散去,但因为正值夏季的缘故,空气中仍是不可避免的夹杂了一抹暑意,并将宫城内的太液池映衬的波光粼粼,气氛很是祥和。

但原本应盘旋于太液池之上的飞禽们却是被不远处豹房中传来的呼喝声所惊飞,并发出阵阵哀鸣。

"杀!"

"杀!"

"杀!"

偌大的校场中,一面面崭新的日月军旗在随风摇曳,整齐划一的喊杀声响彻云霄,并激起漫天烟尘。

近些时日才刚刚被修缮完成的"观武台"上,大明天子朱由校一身武弁服,腰间还配着长剑,炯炯有神的盯着场中挥汗如水的将士们,不时赞赏点头。

相比较上个月,非但破落寒酸的校场焕然一新,就连场中的士卒也是完成了更迭。

曾经的老弱病残,均是在被发放路费之后妥善安置,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张张面色涨红的适龄男子。

尽管这些人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体型有些消瘦,但明显人都能够瞧出,这些正值壮年的士卒们精神很是亢奋,显然是近些天填饱肚子所致。

除此之外,校场中的士卒也比上个月的时候多上数倍不止,且应有的鸳鸯战袍,长枪长刀皆是应有尽有,还有不少一人多高的战马立于阵前,威势非凡。

这大明内廷共有四司八局十二监,分别用以管理宫中的内侍婢女,各有不同的用处。

其中隶属于八局中的兵仗局便是负责打造军中器械等应用之物,虽无法与外廷的军器局相提并论,但在朱由校贯彻了天子意志及内帑提供了足额的银钱之后,还是紧锣密鼓般赶制出了不少甲胄,应用于军中。

总而言之,如今的腾骧四卫相比较上月的"残兵败将"可谓是焕然一新,纵然是朱由校这等对于行伍之事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也能明显感受到其改观。

辽镇局势日益紧张,大明内忧外患之下,为了确保皇权的威严,中枢拥有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可谓是迫在眉睫。

早在兵马纷争,更迭不休的五代时期,便有人喊出"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的豪言壮语。

唏律律!

不多时,战马的疾驰声响起,只见京营参将黄得功,周遇吉等人并肩而立,朝着上首的天子行礼,高声呼喝:"腾骧四卫演武完毕,请天子示下。"

炽热的阳光下,几位身材魁梧的军将满脸殷切,眼神中满是激动,胸口也在不断的起伏着。

圣天子在上!

不管天子此前的政绩如何,但这一月以来的表现军中众人却是有目共睹,非但自内帑出资为军中士卒采买兵刃甲胄,足额发放军饷,并且还时常来检阅军队,与军中士卒同在。

"好。"听闻耳畔旁响起的呼喝,观武台上的朱由校缓缓将思绪拉回到现实之中,望着高居于战马之上,意气风发的几位武将,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一股豪情万丈。

这便是他的大明。

近乎于下意识的,朱由校便抽出腰间所佩戴的长剑,并将其逆着头顶的炽阳高高举起,口中呼喝:"尔等为天子亲军,朕以尔等为荣!"

此话一出,观武台上的几位大裆均是倒吸了一口凉气,脸上的表情不一而足,至于战马之上的几位军将则是愈发亢奋,只觉心中一股热血上涌,恨不得即刻赶赴辽镇,以报皇恩。

"我等为天子亲军,天子以我等为荣!"纵使心中激动万分,但黄得功等人仍不忘将天子的"圣谕"传递给校场中的士卒们。

"天子以我等为荣!"

"大明万胜!"

随着军中将校及传讯兵层层传递将朱由校的圣谕传递下去,校场中本是森然不动的军阵也慢慢嘈杂起来,本就热情高涨的士卒们均是不由自主的呼喝着,并最终汇聚成震天动地的山呼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之大,非但令空中盘旋的飞鸟哀鸣,更是让远处宫城中的宦官婢女为之面面相觑,还有些刚刚于文渊阁中走出来的官吏下意识的止住脚步,脸上满是惊疑之色。

...

...

校场深处的军营内,此地以碎石夯土搭建出了类似于堡寨的规格,周遭还设有岗哨的箭楼,虽然因为时间的缘故,显得有些落败了,但依旧难掩其昔日的辉煌。

自上个月朱由校亲自驾临豹房,并视察腾骧四卫之后,这座被废弃已久的军营也被紧急修缮。

行至营地正中的"大帐"内,一面略显褶皱的大明疆域图被摆放在居中的案牍之上,大明天子朱由校稍加观摩之后,便是坦然坐于上首。

在其左右两侧,分别是官至司礼监秉笔的李若愚及名义上节制腾骧四卫的御马监提督曹化淳。

待到众人落座,上首的朱由校率先打破了营帐内的沉默,目视几位随同而来的军将,称赞道:"几位爱卿劳苦功劳,辛苦了。"

闻言,黄得功等宿将赶忙起身,异口同声的抱拳回应:"陛下谬赞,臣等本分",铿锵有力的声音中,满是激动。

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落座,朱由校便是紧接着问道:"几位爱卿,京营情况真的糜烂至此,以至于士不知君?"

自从昔日于大朝会上感受到"东林党"的咄咄逼人,并以辽镇局势隐隐相威胁之后,朱由校想要整饬京营的念头便愈发迫切。

但根据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私下调查,以及英国公张维贤,惠安伯张庆臻等勋贵的密奏,如今京营的糜烂程度远超朱由校的想象。

本以为京中这些勋贵至多也就是将京营视作其"敛财"的工具,大肆贪墨军饷罢了,但事情的真相远比朱由校预料的糟糕。

自武宗皇帝因为"无故落水"而药石难医,最终撒手人寰之后,大明天子对于京营的掌控力便愈发薄弱,反倒是世袭罔替的勋贵们趁虚而入,借着职务之便,大肆于军中排除异己。

如今除了周遇吉等人所效力的"神枢营"外还算清明之外,兵力最多的五军营早已成为京中勋贵的后花园。

至于曾经令蒙古人闻之色变的"神机营"更是在土木堡之战过后名存实亡,一直待在南海子中苟延残喘,无人问津。

许是因为天子的语气有些严厉,偌大的营帐内一时无人做声,唯有粗重的呼吸声在悠悠回荡,经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