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也是隶属于豹房?"

在几名身材魁梧的将领及"九千岁"魏忠贤的簇拥下,身着甲胄的大明天子朱由校逐渐深入校场,眼神深邃的询问道。

"回陛下,御马监提督禁军的先例可以追溯到永乐年间,但彼时禁军操练驻扎地因为时代过于久远,已是不可考证。"

"但正德年间,武宗皇帝抽调九边精锐入京,重新组建腾骧四卫之后,便将练兵地点定于此地,隶属于豹房。"

面对着数日不见,但气势愈发骇人的朱由校,近两日憔悴了不少,近乎于一夜白头的魏忠贤不敢有丝毫怠慢,赶忙躬身应道。

三日前,天子于昏厥中苏醒的时候,便曾提及武宗皇帝,眼下更是亲自驾临在朝野间令人闻之色变的"豹房",其深意自是不言而喻。

"倒是壮观的狠呐.."轻轻颔首过后,朱由校眼眸深处的精光愈发炽热,有些沙哑的声音中也是夹杂了一抹若有若无的叹息。

按理来说,事关皇宫大内,无论是何等消息都不会轻易流传于民间,至多也就是在朝野间暗流涌动。

但唯独这"豹房"却是一个例外,诸多不为人知的"细节"得以在民间广为流传,甚至达到了人尽皆知的地步。

在传闻中,"豹房"是武宗皇帝为了方便自己纵情声色,专门修建的场所,不但在这里豢养猛兽,更是"金屋藏娇",终日在这里醉生梦死,不问国政。

但眼前,这一片开阔的校场以及周边鳞次栉比的营地,却是与传闻中的"酒池肉林"大相径庭呐。

"陛下说的是.."近乎于下意识的,最擅长揣摩天子心思的司礼监掌印王体乾便是赔笑一声,想要顺势说些"谗言",但话语才刚刚出口,便是猛然意识到今时不同往日,遂将涌至喉咙深处的话语硬生生咽了回去。

眼见到司礼监掌印那欲言又止的模样,默默簇拥在朱由校身后的几位武将倒是微不可察的交换了一个眼神。

他们这些武将的存在感虽然颇低,但这两日也曾听闻在宫中流传的些许风言风语,尤其是随着之前那名只知晓"横征暴敛"的御马监提督太监突然暴毙,而如日中天的"九千岁"魏忠贤又亲自坐镇"腾骧四卫"之后,更是从中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出于与生俱来的直觉,他们敏锐的察觉到,或许就在不久的将来,看似风平浪静的大明即将迎来一场新的风暴。

...

不过是半柱香的功夫,大明天子朱由校一行人便在校场中众多士卒或殷切或茫然的注视中行至校场中央,此间修有一座高台,以供大明天子检阅军队。

只不过在武宗皇帝无子而终之后,已是有将近百余年的时间,不曾有大明天子驾临此地。

"这便是朕的亲军.."

腾骧四卫,隶属于宫中御马监提督,自武宗之后便驻扎于豹房,与锦衣卫共同肩负着护持大内宫禁安危的重任。

与在"土木堡之战"中伤亡殆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的"京师三大营"相比,这支驻扎在宫中,由各地边军精锐组成的"腾骧四卫"无疑是天子亲军中的亲军,也是大明天子手中最为锋利的一柄利刃。

只不过碍于文官的干涉以及老生常谈的"贪墨问题",腾骧四卫也颇有些"死气沉沉"的感觉。

又是深吸了一口气,朱由校便在几名将领的簇拥下登临高台,居高临下的打量着校场之中的士卒。

但只是一眼,便让其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心中刚刚升起的些许豪情也随之消失的一干二净。

放眼望去,此时立于校场中的士卒大多身材瘦弱,纵使用"面黄肌瘦"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唯有站在前两排的士卒们穿戴瞧上去还算齐整,身上还套着一层鸳鸯战袍,不过瞧上去也是上了年纪的"老古董"。

其余的士卒们,手中甚至连一件趁手的兵器都没有,颇有些手足无措的望着高台之上的朱由校。

"这便是朕的亲军?"

同样的话语,但却是不同的语气。

饶是朱由校早就知晓大明末年,各地卫所松弛多年,早已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但也没想到,作为天子亲军的腾骧四卫竟然也崩坏至此。

"魏忠贤!"

如同惊雷一般的声音在高台之上炸响,包括魏忠贤在内的所有人均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就连随行的几名武将也是战战兢兢,眼眸深处露出了一抹无奈之色。

"朕需要一个解释。"

强忍住内心翻涌的杀意,朱由校眼神冰冷的朝着如死狗一般瘫软在地的魏忠贤问道。

"陛下恕罪,奴婢冤枉.."

迎着朱由校那双毫无感情的眸子,额头上不断有冷汗渗出的魏忠贤声音颤抖的辩解着。

"讲。"

"陛下有所不知,早在嘉靖年间,户部便以边镇吃紧为由头,将腾骧四卫的军饷裁减了一半有余。"

"此后的时间里,余下的军饷也被京中各家勋贵瓜分的一干二净。"

"眼下腾骧四卫将士们的士卒,均由陛下内帑承担..."

若是寻常时候,魏忠贤自然不会道出实情,毕竟他虽然在外朝如日中天,却也不敢同时得罪所有文官和勋贵。

但现在,魏忠贤清楚的感受到朱由校身上那毫不掩饰的杀意,自是不敢在胡言乱语。

"这老狗说的可是真的?"闻声,朱由校心中便是一动,但脸上仍是毫无变化,转而扭头看向跪在另一侧的黄得功,周遇吉等人。

这几名出身京营的将领在历史上均是"以身殉国",为大明尽忠职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应当不至于与魏忠贤"同流合污"。

更何况这种事也瞒不住,朱由校稍加了解便可调查的清清楚楚。

"回陛下,魏公公所言为真。"

"我等将士的军饷均由陛下内帑发放..."

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过后,在诸将中年纪最长的周遇吉便是缓缓抬头,颇有些落寞的说道。

昔日他因为在军中表现出色,特被调往京中任职。

本以为能够借此一展胸中之抱负,却不曾想宫中的"暗流涌动"完全颠覆了他的认知。

大明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