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过巳时,众人已经在一家客栈落座。鹤鸣山众人点了几道素菜和点心,李广元二人则吃的比较丰盛了。对此,二人已经习惯了,毕竟鹤鸣山有戒律。钱自然是李广元付的,如今已经不是那个身无分文的李广元了,顺便要了五间上房,众人决定在此休整一晚,明早出发去新潮郡。此时还未到高峰期,大厅内只坐着几桌客人。激烈的讨论着城外的天下榜,只听一个人说道:看了吗?城门外的天下榜,听说京城平凉王的二公子不过加冠之年便位于榜上第六,而另一个王府的剑侍位列第七。旁边的人说道:是啊,真是少年英雄。活了这么多年,今天算是大开眼界了。之前那人连忙点头附和,此时却听到隔壁桌的江湖打扮的一伙人说道:什么少年英雄,我看啊只是花些钱出出风头的码头小子罢了。现在的百晓堂真是什么腌臜事都干得出来,就不怕被全天下笑话。要是那乳臭未干的李二公子出现在我面前,不知道还能不能走上一招呢!说罢哈哈笑了起来,旁边的人也跟着哈哈笑了起来,顿时整桌人开起了那李二公子的玩笑。而刚开始讨论的那两人看着隔壁桌个个都是凶神恶煞的彪形大汉,一时间都低下头安静的吃起了饭,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李广元这一桌则是静静的等待着上菜,气氛确实挺尴尬的,毕竟当事人就坐在这里,而且前几日那一战众人也知道李二公子确实如那榜上所说天资卓绝、少年英雄。洛璃看了一眼正在喝茶的李广元,双手托着下巴不知道在想什么。片刻后,菜终于上齐了,众人面色一喜,开始吃了起来,时不时的聊两句,气氛渐渐没那么尴尬了。
天刚蒙蒙亮,众人已经整装待发了。话不多说,各自上马出城而去。从此地到新潮郡不过一日,路上倒也太平。就是吃饭的时候总能听到众人对李二公子的各种评价,甚至已经有店铺开始卖李二公子的画像、诗集、生平故事,更有甚者开始卖李二公子的都门绝学,五文钱一本,周围围着的人还不少。李广元自已也买了看了看,画像啥的完全和李广元不搭边,生平故事更是胡乱杜撰的,怎么玄乎怎么来,什么三岁便能持剑划出剑气,六岁便能御动真气飞腾,看的李广元总是忍不住笑出声,一不小心多买了些。面对洛璃和鹤鸣山众人质疑的眼神,李广元只能糊弄说挺有意思。至于诗集确实有李广元在铁倾城的文会上所作的那一句。一时间,李广元这个名字似乎在江湖上掀起了一阵巨浪。而大家对此人的猜测也是各式各样,有相信他是名副其实的、有觉得是王府暗中操作的,后者占大多数,毕竟大多的江湖人都不会相信一个加冠之年的少年再惊艳也不会到这种程度。
一天后的中午,众人终于抵达了新潮郡。相较于潘云城的那种气魄,新朝郡却显得有些婉约。四周的山不再巍峨,放眼过去一片翠绿,有些秀美。虽比不上镜湖的渔歌互答,烟罗城的烟水河,但是诸多大江小河环绕,水路纵横交错,商船来来往往,一副热闹的景象。众人没有多做停留,向不远处的城门口走去。毫无疑问,城门口依然围满了看客,李广元的热度依旧没有减弱。只是扫了一眼,众人便进城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