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明珠?家传的?这可使不得!我们同意签字就是,东西你一定得拿回去。”穆峰把谅解书递给莫金贝。
莫金贝仔细看了一下:“民事责任,我们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份谅解书也不能免了吧?”
“那是那是,我们不奢望能免于处罚,能够减轻点责任,我们就感激不尽了。”耿迪父母忙不迭地回应。
穆峰接过莫金贝传递来的谅解书,又审视了一遍,然后,坐在石凳上,俯下身子工工整整地签好了名字。
耿迪父亲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放进了一个蓝色文件盒,再放入提包中。他紧握着穆峰的手,满眼感激地看看穆峰,看看莫金贝:“你们对我们家的好,我们会记住的,你们是耿迪的也是我们的恩人呐!”
“可别这样说,也不知道这份谅解书能有多大的帮助,你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只是略微帮忙而已。”莫金贝真诚地说。
“嗯嗯,那我们就先走了。”提起提包,耿迪父母亲转身急急离开。穆峰看到石桌上那个脏脏的“鸭蛋”,连忙用原绸缎包起来,攥在手里追出门去。
可惜,耿迪父母已经不知道转入了那条巷子,不见了人影。
莫金贝收起了这个“鸭蛋”,和自已的翡翠手镯们一起收在了梳妆台上。
无论如何,经过这一系列的折腾,莫金贝和穆峰活脱脱增长了十岁,老气横秋,意气不再。
聊天没有激情了,晚上搂搂抱抱亲亲捏捏做夫妻作业都懒得做了。这种状态,怎么造人?要个孩子的欲望竟然也是电光一闪,现在闪过了,平静了。
“哈爱,金贝,还记得我吗?你初中的后位。今晚,有个名人要见你,你务必和家里请个假,到时代大酒店来哈。我们都想你了。”哎,郑好,豪爽的性格,一直没有变。
莫金贝听到初中同学的邀约,有些惊讶。按照往日的习惯,莫金贝会委婉拒绝的,她不需要这些无效社交。而此时,她却像黑暗中射进的一束亮光,想要追寻亮光而去。
她看向穆峰,思考片刻后说道:“老公,我初中同学找我,晚上要去见见。”
穆峰点点头:“去吧,我送你。”金贝笑着摇摇头。
“好吧,就去散散心,你自已去,要注意安全,早点回来。回来的时候打个电话,我去接你。”
莫金贝驱车来到时代大酒店,见到了当年的同学们。大家聊起了往昔的趣事,气氛融洽。就在这时,一位身材颀长的男子出现了,原来是莫金贝初中时期的后位,郑好的同桌朱建。
“我来介绍一下,朱建,网络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也是某中学数学老师!想不到吧?一位数学老师啊,不止会解方程,还会写小说!”郑好上前拍着朱建的肩膀,大声地说。
众人的目光一起齐刷刷聚到刚进门的朱建身上。
怪不得俗话说“女人四十豆腐渣,男人四十一朵花”呢。
莫金贝眼前的朱建身材高挑,身姿挺拔。他的外表文质彬彬,成熟而稳健,自信而从容。眼神中透着智慧和深邃,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他的微笑如春风般和煦,让人感到亲切和舒适。
印象中,那个瞪大眼睛看人,课间顽皮得不亚于猴子孙悟空的小子,今天竟然成为了这样的形象。
岁月就这样悄悄地逝去,留下被岁月逐渐催熟的人们。想想曾经的少年,曾经做过 的事,背弃的人,放弃的梦……
曾经的单纯,曾经的美好,大家热切地回忆那些追求不得的糗事,纵情地笑着,闹着。莫金贝也被感染起来,加入到他们的热聊中。
“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桃李满天下,自家结苦瓜;为了你学习好,老师搭进了全部——这些新名言,你们听说过吗?”朱建沉稳地说道。
大家都停下了议论,听他新鲜的论调。其实,莫金贝不喜欢老师这个职业,也不喜欢做教师的人。但是,眼前这个教师,这个数学教师,确实是教师界的一股清流呢。对,人家是网络小说家,语言是他的强项。
“尊重他人命运,放下助人情结,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本学期开学不到一个月,就有一个女生跳了!现在还在打官司——总不能把自已弄得沉没成本太高。”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开始发表自已对教育、对教师、对社会的高见。教育确实关系到千家万户,他们以外甥用侄子——种种特例来概括教育的本质。
莫金贝没有关注,也无话可说了,只静静地听他们热烈地讨论,或附和或反驳,认真而又投入。
“你呢?金贝,听说你创业做了大企业,厉害,你才是成功的!”朱建端了一杯酒,悄悄地坐到了金贝身边。
“哪里,哪里!还是你啊,你笔名是啥?代表作品是哪部?倒是我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了。今天回去,我一定认真拜读大作。”莫金贝回避着朱建热辣辣的眼神,由衷地说。
朱建笑了笑,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神秘:“我的笔名是‘清风’,最近一部作品叫《前夫为她举办婚礼》,讲的是民国文人间的情感故事。”
莫金贝微微一惊,这个书名听起来很熟悉。她突然想起,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本很火的小说,好像就是这个名字。“原来那本畅销书是你写的啊!真是太厉害了。”
莫金贝由衷地赞叹道。朱建谦虚地摆了摆手,“只是运气好罢了。不过,我写小说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成名,而是想通过文字传达一些自已的想法和情感。”他的目光有意无意地扫过莫金贝,眼中闪烁着光芒。
莫金贝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心中泛起一丝涟漪。她转过头,避开了他的视线:“你好像拥有几十万读者吧?”
“嗯,好像比这个数据要多吧。他们经常会给我留言,分享他们的感受和故事。这也让我觉得自已的写作更有意义了。”朱建说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莫金贝不禁被他的热情所感染,钦佩地望向他,这个勇往直前的男人。
今晚的同学聚会,无意间也倒应了一句俗语:“同学聚会,拆散一对是一对。”成年人的眼神是会说话的,就像此时的他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