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了,反正是不是早晚都会知道的。

于是,周亚文接着问道:“爱国哥,你看我们这刚来,啥也没有呢,你家柴火多不多,能不能和你们换换。”

“对,爱国哥,能不能先匀给我们点,等过一阵我们自己再捡点柴。”

分过来的几个人绝大多数都是北方的,可知道这柴火的重要性。

不说远的冬天取暖的问题,就说近的每天做饭也离不开啊。

“没事儿,我家柴火还多,一会儿给你们拿过来点。等秋收后地里的苞米杆,还有山上的枯树枝都不少。”

家里的柴火多,这东西也不值得啥钱,顾爱国也没想着交换啥。

说完就回家取柴火了,不一会儿推着车子就回来了。

周亚文几个看着满满的柴火堆了一车,摞得高高的,这不知道是人家捡了多久的呢。

心里感动的不得了,觉得自己真是来了一个好地方,这人是真实诚。

几个人趁着顾爱国放柴火的功夫,快速商量了一下,从带来的包裹拿了点东西出来。

“爱国哥,收你这么多柴火我们真不好意思,这是我从家里带来的,你带回去给孩子吃。”

周亚文掏出了一把糖果就往顾爱国口袋里塞。

张新拿出了一袋饼干、李南几个也没空手,糖果饼干零食都往顾爱学手里放。

顾爱国推拒都推拒不过来,防的了这个防不了那个。

“你们这是干啥,这柴火也不值钱,赶紧拿回去。”

“爱国哥,你就别客气了,这些柴火可帮我们大忙了,我们可不好意思白收。”

拉拉扯扯半天,实在没办法,顾爱国只能收了下来。

“行,那你们有啥不懂的就来找我,你们初来乍到的也不容易。”

那边队员们最后把大门换了一个新木板,瞬间整个院子真是大变样了。

周亚文几个看着全新的知青点满意的不得了,哪还有之前嫌弃的样子了。

几个人商量好房间安排,男的一间女的一间,就冲到各自的屋子把行李放好了。

再出来时,几人手里拿着剩下的全部糖果,分给了帮忙的队员们表示感谢。

队员们拿着分到的糖块也是高兴不已。

本来就是打算帮帮忙的,没想到还有谢礼,这些家里的小娃们可是开心了。

没想到这些刚来的知青还挺会做事儿的,对几人的印象又好了不少。

将屋里屋外又帮忙打扫了一遍,队员们才各回各家了。

这会儿,看到队员们都走了,几个知青向支书开始打听了起来。

“支书,我们这粮食怎么办啊。”

顾有才和大队长没走,就是想和这几个知青再交代交代。

“粮食大队先赊给你们一些,不多,省着点吃。后天咱们就开始收秋了,你们跟着一起上工,等年底分粮的时候你们就有份了。”

“对,你们干的活和队员们都是一样的,你们以前也没干过农活,先适应适应,这工分可是关系到你们口粮的,干的多就分的多。”

大队长在一旁补充道,就怕这几个知青不把工分当回事,上工不认真。

虽说今天看着这几个都还能干活,但秋收的强度可比这把拔草大多了。

别说是他们这从没干过的,就连常年和庄稼打交道的队员们每年收秋都累的不轻呢。

“大队长,那我们粮食要是不够可怎么办。”齐圆圆连忙问道。

也不知道这农活有多难,要是工分拿的少了,吃不上饭可咋办。

大队长看了下这和自家小闺女差不多高的知青,细胳膊细腿的,估计干不了啥。

难得耐心地说:“不够吃的可以和队员们交换,不过还是奉劝你们,努力上工,现在粮食紧张,队员们有的自己家还不够吃呢,哪有粮食和你们换。”

“行,我们知道了,一定努力干活。”

基本情况了解了,几个人心里也有底了。

跟着大队长取完粮食后,几人就各自忙活起来。

……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天刚亮,老顾家一家子就吃完早饭准备出门了。

“果果,你在家待着吧,还能看看你弟。”

顾老太看着小孙女也是全部武装的样子,俨然一副要跟着下地的架势。

“奶,我去吧,你在家看着弟弟,我身体好,你在家歇歇。”

已经是小学生的果果现在也不像从前那么爱偷懒了。

毕竟秋收是件大事儿,家家户户几乎都全员上阵了,就有的三四岁的小孩都跟在后边减稻穗,扒花生。

学校都特地放农忙假了,她咋好意思看着爷奶二伯二娘上工,自己躺着。

“行,那你把帽子戴好了,再套一件长外套,可别扎到自己。”

顾老太看着孙女的勤快样,也不阻拦了。

孩子懂事,当奶奶的只有高兴的份儿。

于是,交代好顾子阳几个招呼好妹妹,顾老太就留在家照顾小孙子了。

……

亏了果果的神力,丰收大队这几年的庄稼长得越来越好了。

粮食长得又大又饱满,据说其他地方专门过来想买这边的粮种呢。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果果也是难掩自豪。

蹲在地上捡着花生,真是痛并快乐着。

那边刚来的几个知青也和果果差不多。

四个男知青被安排去掰玉米,两个女知青跟着妇女们一起拔花生。

想到几人都是第一次干农活,顾有才还专门安排了人指点指点。

但初次干活的几人还是手生,还不如十岁的孩子干活干的快。

几人看着前面遥遥领先的队员们,再看看自己眼前的粮食,简直欲哭无泪。

等到大家都忙完了,他们还剩下好大一块。

要不是大队长着急怕他们耽误了收秋的进度让人来帮忙,他们还不知道要干到什么时候。

就这,蹲了一天,累得直不起腰的郑楠楠和齐圆圆才得了四个工分。

几个男知青好一点,但也没强到哪儿去,得了六个工分。

这一天的上工可给几人打击坏了,要知道就连几岁的孩子还挣了两个工分呢。

更不要说那些队员们了,拿满分的不在少数。

累的腰酸背痛的几人也没心情做饭了,拿出自己存的干粮随便啃几口就躺在炕上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