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跟大哥混,能封侯
一连多日,季礴长泡在兵部,对造船进展有了了解,同时也看到许多东南沿海的奏报,对海上的事情有了些把握。
兵部众人还当这是谁家的公子来这里镀金的,虽然内心鄙夷这种空降的大员,但也没人说些什么,只是都傲气的很,不愿主动和季礴长往来。
但季礴长也乐得如此,因为自己将来必然要到水师任职,兵部这侍郎,只不过是个挂职身份,没必要和这些人有太多的来往。
何况,朱元璋也最忌讳文官和武将交往。
大家保持距离,有利于保命。
不过他这边一直没动静,朱元璋那边就有些急了。
这日一大早,正翻阅奏章中的朱元璋,突然瞥了一眼旁边的太监。
“去,看看季礴长在做什么。”
太监到兵部转了一圈,低调地询问了一番后,就赶紧回来禀报。
“陛下,季侍郎这两天都在兵部看各地送来的文书。”
“现在还在看?”
太监点点头。
朱元璋便皱起了眉头:“这小子,不会是在偷懒吧?太子!”
朱标今年以来,被朱元璋安排着开始学着处理政务,如今正在下手边翻阅奏章。
“父皇?什么事?”
“你去他那边一趟,想办法套他的话,看他到底在搞什么,是不是在偷懒。”
朱标莞尔一笑,换了身行头,就到了兵部。
“太子驾到!”
门口侍卫这一嗓子,直接吓的朱标不敢进去了。
眼珠一转,朱标就先撤了,直接到了季礴长府上等着。
因为季礴长府上没什么下人使唤,只有香君、徐妙清,还有徐妙清的贴身丫鬟和带过来的几个婢女,朱标于是就在大门口等。
这么一直等到中午,这才等到了人。
“大哥!你可终于回来了!听说你高升兵部侍郎,这一上午不在家,莫非是在兵部用功?”
朱标跟着宋濂等老儒也没少学话术,随便一开口,就在套路季礴长,以此打探季礴长到底在兵部做什么。
“咳,别提了,都是赶鸭子上架,大哥我其实并不想升官!你瞧,这一旦做了侍郎,地位高了,自然不敢倦怠,这两天一直在兵部用功,翻阅着相关文书。要不然啥都不懂,哪天被皇帝叫去问话,那大哥不是完蛋了?”
朱标立马点头附和:“大哥所虑极是……不过大哥这两天看出啥门道没有?有没有什么想法?比如说,接下来要做什么?”
季礴长狐疑地瞥了朱标一眼:“二弟,你是不是闲的?问这些做什么?”
“没,不是闲……”
朱标心虚地否认。
“小弟只是很久不听大哥教诲,想过来学习学习。而且,小弟在皇帝身边当差,万一大哥有用的到的地方,小弟没准还能帮得上忙。”
季礴长吓了一跳:“你可千万别想这些!大哥有事,能办则办,不能办就上奏朝廷,绝对不能托关系。搞这一套,早晚要出事!”
“大哥未免也太谨慎了些。”
朱标小声吐槽。
不管这位便宜二弟的吐槽,季礴长此时倒是想起了一事。
“二弟,你说想学习学习,大哥倒还真有些事情要和你说。”
朱标赶紧正襟危坐,作学生状。
“是这样,大哥在兵部任职是暂时的,再过个一年半载的,若有机会,一定会跟着水师出去溜溜。”
“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大哥举目无亲,朝中也没个认识的人,以后打仗,想带你们几个兄弟出去。”
朱标一脸懵逼。
“你也别嫌弃到水师任职。大哥告诉你,大明在陆地上开疆拓土几乎到了极限,未来大明的发展壮大在于水路,这自然伴随着无尽的功劳!”
“你们几个跟着大哥,踏踏实实干,以后不愁封侯!”
朱标挠挠头,心里很有种答应季礴长的冲动。
但他是大明太子,他的安全是绝对不容有失的。
所以,即便他想,朱元璋也不可能同意让他出海冒险。
斟酌片刻,朱棣倒是有了个折中的想法。
“大哥,小弟是家中长子,平日里还得帮助父亲打理一些琐碎事务,所以咱爹基本不可能让我出去的。”
“不过二弟……三弟四弟五弟六弟,他们或许可以跟着大哥去!”
季礴长倒也没多想:“嗯,出海毕竟有风险,遇到大风大浪,没准就会全军覆没!你是家中老大,有传宗接代的责任,你确实不宜涉险。那回头我和咱爹说说,让三弟他们几个跟我!有我在,一定让咱家成为大明朝最强盛的家族!”
朱标其实想说,咱朱家已经是最强盛的家族了……
已经摸清了季礴长这几日收获和想法,朱标没顾得上混饭吃,就又匆匆赶回皇宫,把季礴长的想法和朱元璋复述了一遍。
“这小子,还想带你们哥几个出海打仗?”
朱元璋听的笑了。
“海上翻船时有发生,咱可不想让你们冒险。”
“何况,这一两年内,你几个弟弟都要到封地就藩,哪能跟着他出海胡闹?”
朱标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父皇,儿臣觉得大哥的话也不无道理。”
“咱大明已经几乎收复了所有失地,将来继续拓展,也不过是收回云南、河西走廊,打通西域而已!再远,粮食补给就是个问题,即便打下了,也无法固守。”
“但大哥所说,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如果走水路,就能给大明开拓更加广袤的疆土!”
“大哥从前就说过,外面的大小异域国度物产丰富。我们凭借精锐水师,足以形成压倒性优势!所过之处,可以轻松获得补给!”
“所以,未来大明开疆拓土,依托水师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么重要的事情,儿臣觉得咱朱家儿孙有必要亲自参与!”
“如果真的能打下大片的疆土,咱们或许还能学忽必烈,让咱朱家的儿孙到各地称王称霸,将大明的旗帜,插到更远的地方,父皇的威名,也将因此传遍四方,比什么成吉思汗都要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