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礴长想到的东西,就是红衣大炮!

其实,大明也是有大炮的,只不过这玩意是从元朝那里学来的,优点是有,但缺点太多。

优点是,动静很大,开炮的瞬间,能提振己方军心,能打击敌人士气。

想找别的优点,属实没有。

有效射程只不过两百步多些,连床弩都比不上,再射的远些,准头完全没保障。

而且,因为工艺太差,炸膛时有发生。

在元朝,这玩意基本都放在城头充门面用,实际效果实在差强人意。

但红衣大炮的优势就多多了!

首先最大的优势在于射程,炮身三米,射程能有五里!

其次是红衣大炮的设计上,有极大的改变!

比如元朝的炮,通体粗细一样,这导致炮膛压力不够,是射程不足的主要原因。

红衣大炮则从后到前,逐渐收缩,便于里面爆发更大的力量,可以把炮弹推的更远。

再比如,元朝大炮准头不够,因为都是凭感觉开炮。

但红衣大炮上面有准星和照门,能够极大的提升命中的概率!

因为射程和精度的直线提升,这让红衣大炮在实战中的作用得到飞跃的提升!

五里的范围,即便是元人的骑兵,都很难突破!

即便只是一炮,也能命中元人,瞬间造成不小的伤亡,最重要的是,能够瞬间让元人坐骑受惊,继而导致元人骑兵混乱,无法发起有效的进攻。

而且,这红衣大炮的动静也比从前的炮大多了!

过去边关遇袭,还得靠烽火台联络。

但现在一炮出去,方圆十几里都听的到,根本不需要烽火台,旁边的友军很快就能增援到。

这样的东西,是敌人的噩梦,却也是大明的镇国重器!

徐达见了,保他喜欢!

好在季礴长对于这红衣大炮也有过了解,知道主要的特点,于是就拿了笔,在上面勾画起来。

朱元璋探头去看,很快眉头皱起。

只见纸上画了个又粗又长的棒子,上面细,下面宽,最重要的是,下面还画了两个圈。

下意识地低头看了一眼,朱元璋还是忍不住了。

“长儿,义父还在这里,你能不能低调点,不给咱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大家都是男的,季礴长不用问都知道这老头想歪了。

不过他没解释,而是继续画了下去。

很快,一张草图画完,朱元璋却还是没看懂。

“长儿,你这到底画了什么?咱怎么总看着感觉眼熟。”

“义父,不是您想的那样。这是我给魏国公的礼物!”

朱元璋老脸一黑:“你要把这鸟图送给他看?这有什么可看的!”

“义父,我不是画的鸟!这个,叫红衣大炮,是大炮!”

朱元璋再仔细看了一阵,还是摇摇头:“咱见过大炮,可从没见过长这样的。粗细不匀就算了,后面还装了轮子!不伦不类的,这算哪门子大炮?”

“义父,这真是红衣大炮!比咱大明的那些炮强多了!光射程就有四五里远,魏国公看了定会爱不释手。”

朱元璋当初也是拼杀出来的,对于大炮也有些了解。

“净胡扯!最厉害的大炮也不过能打几百步而已,四五里?神仙来了都不敢这么吹!”

“义父,我真没吹牛!这样,这东西要造出来也不过半月十天。我如今正好在工部任职,回头托人造一门出来给您瞧瞧!若是有假,以后我把名字倒过来写!”

朱元璋见他这么认真,心里突然多了许多期盼,暗暗激动!

如果真的有射程四五里的大炮,那以后边关重镇害怕元人偷袭?

谁敢来,就要做好在四五里外就被击杀的准备!

这等手段,就是传说中的神仙,也不过如此啊!

“好,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你回工部,尽快给咱造一门大炮出来。若果真好使,那义父向你保证,徐达那小子,非但不能对你怎么样,还得当面来向你道谢!”

朱元璋迅速离开,季礴长也知道被徐妙清这块牛皮糖给缠上,八成是跑不了的,便一头扎入工部,好说歹说让军器局的人匀出几个工匠来帮忙。

军器局的人负责给大明官方打造兵器,这里的人几乎都是专业人才。

季礴长把自己的图展示给众人,反复耐心的讲解,很快就有人提出了若干问题。

一番探究后,季礴长对红衣大炮的理解更深,而军器局的人们也感觉到了这图纸的不凡,没了刚开始的不耐,反而都兴致勃勃的参与进来。

数日研究过后,季礴长终于把红衣大炮图纸做了全面的完善。

在之前的基础上,季礴长还选择了铜、铁并用,既减轻了大炮的重量,还最大限度的避免炸膛出现!

另外,还对大炮的尺寸做了统一,相应的,季礴长还把每次装填火药的量也做了明确的要求。

对于红衣大炮来说,火药的作用只是助推,真正杀上敌人的,是里面的炮弹。

所以,火药用量的多少,直接导致这一炮出去的威力。

用的多了,更有可能炸膛。

用的少了,射程会大打折扣。

统一火药的用量,就能保证每一次开炮,基本都会有满意的结果。

另外,炮弹上,季礴长也做了改进。

元朝的炮弹都是实心的,丢出去在地上砸个坑完事,杀伤力近乎为零。

而现在的炮弹,里面也放了火药和引线。

一旦射入敌人人堆里,就能把炮弹炸开,弹片可以有效增加敌人的伤亡人数。

除此之外,季礴长还在炮弹里蘸了粪水。

这粪水里面有毒,古人经常用来煨毒。

一旦炸开的弹片划伤敌人,上面的粪水就有可能让敌人感染,最后死去。

如此经过多番改良完善后,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

正式打造一门红衣大炮!

铁水、铜水相继融化,在做好的陶范里面灌入铜铁,等待冷却之后再敲掉陶土。

随后开始打磨内壁,最后就是试射。

因为担心大炮威力太猛,伤及无辜,季礴长特意把试射地点定在城外。

同时不光邀请轻朱元璋来参观,还把徐辉祖、徐妙清也请来,让他们看清楚自己的真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