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宫紫宸殿内。
梁帝坐在龙椅上,手上拿着刚刚送达的奏章。
侍从太监林公公站在一旁伺候着。
梁帝看的这份奏章是六皇子梁安所写。
“儿臣启奏父皇,儿臣任安西道观察使时,偶得西州主簿崔常上递西州底册与平丘县万民书一份,臣查阅西州府府册时,与崔常所呈底册赋税、土地等数额相差甚大,儿臣深知此事兹事体大,涉及地方大员,不敢擅断此事,儿臣诚惶诚恐,谨此奏报。伏望父皇圣裁,恩准。儿臣谨启,大梁明武三十年岁次壬子五月十日。”
梁帝看完奏章,说道:“安儿说他偶得西州底册和万民书一份,你怎么看?”
林公公说道:“六皇子刚到西州就能有此收获,时运亨通,吉无不利。”
梁帝沉声说道:“你真的认为安儿这是时运亨通?不觉得未免太巧了吗?”
这不怪梁帝多想,他派巡察司暗中查理此事,结果,小一个月,却没有什么收获。
而梁安到西州就能这么容易得到西州底册,这怎么都不太正常。
不过,对于梁安能够拿到这两样东西,巡察司就可以顺藤摸瓜的查下去,这个案件的难度就会小很多。
林公公回道:“奴才不知。”
梁帝知道林公公说话一直这样小心翼翼,所以,他才能放心林公公贴心伺候。
梁帝说道:“传令巡察司的人去安儿那取得底册和万民书后,仔细调查、核实案件、严查此案,绝不姑息。”
“是,如果严查此案后,安西道的官员恐怕会少大半,到时候,安西道谁管?”
“安儿不是在安西道吗?让他暂领安西道,正好可以借此看看他的才能如何?”梁帝说道。
他现在正想好好的看看他的才能到底如何?
.......
梁安府内。
梁安坐在亭阁内,手上拿着本书翻阅。
前面的石桌上摆着些糕点和一壶桂花酿。
这桂花酿是梁安托人特地从京城运来西州的。
若论清甜醇香,梁安独爱这桂花酿。
青雪坐在对面,吃着糕点,好不惬意。
这些时日来,西州风平浪静。
若说有什么大事的话,就是突然西戎那边来犯,昨日西州都尉李博延被调离西州城。
而梁安这几日来没事就看看书,要不就和顾华切磋武艺。
青雪这几日也十分安静,就这样一直在府里待着。
总之,这几日的时光十分美好。
顾华走了过来,说道:“殿下,巡察司那边有人来访。”
梁安点了点头道:“带他到客厅去,我一会儿就过去。”
对于,巡察司的人到来,梁安是有预估的。
这么大的案子,要一层层的调查下去,这个事没有多少人有实力完成。
而这个案子涉及之广、牵扯之大,皇上只有交给巡察司的人,他才能够放心。
梁安起身来到客厅。
客厅中站立着一位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男子,身穿黑色丝绸所织成的圆领袍,身材挺拔。
看到梁安到来后,鞠躬行礼道:“下官巡察司少察使陆宏拜见殿下。”
巡察司只听命于皇上,有督察百官、弹劾不法、惩治贪污之权。
梁安说道:“不必多礼,找我有何事?”
“下官奉皇上之命,前来向殿下取西州底册和万民书。”
说着,便递出自己的信物。
梁安看了看信物,说道:“顾华去取西州底册和万民书来。”
说完,又对陆宏说道:“不知父皇有什么其他指示没?”
“皇上并没有什么其他指示,只是说以后如果安西道有什么大的变动,需要殿下暂领安西道。”
梁安笑道:“我只是任安西道观察使,只有观察监督之权,并没有治理之权,父皇这是给我难题啊!”
“殿下不必妄自菲薄,无论如何殿下都是皇子的身份。”陆宏道。
这话说的没错,不过对于梁安这样的皇子来说,实际上,可以调动的权利非常小,只是身份高而已。
梁安对陆宏说道:“不知陆察使拿到西州底册和万民书后,准备如何调查?”
“我想先见见证人崔常。”
“这自然是应该的,崔常正在我府后房里,稍后等拿来底册,就带陆察使前去。”
陆宏拱手道:“多谢殿下!”
“在朝为官,都是为父皇为百姓办事,不用如此客气。”梁安道。
不一会儿,顾华就拿来了西州底册和万民书递给陆宏。
陆宏拿到手后,先是翻阅查看一番,看看真假如何,涉及的税赋等情况是否详实。
他本来就是负责这一块的相关事务,自然对于这块的查案经验十分熟悉。
陆宏大概看完后,说道:“烦请殿下,带我去见见崔常。”
梁安说道:“这是我应该的。”
说完,就带着陆宏来到后房。
推开房屋后。
崔常看到梁安到来,急忙跪下说道:“见过殿下!”
梁安指着旁边的陆宏说道:“这是巡察司的陆宏陆大人,专门来问询关于西州底册的情况。”
崔常看到陆宏急忙说道:“下官崔常见过陆大人。”
陆宏问道:“你为何要将底册交给殿下?”
对于这个问题,梁安是有预知,对于巡察司查案,肯定会问及缘由。
崔常看了看梁安,回道:“下官之前突然遭到歹人暗杀,怀疑是黄刺史所为,为了保全性命,万邦无奈情况下,求助殿下,希望殿下能够保护我,才特意将底册交给殿下。”
这个回答是之前梁安提点崔常说的,他担心其他人知道是梁安特意救了崔常,而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陆宏接着说道:“对于你底册中记录的土地实际情况为什么和官府在册情况相差甚多。”
“这是黄刺史特地交代我的,让我篡改土地实际情况,西州百姓手中的大量自耕地被黄刺史下令通过各种情况收归他自己所有。”
“那实际赋税情况呢!”
“西州赋税的实际税额都是黄刺史自行规定的,并没有按照国家现有赋税标准进行收缴。”
“实际多出的赋税额是什么情况!”
崔常忐忑的说道:“实际多出的赋税额,黄刺史和户部进行二八分。”
陆宏沉声说道:“你说的可有证据?”
“黄刺史与户部的分成明细是下官所作,不过这份明细在黄大人手上。”
陆宏接着又问了很多底册的详细情况,崔常都有一一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