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的厕所,一直为后世人所诟病。

其一是安全,其二是如厕要用厕筹,厕筹,又称厕简,或搅屎棍,光听名字便可知它的用途。

但目前扶苏并不担心这个,因为皇族与贵族都不会用厕筹,只有平民才会使用。

厕筹,扎屁股和不干净与不卫生,所以皇族都用其它柔软之物来取代厕筹。

皇族与贵族用得起,但不代表平民用得起,厕筹对于先秦时期的百姓更具性价比。

略过厕筹,如厕安全问题才是扶苏所要提的。

厕所安全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闻名的,当属晋景公姬獳为最,他是如厕时掉进茅坑里淹死的。

一个国家的君王,在如厕时掉进茅坑里淹死,不管其生前做了多少事,仅此一事,便让他被无数君王以及百姓鞭打。

哪个国家的国君曾掉进茅坑里淹死啊!晋国晋景公。

因此,自晋景公之后,其他君王都学乖了,咱们如厕尽量不要站茅坑吧!还是直接拉在地上,或拉在一个盆子里,再令专人去处理更加安全。

也是自此之后,君王如厕掉进茅坑里淹死的新闻才再没发生过,这都是因为前面有一个晋景公啊!

尽管晋国已经辟谣,这是假的,但懂的都懂,要是假的还有这传闻,你真当我们傻不成?

故此晋景公成为历代君王教学材料。

而自晋景公之后,在茅坑中淹死的人当有不少,只是少在史册中记载,更多的是淹没于浩浩荡荡的时间之中,不为人所知。

而后世的厕所极好,坑位与便物隔离,因此再无溺死于厕中之事发生。

而一旦大秦推广公厕,厕所问题有很大可能频发,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扶苏就专门准备了坑位与便物分离的公厕建议。

秦王嬴政与李斯等人听到扶苏的这种提议之后,纷纷惊呆了,这也是他们所不曾考虑到的。

特别是扶苏还专门提了一个人的名号,晋景公。

此人名号一出,大殿上的笑就止不住了,李信更是直接别过脸,他实在忍不住。

李信虽是武将,但晋景公溺死于茅坑之事,他打小便知。

他小时候骂人最脏的是,小心你像晋景公一样便溺而死。

这话就太毒了,死有何惧?便溺而死就过分了,这是对个人的人格以及一生的否定。

便物,在先秦时期,是极其污秽与不好之物。

在经过扶苏的一再解释后,秦王嬴政便下定了主意,看向昌平君与李斯。

“公厕之事,便交予扶苏负责。”

公厕之事,交给扶苏负责是最好的,因为这是扶苏的提议,公厕的完善也是由扶苏来完成的。

然而扶苏立刻摇头。

“父皇,公厕之事不可交予儿臣,儿臣只负责打个下手就可以,公厕之事还是交予其他人。”

在大殿上的众多大臣都不会亲自负责公厕之事,都是交予下面之人。

但尽管如此也会有不少麻烦,扶苏不想有太多麻烦。

秦王嬴政看着扶苏,他以为他猜到扶苏的意思了,便笑道。

“好,便如你,此事便交由昌平安排。”

李斯是廷尉,此事交予李斯并不合适。

扶苏随即笑了起来。

“谢父皇,儿臣做个谋划即可。”

在聊完此事之后,秦王嬴政便看向了王翦等军中将领,笑道。

“你们觉得扶苏如何?”

秦王嬴政,自不是无端地把王翦、蒙武、蒙恬、李信全部聚集,他的目的是趁着这个机会让扶苏与军中将领亲近。

昌平君李斯看出来了,王翦等将领也意识到了。

于是王翦立即笑道:“大秦有大王,有长公子,秦必定传承百世,几千年而不灭。”

周,也才几百年而已。

于是秦王嬴政笑了,蒙武也跟着说道。

“大王,臣的看法和王翦将军类似。”

于是,王翦不笑了,秦王嬴政的笑容更大了。

李斯心里则有些嘀咕,王翦这浓眉大眼的,很会夸嘛!

待秦王嬴政看向蒙恬时,蒙恬立即道。

“大王,臣的看法和臣父类似。”

于是,蒙武不笑了,王翦复笑起来。

秦王嬴政看向最后的李信,李信立即道。

“大王,公厕之事可看出,长公子思虑之周到,思维之敏锐,少有人能及。”

“大秦有大王,有长公子,秦必昌隆千世!”

明眼人都可看出,李信,在复刻王翦的回答,且千世压了百世一筹。

因此,王翦笑不出来了,蒙武则是带着些许笑意,蒙恬则是如之前一般严肃。

秦王嬴政笑了,看着李信,有些赞赏。

武将之间的分歧,自是他故意制造的。

李信是少壮派的代表,王翦与其子王贲,则是秦国军中不可忽视的王氏家族。

蒙武与蒙恬,又是一派,但李信最为特别,秦王嬴政也最喜欢他的朝气。

虽是如此,秦王嬴政也没有在内殿上加剧他们的分歧,点到即止即可。

“好了,你们且记住,扶苏是大秦的继承人就可以了。”

此话一落,王翦与李斯等所有人便都看向了扶苏,这是秦王嬴政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说扶苏是大秦继承人的话。

且专门让王翦、蒙武、蒙恬、李信来认领,丞相昌平君与廷尉李斯这两个大秦至关重要的人物也都在场。

他们都明白秦王嬴政的意思了,他虽还没有立太子,但大秦的继承人已经彻底定下了。

“谢父皇!”扶苏立即道谢。

他已经彻底明白了,不是秦王嬴政不肯立他为太子,而是前世的他太不懂事,太窝囊。

且秦王嬴政为他准备的所有后手,他竟然都不用,蒙家是一张牌,王家也是一张牌,因为当时的王离,便是作为蒙恬的副将。

扶苏,与蒙恬和王离都认识,但与蒙恬的感情更深,但可惜他并不是太过信任蒙恬。

蒙恬在上郡明明说了,旨意可能有诈,他偏偏不听,支开蒙恬后便自杀了。

蒙恬始终是臣,而他是大秦长公子,他要自杀,谁挡得住啊!

(晋景公:前581年死,疑似溺死于茅坑之中,姬姓,名獳,春秋时代晋国君主,曾打败齐国,和发兵消除专政的赵氏家族,。

王离:前207年死于巨鹿,在上郡时与蒙恬一同戍边,且作为蒙恬的副将,蒙恬死后,王离便转为主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