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4章 澶渊之盟前夕
公元一零零四年九月。
天气已经转凉。
今年闰九月。
对于小孩子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因为新年离他们又远了一步。
闰九月的确不是好事情。
更大的灾难来了。
辽圣宗和萧太后倾全国之力,率二十万骑兵南下。
沿途的城池都是试探性进攻,拿不下立刻走人。
那些防守坚固的城池辽军毫不理会,全部绕道而行。
边打边走,竟然神奇地到达澶州。
澶州对面就是北宋都城开封,一时间人心惶惶。
辽圣宗耶律隆绪才华一般,但是萧太后却是女中豪杰。
年过半百仍然身披金甲亲临前线。
辽军士气高涨,当初打着收复瓦桥关以南十个县的名义出战。
现在他们想要得更多。
北宋德清军、通利军试图出城迎战,连续几次被打败。
平原上和骑兵对战,宋军战败也在情理之中。
如今只能衔尾骚扰,但是兵力有限,一旦陷入包围就会全军覆没。
澶州之外就是黄河,过了黄河离汴京不足两百里。
快马一日可达。
黄河上有一座浮桥,要想过河并不容易。
其实还威胁不到都城的安全。
澶州告急的文书连发五道。
丞相寇准心里有数。
全部压在手中瞒而不报。
宋真宗还是得到风声。
因为参知政事王钦若正在勤政殿。
“陛下,微臣早就建议迁都金陵或者成都,北方无险可守,并不适合建立国都。”
签枢密院事陈尧叟进言:“陛下,何不趁此机会迁都金陵?北方派一员大将迎战,坚壁清野,辽军拉长战线,首尾难以兼顾,我军迟早反败为胜。”
王钦若继续献策:“陛下,辽军求财而已,可以派人谈判,未必会攻入腹地。”
“那万一辽军劫掠一番退走呢?”
王钦若见宋真宗有些意动,马上推波助澜:“陛下,有舍才有得,小不忍则乱大谋,打仗哪有不死人的道理?”
正在这时,寇准从外面进来:“胡说八道,陛下,大战在即,万万不可迁都。”
宋真宗很不高兴。
“寇大人,澶州告急文书因何不报?你眼里还有朕吗?”
“陛下,微臣忠心,日月可鉴,如今有黄河阻挡,辽军打不过来,哪有王大人所说的危在旦夕?”
王钦若老脸一红,正要出声被宋真宗阻止。
“寇爱卿,不知道你有什么应对之策?”
“臣有两策,一快一慢。”
“哪个比较快?如今情况危急,必须尽快解决。”
“那就请陛下御驾亲征,三军士气可用,必将战无不胜。”
王钦若马上反对:“陛下天子之尊,怎能亲身犯险?寇大人休要胡言乱语。”
宋太祖和宋太宗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对于打仗来说乃家常便饭。
但是宋真宗不一样,从小在宫中长大,哪上过战场?所以心里发虚。
当年太宗高梁河之败的阴影一直困扰着大宋君臣。
赵光义屁股中箭,最后甚至因为箭伤而毙命,直到现在仍然让人心生恐惧。
寇准见宋真宗面露难色,哪能不知道他怯战?
“陛下,只要您御驾亲征,臣保证五日之内,可退敌军。”
宋真宗眼前一亮,“此话当真?”
“绝无虚言,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