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殇,挚爱》这本书,算是我的处女作,做不到尽善尽美,只能竭尽所能去写好。对我而言,写书这八个月,既漫长又短暂。其实,这本书的很多伏笔和设定都源自于突发奇想,看过我的人物小传就会明白,许多存在争议的地方都被删改,我想借此告诉大家,每个作家笔下的人物都会逐渐变成一个真真实实的人,原先的人物设定就像是一把枷锁,随着笔力的提升渐渐被打开,就像奥盈月,沈瑜影这样的大女主,相信读完全书的你们都能感受到她们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我一蹴而就的,而是她们自发的。很多时候,我希望的剧情走向和真正写在书面上的走向大相径庭,因为越到后期,我的角度就越站在角色,我会去思考,这件事奥盈月会怎么去做,而不是我。
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它是一种无形之中的磁场,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出很多很多,我要感谢这本书,让我成熟了不少。大家应该能感觉到这本书不同阶段我的写法转变,比如说前几章,我都是本着生动,简单,概括去写的,文笔不免稚嫩生涩;到了中间瓶颈期,我会写很多晦涩难懂的文言语句,像养花一样精雕细琢每一个字。毫不夸张的说,当时三小时只能写三千字,而这三千字又要花两个多小时去修改,这样就造成一个非常可笑的事实,我更新一章需要六个小时。当然这样也有好处,不如说文笔进步神速。我一直都秉持着匠心精神去写书,不管数据如何,我都有拼尽所能去呈现自已天马行空的想法;到了后期,我的文风再次转变,开始回归精简,但精简中带着细腻。这世界任何事情都是由繁及简的过程,当我意识到我的文章过分炫技时,我当即收拾思绪停笔,搁下一段时间再去雕琢。由此一来,便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质量。
回顾整个过程,所有章节,要说最喜欢的部分,当属墨湘元和墨混晖的人物背景。他们的篇章,不管是发生年代还是叙事风格都与全书的风格截然不同,每次读到这个部分,我的脑海里都会出现非常复古且黑暗的色调,这种感觉只能意会。
如果要我选一个最喜欢的角色,我选不出来。我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那样立体,那样鲜明,我无法把最喜欢这个词给到任何一个角色,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当然,这不代表我没有相对记忆深刻的角色。薛如雅和柳文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两个人,一个是全书的颜值担当,见到漂亮小姐姐就走不动道的“流氓”,一个是温文尔雅,美貌与智慧共存的知心大姐姐。说实话,起初的设定里,她们并没有那么多的戏份,只是很边缘的角色,是我在写作过程中逐渐对她们产生好感,并加入到主角团的。在初始的故事梗概里,雅和肃都是几章就领盒饭那种,说的再夸张些,其实这对官定cp是写着写着才有的。有段时间,我甚至想单独给她们出一本都市百合文,这两个人的人设复杂程度完全不亚于奥盈月和沈瑜影,但相比之下,她们更像是互相救赎的恋人。再说柳文静,她是一个逐渐软下来的女生。故事开始,大家都会觉得这个人又怪又乐观,有些捉摸不透,但随着剧情一点点深入,就会发现,她其实也是个非常脆弱,非常需要被保护的女孩子,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必须乐观起来。她的故事线一直都布满荆棘,直到最后也不是圆满的结局,但,我希望通过她的周遭告诉大家,生命是一种恩赐,既然百转千回都无法逆转既定的结尾,那就把握好当下,你的步伐可以快一些,也可以慢一些,只要一步一个脚印,就能活出自已的光彩。我想,经历了重重折磨的柳文静应该能走出泥泞,朝着更棒的自我迈进。
我还想说一下王小畅这个人。其实,他是离我们生活最近的,他没有任何的特殊设定,就是再寻常不过的离异家庭。很多人会好奇我为什么要加入这样一个人进来,对此,我想告诉大家:王小畅是一个普通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叛逆的胆小鬼,可就是这样一个胆小鬼,却能在一次次的磨砺中寻找自我,坚定自我,战胜自我。正是他的存在,这本书才有了人性。他的结局是我一开始就想定的,我希望借他的存在给读者们一种信念和勇气:我们的社会存在很多不公平,也存在三六九等,那些居高临下的人就像是拥有能力的桀域人。在这种背景之下,我们就像王小畅一样,没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没有愚公移山的恒心,没有劈天开地的超能力,只有血肉构成的身躯,但,这就够了。人的志向要在自已可以够得到的范畴,就像我在文中写到王小畅和张怡梦携手对抗强悍的桀纣,最终还是要依靠增援获胜。我相信各位不会认为王小畅是故意空枪,故意不发挥实力吧?我之所以这样构思,就是因为他只是个普通人,会紧张,会失误,也会有遗憾。我期望大家看到的,是他面对到如此强敌仍旧敢与之一役的勇气,是普通人面对现实的坦然。
到这,我就再说一下这本书区别于大部分书的地方:这本书有很多地方会比较像剧本,像镜头切换,声画的打造是我极其重视的;这本书有很多地方用到散文写法,一三视角切换写法,留白写法,这是一种很独特的写作习惯和艺术处理;这本书的内容体量很大,每个角色的设计都很满,延伸的故事线较多;这本书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大主角,每个角色都有独特的戏份;这本书的文风是细腻柔美和粗犷理性的结合,每章的画风都存有差异。
最后,我想说一下番外为什么会结束在第九番。九,象征着长长久久,我希望我的主角不管在那个宇宙都可以幸福地走下去,长相厮守。九,也是我对于自已的一份评判,我没有将这本书做到尽善尽美,也没有填满所有空隙,只是在最唯美的时刻草草收尾。我喜欢这种带着瑕疵的美感,正如九这个数字,最接近十全十美,但就是对毫无破绽的事物不屑一顾,停在最接近极端闪耀的程度,没有过分崭露锋芒,也没有过分畏手畏脚。
现在,我想用浅显易懂的话,回答全书最开始抛出的问题:
所谓的至殇之境,就是在你跌入万劫不复之时,纵然回首,那人依旧停泊在晨熙下,向你歪头笑,而你也依旧如初,在花瓣加速飘坠的须臾韶华,义无反顾地朝对方狂奔而去。
愿所有人:
在狼藉一片的现实生活中昂首挺进,在残存的一丝华光中,携挚爱之手共赴至殇彼岸,永沐曦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