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碎米雪
这天早上,孟瑶在裹在被窝里跟本不愿意起床,外面连续下了几天雨,空气里都是刺骨的寒冷。
自从天气变冷了之后,孟瑶就把被窝换成了超级暖和的鸭绒被,垫的毯子换成了羊绒毯,连孩子们的儿童床也换成一样的。
而且晚上睡觉的时候,她还喜欢抱着孩子们睡,等他们睡着了再送回他们的小床上,天气一冷,她的手脚就变得冰,但是两个孩子却是像个小暖炉一样暖和。
孟瑶一般就是在脚下放上暖水袋,然后抱着孩子们睡到手脚都暖起来了,这才送回去。
她一开始也很想用电热毯的,但是想到这老电线,还是只能靠暖水袋跟两个孩子了。
早上她还躺在床上,就听到外面滴滴答答的声音,明显不像是下雨的声,拉开窗帘一看,原来是下碎米雪了,下碎米雪可比棉花雪冷多了。
孟瑶看完立马又缩手缩脚回到床上了,正好小床上的两个小家伙也醒了,孟瑶先给他们换了尿布,然后把他们全都裹回自己床上,试问谁在大冬天的不喜欢两个暖呼呼的小可爱呢?
母子三人又在床上玩闹了一会,孩子们肚子饿了这才起床给他们做饭,现在两个孩子已经能吃不少辅食了,孟瑶时不时也会给他们做一些碎面条,加上一些碎菜叶或者肉末,不过没往里面放盐。
书上说,孩子一岁之前最好不要吃任何调料,孟瑶可是相当遵守书上说的,坚持科学养娃。
喂了孩子们吃完早饭后,自己也简单煮了一碗面条当早餐,随后就把灶里面还剩下的炭火铲到火盆里边。
现在外面下着碎米雪,在屋里坐着不烤火根本坐不住,没一会就冻手冻脚的了。
天气冷了之后,沈彦初的炭票也跟着上个月的工资一块发下来了,孟瑶就用炭票买了不少炭,现在堆在厨房里面呢。
炭跟柴火不一样,柴火便宜,堆在外面也不会有人偷,这炭要是堆在外面,说不定第二天就啥也不剩了,这还是林二嫂跟她说的。
她之前也是不懂事,不想把炭放在厨房里边,觉得占位置,就把它跟柴火一样放在屋后背,谁知道第二天起来,原来还满满一箩筐的炭,就只剩个筐底了。
而且那些偷炭的人家,不会自己来偷,而是让小孩子来偷,这样就算抓住了也没法子,顶多就是骂一顿。
从那之后,林二嫂再也不敢把炭放外面了,就算厨房再挤也得塞在厨房里。
孟瑶夹来了几块炭,然后把孩子们的围栏挪过来一点,多靠近火盆一点,这样也能暖和一些。
等火盆里的炭燃起来之后,孟瑶就去拿烘衣服的竹罩了,这还是她跟林二嫂一块去老乡菜市买的,用竹子编成的半圆形,盖在火盆上面,然后把衣服放在上面烘干。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真的十分有用,像这样的天气衣服干不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是靠这个来把衣服烘干的。
而且晚上孩子们洗澡的时候,也可以提前把擦身毛巾烘暖,这样洗完澡拿毛巾包起来的时候就不会冷冰冰的了。
而且这东西卖的也不贵,两毛五一个,一个可以用好久呢,前提是不被烧,许多人烘衣服的时候不注意,烘太久了,结果就是衣服连同这个竹罩一起都被烧了。
所以孟瑶烘衣服的时候,都是在旁边守着,不时得给衣服翻翻面,不然衣服会烤得邦邦脆,根本穿不了。
外面下碎米雪,孟瑶根本就不打算出门,地面又冷又滑的,好在前两天林二嫂去市场买菜的时候,顺便帮她买回了不少的土豆、白菜、萝卜,天气一冷,能出的蔬菜来来去去就这几样,加上大家这时候都攒着肉票过年呢,基本上家家户户吃的不是炖白菜,就是炖土豆。
天气一冷最合适吃火锅了,孟瑶今天中午就打算煮个火锅吃,不过没用牛油锅底,直接煮的清水火锅。
牛油锅底味道太重了,别人会闻到,清水锅底就没什么味道了,而且外面还下着碎米雪,味道散不到哪去。
不过清汤锅底得调一个好吃的蘸料,孟瑶剁了蒜末,还切了葱花,然后在放上一些干辣椒粉,最后再倒上热油一激,一份好吃的蘸料就做好了。
孟瑶正在准备火锅食材的时候,隔壁家小壮过来敲门了,手里还拿着几条用茅草串起来的小鱼仔,“婶婶,我妈让我给你的。”
“这时候哪来的小鱼仔啊?”孟瑶有些吃惊。
“我爸去河里抓的。”小壮声音里带着炫耀,他连续吃了一个星期的炖白菜还有炖萝卜之后,终于熬不住了,昨晚上哭着闹着要吃肉。
他爹没法子了,只能天寒地冻地去河里给他摸鱼吃,所幸收获还不错,林二嫂便让小壮拿了几条来给孟瑶,让她给孩子们熬个鱼汤吃也行。
“谢谢了,你等会啊,婶婶有东西给你。”孟瑶笑着接过他手里的小鱼,转身进了厨房,从空间里拿出一小包晒干的红薯条拿去给他。
“来,给你的,可以当零食吃。”孟瑶说着摸了摸他的小脑袋。
她是想过的,就算林二嫂问起这个红薯条哪里来的,她就说是婆婆寄过来的,反正她每个月都得给婆婆寄钱寄信。
她婆婆也是自己省吃俭用惯了,拿着那15块钱都不知道怎么花,每次寄信来都让他们少寄点钱。
见孟瑶他们每次还是寄15块过来,便时不时去镇上买点布料给孩子们做点衣服、鞋子的寄过来给他们。
孟瑶拿着几条小鱼仔,去厨房清理的内脏,想了想这个下火锅确实不好吃,干脆给孩子们煮个鱼汤算了。
于是在厨房里一边煮着鱼汤,一边切火锅食材,准备了牛肉,五花肉,还有几只大虾,一个人其实吃不了多少的。
这个煮火锅的锅子是林二嫂去县里面帮她买的,她自己家也买了一个,当时是家属院里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只回来,然后跟别人炫耀这个锅煮东西可好吃可新鲜了。
于是那一次去县城,回来的时候,几乎人人手里都有一个这个锅,像林二嫂跟马艳梅他们一次都买了两三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