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老仙和何老爷子的配合下,晴岚的堂单算是写完了,足足写了一大张黄纸,约有两百多位,但是还没有开马绊和拜七星,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开马绊,开马绊简单来说就是讨令旗令箭的过程,目的在于在日后出马看事,能够上下信息接通,清风行走地府查事自如,讨令是指新出马弟子需要讨封令旗令箭,便于日后四面八方行走自如,如果没开马绊,那么弟马只能面朝里看事儿,也就是面对着堂单办事儿,而拜七星,就是叩拜北斗七星,因为大旗令箭是从七星讨来的。
虽说晴岚的堂口有皇封,也有五色大旗,但流程还是要走的。
马老仙说道:“把堂单挂在墙上,先给老仙们供上香火,虽说今天整的有点紧急,准备的东西也不全,但是老仙们都是自己人,也不能挑!”
晴岚跪在堂单前,双手合十的拿着九只香,拜了三拜后,插在了装满烧火灰的碗里。(这里说一下,为什么是九支香,而不是三支呢,因为这是大堂口,刚立上堂单,堂子上的老仙们都在上面,上三支香肯定是不够的,其实九支也不够,但是九支是最多的了。)
马老仙又带着晴岚跪在院子之中,拿过来一条红绳递到了晴岚手中,红绳中间位置系一个圈,将红绳两头分别从这个圈里面穿过,等他唱完以后,对着北斗七星拜三拜,然后将红绳拉紧即可。
刘氏在一旁不停地流着眼泪,何卫国不停地在一旁安慰着,何老爷子则和往常一样,看上去还有些挺高兴的。
就这样,不到7岁的晴岚,从此就立堂扛了大旗。
后面的日子里,何老爷子天天陪着大孙女,基本上就没离开过孩子,晴岚期间和爷爷说过几次村里有人要死了等等的话,后来真的就有人死了,何老爷子看自己孙女的眼神就像看神仙一样。
其次,何卫国和刘氏对于闺女出马这个事渐渐的也习以为常了,毕竟何卫国的母亲生前就是出马顶香的。
此后,马老仙不时的就会领着自己的大孙子过来串门,还会不时的给晴岚指点一下,渐渐的时间久了以后,马老仙的大孙子跟何晴岚就处的十分亲密,两个老头看在眼里的同时,都乐在心里,对此,何卫国两口子也明白着两个老头的用意。
时间,无声无息的流逝着,何老爷子这一年里虽然舍不得离开孙女,但是最后还是在不舍中离开了,在咽气前的一刻,何老爷子把孙女叫到了身边说道:“大孙女,爷爷要走了,以后就不能陪你看星星了..........”
何老爷子又把何卫国两口子叫到了跟前嘱咐道:“卫国呀,爹要走了,以后你要把咱家的日子过起来,别辜负她们娘俩,你也不小了,性子也该改改了.........”,何老爷子目光又看向的儿媳妇刘氏,说道:“等我大孙女长大以后,如果建国和晴岚有可能的话,就...........”
何卫国和刘氏都泪流满面,不住地点着头,刘氏说道:“爹,您就放心吧,我们都听您的............”
晴岚哭的像个泪人一样,两只小手紧紧的握着爷爷的手一直在摇着头。
最终何老爷子还是走了,晴岚哭了很久很久,最后哭到没有力气后睡着了,在梦中她见到了爷爷和奶奶,刚要跑向爷爷之时,忽然眼前再次出现了黄快跑和蟒金花,晴岚缓了一下神说道:“大老鼠,大姐姐,我爷爷他走了.......”
至此后的三年时间,晴岚没有给任何人看过事。
..................................................
“听说南边二道河子村,有一个小孩才6岁多就出马立堂了,不知道这杆子硬不硬?”
“你可消停点吧,跟一个孩子叫什么号呀!人家孩子那么小,可能也是折腾的没办法了呗。”
两个妇女在炕上盘着腿,抽着烟,聊着天。
这两个人也是出马的,住在二道河子南边不远的龙王庙村,此二人一个叫柳半仙,一个叫神婆子,这个神婆子平日里就有些嚣张跋扈,而且还有些尖酸刻薄,平常给人看事儿都是见人下菜碟。
刘半仙为人比较和善,看事儿不太准,但还嘴大,愿意说,就因为她嘴没有把门的,看事儿也越来越不准,所以现在也就没什么人找她了。
晴岚这头,扛大旗已经四年了,虽说没给人看病,但也一直没闲着,每当夜幕降临,老仙们都会带着她走阴串阳,经过这三年的日积月累,晴岚也已经习惯了,而且言语之间如同大人一般,虽然刚上私学,但是说话却有些文绉绉的。
因为此时正是清朝末期,孩子一般要到八至十岁才开始上学,但当时的官学都被达官显贵们占据着,贫农百姓家的孩子根本就念不起,所以极大多数的百姓都选择把孩子送到私学(又叫私塾。)。
有点扯远了,咱们言归正传,何卫国一家人刚吃过晚饭,都在房窗前坐着,篝火烤着苞米,晴岚坐在刘氏的大腿上,何卫国一粒一粒的扒着烤熟的苞米粒递给刘氏。
“妈妈,我有点事儿..........得睡一会儿,先别进屋,就在这里抱着我。”
刘氏擦了一下晴岚的嘴后,亲了一口说道:“嗯,睡吧闺女,妈就在这抱着你。”,何卫国在一旁和媳妇儿对视了一眼,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拿起手中烤糊了的苞米啃了一口,看向了天上。
“哎........只要闺女没事儿就行。”,何卫国望着星空,嘴里喃喃的说着。
“哎........是啊!”
另一头,晴岚刚闭上了眼睛,忽然就进入了阴间,身体不受控制的飘到了大门口一位女子身边,晴岚站在大门口望向院子之中,见父母还在火堆旁坐着,便转头向村南头走去,刚走两步,突然停下了脚步。
“岚岚!等......等我。”
“大耗子......我还以为你不来了。”
“咳咳咳”,一旁站着的蟒金花忍不住的轻咳了几声,随即看向院子里面。
只见,一只硕大的黄皮子从屋子窜了出来,正奔着她们而来,黄皮子身后更是雾气飞扬,这些飞扬的雾气随后便就会消散。
黄皮子跑到大门口未作停留,而是直接将晴岚驮在了身上,快速的向村南跑去。
片刻之后,晴岚她们来到了村南的一处荒地停了下来。
蟒金花说道:“立堂之时收的那个鬼仙之时,说过送他一座城池,岚岚,你看将城池放到这里可好?”
“蟒大姐真是好心肠呀!我就是打不过,要是能打过,我早就把他打灭了,还给他城池?”。
黄快跑愤愤的说着,眼神瞟向前方那一片黑草连天的空地,随后,又转头看向晴岚。
晴岚说道:“哎.......,这也是我奶奶导致的,我也理应给人家找补回来,明天我做一个城池,烧掉之后,麻烦大姐姐就放到这里吧。”
黄快跑和蟒金花都满意的看着晴岚点头,黄快跑笑着说道:“我们果然没选错!”
“岚岚...........”
就在此时,身后传来声音,晴岚寻声看去,见是自己的奶奶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爷爷,晴岚跑向了爷爷奶奶,然后说道:“爷爷,奶奶,你们怎来了?”
“岚岚,爷爷是来跟你道别的,爷爷又要走了........”
“爷爷你要去哪?”
“岚岚,爷爷要去投胎了,以后奶奶陪着你!”
晴岚顿时放声大哭了起来,但是没有眼泪,伸手拉住了爷爷问道:“爷爷,能不去投胎吗?”
“哎.........,爷爷的阴寿到了。”
黄快跑此时看向了蟒金花,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蟒金花轻叹一声,随后说道:“阳寿尽时要离世,阴寿尽时要投胎,岚岚,这是亘古不变的。”
晴岚问道:“奶奶可以不去投胎,爷爷怎么就不可以?大姐姐,有没有办法让爷爷不去投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