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姐姐的暑假生活,之后便是较为规律与平淡的了。每天和她一起起床、学习,然后按照单双日轮换做饭,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周三或者周末,则去运动运动,或者晚饭后去河边散散步,当平淡成为一种常态,我们之间的感情也才体现更加坚固、和谐。我和姐姐并没有发生争吵,一切都在平淡中度过。
离开学还有三天了。也该去买一些基本用品了。虽然可能不会住寝室,但依旧需要准备很多东西。有姐姐在身边便省去了去搜索与思考的步骤,依照姐姐的建议,将所需的东西置办齐全,这或许就是这两天最为独特的事情了。
对于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说起期待,却又带着一丝恐惧。习惯了眼前的和之前的环境,对于将来的学习与社交都产生一种强烈的担忧。但另一方面,外界对于大学所宣扬的那种自由与宽容的氛围却又无不令人向往。很难不想起来小时候所遭遇的一些事情,让我现在不知是庆幸还是倒霉。很多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心理的扭曲或者就是诞生于那段时间。
当开始具有独立意识的时候便可预视到家庭的分崩离析,当场域形成权力的逼迫时,对于小学的我来说是恐怖与畏惧的。不断的高压与威胁宣告着作为累赘或者导火索的我,是一个分崩离析的节点。封闭与懦弱将思想闭环,难有的开导让自身陷入悲观的情调,似乎自己的诞生就是错误。而与之相伴随的,是无尽的命令与责骂。一切源自于自我的思想都被个人的经验所否定,所有的独立与成长都是不断的打压与蔑视,然后,便在对比过后再度给予否定。在这种不断的恶性循环里,我变得孤僻与难过。我期待脱离家庭的束缚,而当我第一次听到别人谈论大学时,我无比向往。似乎我可以将我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成为一个相对对立的人,因此,我是向往的。有时,我甚至开始思考,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似乎这种关系从一开始便不是平等的。正如契约一般,子女并不能决定自己是否签订契约而只是被决定,然后出生。由此,便是地位的不对等,再加上早已固化的权力观念之下子女,便成为了一种附庸物,一种低人一等的人,也便在此,平等的观念就此消失,子女从而成为家庭中的卑微者。当权力环境封闭,接下来就是对于人的扭曲。子女会无时无刻受到指责,苛责,指导,而这种权力的运用却包裹在一些看似合理的建议之中通常以“为你好”“过来人”等字眼展现个体经验的至高无上性,在此,压抑性成为笼罩在子女身上的噩梦,我从噩梦中走来,却又想要一个新的世界。
也因为此,我对于姐姐的依赖,便来源于此。她从不会用一种强迫的角度或者以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权力感让我服从,而是以引导、赞赏与鼓舞,让我探索出自己的兴趣,可能这也符合她的想象,但这种手段却无不让我感激,她似乎便是将我救赎之人。当她降临在我身边之后,我感受到了一种健康与自然的关系。一种敞开心扉与大胆放手去做事情的感觉,我终于明白关爱是一种什么感觉。
一切,正如梦幻一般,本已幻灭的梦想因姐姐的出现而重新实现,无比期待与憧憬未来,当然也包括与姐姐的故事,坐在椅子上,阳光已将玻璃炙烤的滚烫,与屋内空调的冷气做着斗争。晒着太阳却不觉燥热,楼下车鸣,顺着微风,从耳边掠过,沉醉于环境之中,似乎忽略了姐姐的状况。从漂浮的思绪中回归,姐姐正坐在沙发上细细品尝着咖啡。围绕在周围的咖啡香味的平静午后,等待着真正的美梦到来。
穿行于城市的嘈杂,尽管之前也经过很多次,但总归是第一次进入校园。来报到的学生,已经将学校附近的交通挤的水泄不通。虽然带的东西少,但还是乘车来的,经过等待与搜寻之后在寝室附近寻得一个车位。尽管家里离学校并不是很远,但有时候中午为了方便下午上课,便还是决定带一些被褥等铺好床铺。进了宿舍,已经来了几个舍友。也都在整理着自己的东西,简单的打个招呼,便和姐姐投入到物品的整理中去了。有过之前高中住校的经历,整理东西这种事情对于我来说还算是容易。我和姐姐很快就把东西整理好了,而我的室友们则还在忙碌,我便和姐姐先离开了。然后,便是顺着指示来到广场,办理一些新生入学手续。校园卡、校园网等等,待一切就绪,汗液已经将衣服浸透。正午的阳光让人难以忍受。迈步走向姐姐,进入她满怀期待的怀里。“弟弟真不错,自己都能把这些事情处理好。”她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尽管这些事情在我看来也并不是很难,但对于姐姐的赞赏当然还是会让我开心许久。“走吧,出去吃饭吧。“姐姐拉着我的手,带我来到了附近的一家快餐店。点了些披萨还有其他东西,饱餐一顿,我和姐姐便回家了。
晚上,学校要开班会,于是下午便和姐姐早些来到了学校。四周转了一转。校园,也并不算很大,但步行还是需要半个多小时,才勉强转了一圈。其实学校的生活环境倒也不错,吃的、喝的也都齐全。各种生活配套的服务设施也很完善。尽管不会住在学校,但留给人的第一感觉还算是不错的。到了饭点,就在食堂点了两碗面条吃了,尽管价格还算便宜,但味道上却并不算美味。反正晚上也回家,还是在家做算了。灯,照亮黑夜的路,行走于高树荫蔽下的小路,路灯的微光似乎并不显著,只是微弱的提醒这里有路,用导航软件找到院楼,姐姐说去咖啡店等我。挥手,望着姐姐离开的背影,总有些许情感在心里翻腾。我说不清楚那是一种感激还是不舍,又或者是一种迷茫,还是迈上阶梯,找到了该去的教室。班主任、辅导员等等一一介绍,然后是同学相互介绍,让我比较意外的是有几个高中同校的也在这个专业,尽管也并不认识,而且我也并不认识,但对于我这种社恐的人来说,也不免会产生些许亲切感。漫长的介绍,以及在我看来一些无关紧要的寒暄与讲话之后,疲惫感已经涌入心头。只待班主任说可以离开了,才拖着疲惫离去。一个人走在去咖啡点的路上,我不禁会思考如果不认识姐姐自己的大学生涯会不会很孤独,看着校园里或是两人一对,或是几人成群,总会带给心里些刺激,但我说不出那是一种什么感受,只是一点触动罢了。来到姐姐等待我的咖啡店,我在玻璃窗外便看见了她,向她招招手,她便出来了。
将冰爽的咖啡递给我。“快喝吧,专门为你准备的,应该也累了。”她为我拆开包装,将咖啡递到我的手上,我一口饮下半杯。“慢点喝啦。”姐姐笑着,拉着我的手,“走啦,回家吧。”坐上车,穿行于城市,霓虹闪烁,让人应接不暇。然而最让人温馨的,确实家里那一盏微微亮的灯光。它展露着人世间最为真实的一幕,一个给予疲惫之人以短暂休憩之地。待躺在沙发上,时间已到了十点半。早早洗漱,便和姐姐躺在床上,分享着一天的所见所闻,便在无尽的说辞中疲惫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