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呢?”

“后来她说分手,我们就分手了。”

——

某天深夜谈论到关于爱情的故事的时候,他说别看他这样,他曾经也有一段长达7年的爱情。

当时的我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因为他总是说着搞钱,总是说着恋爱这东西狗都不谈,所以我就天真的以为在他的生活里拥有的仅仅是钱。

“我们从初中的时候就在一起,一直到疫情那年,等我回学校的时候,她就和我说了分手。”

和小说里写的一样,他和小蔡(他前女友的名字)是同桌。故事的开始,他是“学霸”,她是“学渣”,因为小蔡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老师看中了他的才华让他去辅导。之后日久生情,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他向小蔡表白,两个人顺理成章的在一起。

正巧两个人的家也不算远,短短几个小时的路程他说在他们那里算的上是很近。之后两个人的故事一直持续到高中。

真正的变故大概就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

“当时和我父母闹脾气,一气之下我就报了内蒙古,报的远远的。”

“那小蔡呢?”

“她留在老家。”

“那你报的时候,和小蔡商量过吗?”

“没有。”

“那你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小蔡知道吗?”

“不知道。”

后来两个人开始异地。他说,小蔡总是无理取闹,我和她说过我要考试,让她一会儿再发消息,我解释过的,但是她还是一直给我发消息,我不能回,她还生气。

他说,小蔡的朋友告诉他小蔡身边有一个对她很好的学长,他没有问她,是她后来自己和他说的,这件事情他一直记了很久。

他说,小蔡说分手之后他也回去找过那个男孩子,小蔡一直不肯说是谁,也不愿意告诉他关于那个男孩子的事情,甚至见面的时候,都在躲着有关于他的一切。

他说,后来不久这样了,我开始搞钱,也不想她了。

他说,分手之后得了病,吃药之后变得胖胖的,说起来也没有那么多感慨吧,分手了就是分手了。

“我以前遇见过一个人,我成绩不好,他成绩前三,老师也让他教我,之后也是日久生情,表白的那个人是我,不一样的是我们没有在一起。”

“平行世界里的另一个我。”

“嗯。”

真的很巧,他就像是那个人的影子,在我看不到的地方,他的故事和那人的影子莫名的重合。仅仅是一瞬,我在他身上看到了那人的影子。之后再看时,眼前人不是心上人。

“我当初就是因为他选择的理科。”

“因为她文科好,我就学文了。”

“他学习好,我就在家乡那边等他回来。”

“她学习不好,我为了陪她也就在那里了。”

“我表白了,但是他不喜欢我,所以就没有然后了呗。”

“她说他喜欢我,我就表白了,毕竟女孩子面子小,这种事情还是我说比较好。”

两个相似的故事,不同的是性别,不同的是一个有结果,一个只存在于故事里,不同的是一个从开始的时候就没有结果,一个一直到最后才知道没有结果。

他说,可能是那段时间频繁地见面已经是一件很不合时宜的事情,没有以往那样的期待,见面的时候剩下的也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各种矛盾。

他说,分手后我去小蔡楼下找她的时候,小蔡看到她就躲的远远地。

他说,我只是想要一个结果。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故事,关于我的。

在所有的故事里,我永远是那个执着于见面的那一个,以为只要我努力,两个曾经有故事的人就会在一起,可是我却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只要对方不愿意见,无论山高水远,无论近在眼前。

两个人之间凡是有一方没有见面的打算,就算真的到了约定的那天,又或者是真的将那人骗在自己眼前,那人都不会看自己一眼。

倒不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故事止步于此,只是那时候的心早已有了其他的归属,对于不属于那之间的各种不必要的事情,能免则免。见面也好,聊天也罢,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能彻底告别过去的机会,何乐而不为。

从前那人躲着我,现在的我躲着他。不是见面见不起,只是免去麻烦更有性价比。

“那你还喜欢人家,你怎么不去找她?”

“没必要了。”

一样的答案,一样的想法,就连语气都是出奇的相像。

故事的最后终止于这四个字,终归是比开始多了一个。

“一段感情,男方要是不想结束,那就没有结束的时候。”

“那确实。”

在这个上面加一个前提——两个相爱的人被迫分开。有时候一昧的挽留只会使得结果适得其反,永远抓不住一个不爱的人,不管是男是女,都同理。

两个人分开了,就应该像是一个死人一样,互不打扰,生不见面,老无交集。其实没有那么多所谓的见面,不想再拿起爱的人是不会因为见面时的几句话,流下的几滴泪而改变自己蓄谋已久的决定。

学长不是突然出现的,她也不是突然就开始无理取闹发脾气的,分手的时候也不是一时冲动。就像树叶,早晚都会黄的。

回想起当年的故事,我真的很庆幸在我心里的那人没有因为是我“送上门来”而和我在一起,与其找各种借口分手,还不如在故事的开头就不让那人跟着走。那人是对的,我也是幸运的。

“送上门来的谁不要,谁不要谁是傻子,反正我要。”

“嗯。”

我又能说什么呢?除了结束这个话题之外,我没有别的办法。诚然送上门来的会全心全意爱某一个人,但是在得不到回应又或者是发现这一切都是骗局的时候,总是会走的。有些人心甘情愿,有些人如坠泥潭。

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回看他们的7年。所谓爱终将是换成“利益”和“差不多”,好不容易在那个可以不用为自己虚荣心买单的那天,自然是先斩“意中人”。

故事的开始就已经注定了两个人之间的结果,几年来只是演戏的成本,等到最后收官,入戏的终将一无所有——尽管剧本握在入戏人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