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155.入川先锋军
如此一来,左梦庚也就不会认为是朝廷坑了他,朝廷也就不会因此授人以柄,落人口实,亦消除了武昌府再度发生兵变的隐患。
至于这两三万的左家亲信部队到了山东之后,仍然让左梦庚手握重兵是不是一个隐患,这个风险就小很多了,毕竟只要左梦庚主观上没有任务朝廷坑了自己,就不会对朝廷不满,而是依然对朝廷感恩戴德,念着朝廷的好儿,那么他自然也就不会行反叛之举。
把人卖了,还要让人帮自己数钱,这才是坑人的最高境界,赶尽杀绝那一套不是对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适用的!
当然,像左梦庚这种军阀出身的人,便是不会反叛朝廷,却难免会骄纵恣意,在地方上无法无天,对此朱胜机也并不担心,因为如今的山东可是有澳明部队坐镇的。
世人皆知澳明部队乃是皇上的直属部队,是相当于禁军和锦衣卫一般的存在,在澳明部队面前,别说是他一个都指挥使了,就算是经略和总督都得乖乖盘着,朱胜机有的是时间和手段慢慢收拾他!
山东布政使司这边,本身就有王浩波所率的一万澳明海军驻扎,除此之外还有近五万的明军,这些明军大多是之前王浩波从辽东攻入京畿的过程中收编的,都是原本的辽军,随吴三桂一同被迫降清。
除此之外便是与冯勇胜、沈贺星和冯恒英他们会师京师之后,分入他麾下的一部分兵马,以及山东本地的部队。
可以说,山东布政使司本身的兵力并不算少,在没有外敌和叛乱的情况下,这些兵力驻守地方已经足够了。
而如今,随着左梦庚以及左家的亲信部队来到山东,王浩波便可以抽调一部分部队南下,去往湖广布政使司,支援入川剿匪的作战了。
在此过程中,朱胜机已经吩咐黄得功和刘肇基对湖广布政使司境内的所有明军部队进行了收编,挑选精锐留下,裁撤老弱病残,把原本左良玉麾下的各路部队全都打散了,分散开来编入其他部队,有的调去了南直隶的庐州和凤阳,有的则调入了河南和山西。
如此一来,便杜绝了这些乌合之众继续聚在一起,成为为祸地方的隐患,还解决了各地兵力空虚的问题。
黄得功和刘肇基积极精锐部队,整军备战,只等澳明海军部队一到,便发兵攻打四川!
从湖广布政使司攻入四川,便要突破三峡天险,这对于明军部队而言自然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便是黄得功和刘肇基率领明军精锐拼死突险,势必也将损失惨重。
但是如果是由澳明海军部队来做这个先锋军的话,则可避免惨胜的结果发生,因为澳明海军的舰艇不仅可以迎逆流而上,破浪前行,在江上行动自如,而且金属船身也能更好地防备大西军的弓箭,甚至不惧火攻。
更重要的是,澳明军队手里握着先进的火器,可以有效反击和压制两岸埋伏的大西军,甚至可以在大西军发动伏击之前,先发制人,痛击伏兵。
因此,这突破三峡,攻入四川的先锋军便决定由澳明海军来担任了,这里不适合大型军舰航行,便从南京调来了上百艘小型舰艇,足够澳明海军作战使用。
现在,湖广布政使司方面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而四川北门的汉中,冯恒英也做好了南下攻入四川的准备,入川剿匪的时机已经成熟,朱胜机当即下令,出兵入川!
湖广布政使司的澳明海军和陕西布政使司的澳明陆军迅速行动了起来,同时对四川布政使司发动了进攻,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湖广布政使司方面,由澳明海军为先锋,自夷陵沿江西进,向三峡进发,一艘艘澳明海军的小型舰艇在长江上穿梭自如,船上的火器不断向两岸可能藏匿敌军的地方进行火力压制。
埋伏在岸上的大西军上次轻松战胜了左良玉,正得意忘形着呢,却没想到这一次他们却是踢到了铁板上,他们虽然占据地利是不假,但在澳明海军先进的火器面前,他们手里弓箭和火铳,以及火箭、火船等一系列的火攻手段都显得苍白无力。
三峡之中再度呈现出了一边儿倒的局势,只不过这一次倒下的不再是明军,而是那些据险而守的大西军伏兵。
枪炮声、惊呼声和惨叫声在峡谷之中交织回荡,埋伏在此地的大西军的心理防线早已彻底崩塌,他们接连溃逃,但凡是晚走一步的,便难免会落个全军覆没的下场。
这些大西军不是没想过用火器对付火器,而且他们此次前来埋伏明军也确实带来了不少先进的火器,但他们这些所谓的“先进火器”,只不过是对于大明当前的武器水平而言的“先进”,放到澳明军队的面前,可就啥也不是了。
比如他们眼中的大杀器“一窝蜂”,一种最多可以进行百联发的集束火箭,射程可达百丈,堪称“丐版火箭弹”。
可到了澳明军队面前,这玩意儿就成了“加特林烟花筒”,毕竟这一窝蜂射出来的火箭,就是绑着火药的箭支,箭身上绑着的火药也只是起到了助推作用,并无爆炸效果,杀伤力也与普通点燃的箭矢没有多大差别,打在澳明海军的舰艇上最多不过留下点点坑洼,便直接被弹落到了滚滚长江之中。
还有丐版鱼雷“火龙出水”,从外观上看还是很有观赏价值的,前装龙头,后装龙尾,靠着火药助推在水面上以极快的速度冲向了澳明海军的舰艇,然而当它冲到近前之后,却只是如一窝蜂一般射出了几支带有火药助推的火箭而已……
因而,虽然大西军拿出来的这些花里胡哨的火器在最开始确实让澳明海军的将士们着实吃了一惊,但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不过是虚惊一场,大西军的这波操作,与其说这是一场火器的反攻,倒不如说是一场烟花秀更为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