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老朱在马皇后的安抚下,回到了后宫。

可他的心情依然烦躁。

他在后宫里来回走动。

马皇后见状,叹气道:

“重八,又怎么了?刚才不是还好好的吗?”

朱元璋抓耳挠腮,叹道:

“妹子,咱不是烦吗?

孩子们的王位不能封了,以后他们咋办?”

马皇后也叹气,觉得这是杞人忧天。

儿孙自有儿孙福。

谁知道未来孩子们会怎么样?

也许还真有几个能出息。

可朱元璋的想法是.......所有子孙都不能挨饿,都要有好前程。

这种想法,马皇后理解。

但明明已经说明,这不现实,会伤害百姓利益。

朱元璋还是不甘心,想找两全其美的办法。

马皇后和他多年夫妻,感情深厚。

见他钻牛角尖,她知道不解决,他吃不好、睡不着。

于是,她叹气,拉他坐下,轻声说:

“你啊,把倔脾气收一收。

着急有什么用?

要是能靠着急解决问题,我倒希望你着急一辈子。”

朱元璋坐下,喝口茶,急躁地问:

“妹子,你说咱咋办?

咱这是既心疼百姓,又心疼孩子们啊!”

马皇后给他倒茶,说:

“好啦,我知道你心疼孩子。

既然咱想不到办法,那总有人能想到。

比如老二,你和满朝文武都没发现的问题,他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不说他比大臣聪明,至少他是咱儿子,不会说假话。

明天我办个家宴,到时咱和老二聊聊,看看他能不能出主意。”

朱元璋听到马皇后这么说,立刻拍大腿。

站起身来说:

“对呀,咱咋就没想到呢?

咱想不到主意,可以问咱儿子。

咱是皇帝,想不明白的事,还能让满朝大臣帮忙想。

还是妹子你聪明。”

说到这,朱元璋嘿嘿一笑,上前抱住马皇后。

马皇后斜了他一眼,看他不正经的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

不过,她没有拒绝。

第二天,朱元璋早早退了早朝。

回到后宫,就见马皇后正在烙饼。

“呵,妹子,今天烙饼了?

咱就好这一口,快先给我来两张。”

马皇后莞尔一笑,把一张刚烙好的大饼递给他。

朱元璋不嫌烫,直接啃起来。

边啃边说:

“妹子,今天怎么想起亲自下厨?

刚才我一路过,就闻出来的菜,基本都是你做的。”

马皇后烙着饼说:

“昨天不是说好了吗,今天准备家宴。

既然是家宴,我这个当娘的当然要亲自下厨。”

朱元璋嘿嘿一笑,他就喜欢这种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一张饼很快吃完。

皇后把面烙完,一大盆大饼摆上桌。

太监王德去大本营,把几位皇子叫来了。

此时,后宫里只坐着朱元璋和马秀英。

在朱元璋看来,这个家里,他是家主,马秀英是女主人。

后宫其他女人,不过是生孩子的机器。

能生的,给个小妾的身份。

不能生的,他连脸都记不住。

不久,朱标领着朱樉和另外三位皇子来了。

其他的,有的还在奶娘怀里,有的还在嫔妃肚子里。

眼下在大明的几位皇子,就只有这些。

朱元璋乐呵呵地招呼他们坐下,说:

“今天是家宴,这桌上的,全是你们娘做的,快尝尝。”

朱樉和兄弟们落座。

听到可以开吃,他拿起一张饼,就着菜大口往嘴里塞。

自从和火祖克隆体会合,交换记忆和能力后,他的体质比以前强了数倍。

千八百斤的东西,在他手里就像稻草一样轻。

因此,他的食量也大了几倍。

朱樉吃得飞快,一众皇子都看傻了。

他们知道朱樉能吃,但没想到如今更夸张。

朱棣几个小的好胜,也跟着猛吃,想比一比。

很快,他们就吃不动了,瘫在桌上。

朱元璋和马皇后看着孩子们吃得满嘴流油,心里很高兴。

很快,桌上只剩朱樉还在吃。

他抬头看看,塞下一张饼,如今只是五分饱。

但见别人都放下筷子,他也不好意思再吃。

马皇后笑着说:

“老二啊,爹娘知道你能吃,今天饼够多,别浪费了。

没吃饱就都吃了,吃完爹娘有事问你。”

朱樉点点头,把那盆饼拉到跟前,开始第二轮进食。

一家人都目瞪口呆,看着他闷头吃。

最后一口下肚,他满足地打了个饱嗝。

马皇后笑着给他倒茶,挥退太监和宫女,坐在他旁边,帮他擦嘴、理衣服,说:

“老二啊,看你吃东西,娘的胃口都好了。

咋就这么能吃呢?

好在咱家养得起你,不然普通人家,早让你吃穷了。”

朱樉傻笑了一声。

马皇后看了朱元璋一眼。

朱元璋立刻明白,站起来踱步,说:

“昨天听你说了封王的弊端,爹想了一宿,也没想出办法。

一方面希望百姓安居乐业,一方面又不想让老朱家的后人吃苦。

想了一晚上,没想到好法子。

现在,让你们几个想想,有什么主意。”

朱樉一听就明白,这话是问自己的。

几个弟弟,满脑子都是吃喝玩乐,根本想不出。

朱标要是有主意,早就和老朱说了。

朱樉想了想,组织语言,说:

“爹,我知道您为老朱家的后代想得很远。

您要封我们几个为王,一是掌控兵权,把兵力集中在老朱家手里;

二是想把我们分到边关重镇,替大哥守边境。

毕竟,外人哪有自家人可靠,对吧?”

朱元璋点点头,对老二能看出自己心思,并不意外,反而欣慰。

朱樉接着说:

“爹,您何不换个思路,把我们分封到境外呢?”

朱元璋一惊,盯着朱樉。

此时的朱樉,收起了平日的小心,身上多了一股上位者的气势。

这种气势,说不清道不明,但朱元璋感受到了。

平时,他用威严让臣子乖乖听话。

没想到,今天在二儿子身上,也看到了这种威势。

朱樉的克隆体,好歹也是火祖。

虽说“人祖”这名头有些水分,可毕竟是第一个带人类走向文明的祖先。

他身上的威势,比一个普通皇帝强得多。

朱元璋没想到,自家儿子还有这种气质。

要不是知道老二一直生活在皇宫,他还以为老二在密谋造反。

不过想想,老二从小没离开过自己眼皮子底下,造反是不可能的。

既然不是造反,那这股气势就是天生的。

难道真有人天生就是皇者?

朱元璋再次看向朱樉。

此时的朱樉,站得笔直,自信从容,还带着一丝威严。

朱元璋心想,将来老二的成就不会低。

可惜他出生晚了,不然凭这股气势,只要施政没问题,将来也会是一位明君。

朱樉不管老朱心里怎么想。

他只想把自己的想法全说出来。

至于老朱同不同意,都无所谓。

反正他是老朱的儿子,老朱还能杀了他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