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庆王归京
刚下早朝,庆王归京的消息便传入宫中,得皇帝召见后,于御书房叙话许久,出来后便直奔凤仪宫
万皇后早已经等候多时,母子团聚实为不易,自从庆王封王后,便被外派了封地,已经多年未曾回京,这一次辽东大捷,又逢皇后寿辰,经过万皇后请恩,才准许庆王回京贺寿,一见面母子俩有说不尽的话,庆王在凤仪宫待了大半日之久也迟迟不愿离去
英国公府
昨晚折腾了大半夜,第二天睡醒整个身子还是酸酸的,有些犯懒,但还是努力的挣扎起来了
洗漱后,用完早饭走出院子,却没有看到宋琰的身影,往常这个时候小妮子会过来缠着她一起玩闹的,今日却许久未见
带着好奇的心思,窦昭去了宋琰的住处,还是没有看见其身影,于是问了院子里的下人,才得知宋琰一大早就去了窦明的房间
这才让窦昭想起来窦明还在府上,昨天被入宫和准备寿宴一事缠身,回来后又直接……差点就忘了
本来想着由自已牵头让窦明与宋琰认识一下,倒是没想到两人自已便相处的不错,窦昭很了解宋琰的性子,若非她喜欢相处的,是断不会主动去找的,虽然窦明的性子也是个好相与的,但窦昭还是不放心的想去看看
随后,窦昭找到两人后远远的观望着
“窦明,我记得你昨日同我说嫂嫂是看着你长大的,那你跟我说说嫂嫂的事呗!或者你们在一起都玩什么!”宋琰激动的看着窦明道。
闻言窦明有些不知所措,思索一番后又不知道从何讲起,宋琰见状也不催促,只是用大眼睛注视着窦明,满怀期待的等待着
过了许久后,窦明才开口道“我有记忆的时候,姐姐常常喜欢抱着我,常常夸我可爱,我和姐姐都很喜欢母亲做的桃片糕,每每做好后,母亲会把糕点递给我,而我会递到姐姐嘴边,姐姐喜欢带着我一起荡秋千……”
开口之后便是滔滔不绝,边说着脸上的笑意便更深,宋琰也能感觉到她们童年在一起的快乐,似乎自已也感受到了姐姐怀抱的温暖
从小,宋琰便一直贴身带在蒋惠荪身侧,有记忆起,在宋琰眼中,娘不喜欢父亲,父亲更是对娘冷眼相待,既然娘不开心,那在宋宜春面前,宋琰也不曾叫过他父亲
记忆中,府中只有自已一个孩童,无人作伴,只能自娱自乐甚是冷清,看到娘早晨练枪,崇拜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自已也就把精力都投入到练武之中,娘时常提起宋墨宋琰直到那是自已从未谋面的哥哥,深夜时宋琰也曾看到过娘对哥哥还有舅舅的思念
娘说哥哥是个少年将军,同舅舅征战沙场很是厉害,宋琰的心中是崇拜的,但若是可以选择,宋琰希望哥哥可以陪着自已成长,就像窦昭陪着窦明一般
此时,窦明察觉到宋琰情绪的变化,于是关心道“怎么了吗?可是我说错什么了?”
“没事儿,我只是在想若是哥哥能陪着我长大,是不是也像明儿你说的这般美好”宋琰回过神来道。
看似大大咧咧毫不在意的女孩儿,有时候心思却是无比细腻的,没被察觉到,并不代表没有,想来有时候故意跟自已的哥哥对着干,不过是想更多的亲近些
窦昭闻言眼睛有些酸酸的,原本以为兄妹二人分别这么多年感情竟然还能如此深厚,很是不易,但在妹妹心中却是藏着许多的落寞
看着窦明在安慰宋琰,窦昭便没上前去,只是默默的离开了
灶房
窦昭特意去问了蒋惠荪宋琰最喜欢吃什么糕点,于是让人准备材料,既然曾经缺失的无法弥补,那今后就要多做一些
当然,不只准备了宋琰最爱的白玉糕食材,窦昭还让人采买了些桃片糕的材料
两样糕点,让窦昭在灶房中忙活了许久,出炉后,窦昭挨个尝了一下,还好味道不错,于是面带笑容的端着两盘糕点准备送去窦明的院中
走到半路便看到了从窦昭房间方向走过来的窦明与宋琰,看到窦昭后,两人立马上前
“姐姐,我们刚刚去找你,但屋子里没人”窦明看着窦昭道。
“嫂嫂!这是给我们做的吗!”宋琰看向窦昭手中的糕点高兴道。
窦昭见状道“是啊,都是你们的最爱,明儿的桃片糕还有琰儿的白玉糕,走!去那边的亭子坐下来吃”
说完,两人纷纷从窦昭手上接过盘子,然后拉着窦昭一起去亭子里坐下吃糕点
坐下后,两人同时各自在盘子中拿了一块糕点递向窦昭,看着眼前的两块糕点,窦昭笑着分别咬上一口
随后两人才心满意足的吃着手上剩下的糕点
“明儿,你也尝尝白玉糕,真的很好吃”宋琰率先将盘中的糕点递向窦明道。
窦明见状吃了一块,随后又将自已盘中的桃片糕推向宋琰道“白玉糕很好,我很喜欢,桃片糕也很好吃,你尝尝”
两人互相分享着自已喜欢的糕点,笑容一直挂在脸上久久不退
吃完糕点后,在府上有些无趣,于是窦昭带着两人一起去街上逛一逛,只带上素心素兰随从,陆争见状放心不下也跟着一起上了街
虽然在京都不会有什么危险,但小心些总是好的
一行人逛了许久,宋琰拉着窦明左看看右看看,对什么都很好奇,这些年蒋惠荪很少带宋琰出门,许是出于对差点失去的孩子保护心理,但这也使得宋琰的童年少了许多趣味,好在是个开朗的孩子
窦昭跟在两人身后看着她们玩闹,想要什么直接买下来,逛了许久后,窦昭带着她们一起去茶馆坐下来听说书休息一下
此时说书人讲的正是少年将军宋墨的故事
“话说英国公府的世子当是将星落入凡间,仅仅十岁便已经在战场上厮杀了,征战十余年无一败绩,要说宋墨宋世子的传奇离不开他的舅舅定国公……”说书先生津津有味的说着
宋琰在旁听得很是认真,窦明亦然,虽然两人都听过这些事迹,但从说书人口中稍加描绘的说出来,更加有画面感,一时间两人都沉浸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