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一同抄书
“明妹妹!”
“明儿!”
两人立即走到窦明面前,窦昭更是直接上手捧住窦明的脸轻轻揉了揉
“昭姐姐!你怎么来了?母亲也来了吗?”窦明眼中泛着亮光期待道。
下意识的伸手握住在自已脸上的窦昭的双手
原本沉浸在姐妹相聚的喜悦之中的窦昭,突然察觉到手上的异样,反手抬起窦明的双手,原本光滑的小手,指端却密密麻麻的都是针孔,有新伤也有结痂的旧伤
一旁的苗安素见状也愣住了
“明儿受苦了,姐姐来晚了”窦昭眼中的心疼像是要溢出来
窦昭抱住窦明久久不想放开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明妹妹,府上可是有人欺负你”苗安素在旁担忧道。
窦明闻言急忙解释道“不是的,这伤是我自已愚笨,女红练得不好,总是扎手,娘也是为我好,等我把女红练的熟练些,我给安素姐姐,昭姐姐,璋如姐姐还有母亲都绣个手帕如何?”
“练女红也不是这么个练法,手都伤成这样了还要被罚抄书,这王映雪对自已亲生女儿竟能下如此狠心!”苗安素愤愤道。
“没事的,已经抄完三遍了,马上就抄好了”窦明笑着安慰两位姐姐道。
“明儿,剩下的就交给姐姐们,来,这是姐姐给明儿带的糕点,先去一旁休息休息吃些东西”说着,窦昭从袖口中拿出一盒糕点放到窦明手上
拿起已经抄好的女戒,仔细观察临摹了一下
窦明好奇的凑上前不禁惊叹道“哇!姐姐好厉害,跟我写的一模一样”
一旁的苗安素也默默拿起毛笔,临摹起来十分顺手,常年经营商铺,对识人辨字迹都很灵敏,随手一写便有七八分相似,足以以假乱真
窦明在一旁乖乖的吃了两块糕点便闲不住的走到桌前帮两位姐姐磨墨
有了窦昭苗安素的加入,抄写速度非常迅速,外面天才刚黑,便抄完了七遍女戒,加上窦明抄好的三遍刚好十遍
窦昭放下毛笔,将抄好的整理在一起,仔细检查了一下,应该不会露馅,想来王映雪也不会细看,满意的将其放到一旁
而窦明不知道什么时候趴在窦昭腿上睡着了,窦昭见状嘴角泛起笑意,缓缓挪动身子,苗安素也过来帮忙,两人慢慢将窦明抱到床榻上,掖好被子
王映雪屋内
“夫人,小姐的晚饭……”
“该让明儿长长记性,一顿不吃不会有事”王映雪没等身边嬷嬷说完便直接道。
“是”嬷嬷见劝不动只好忍下心不再多言
第二天一早
窦明醒来,起来看向屋子,没见到姐姐们有些失落,看到桌子上抄好的女戒,有些责怪自已,昨日竟然睡着了
刚拿起桌上的女戒,突然桌子上掉了一张纸,窦明见状蹲下身子捡起纸条
“明儿,这几天姐姐们都在京城,等花灯节那天,姐姐偷偷带你去看花灯,到时候乖乖在房间里等姐姐”
看着上面的内容,窦明开心的跳起,小心的将纸条藏了起来,不能被王映雪发现
藏好之后,窦明开心的抱着抄好的女戒出了房门
英国公府
窦昭进京宋墨第一时间便得到了消息,但宋墨并没有着急去见,他知道窦昭有她想做的,自已只需要保护她的安全即可,所以只是派人暗中保护着
虽然目前两人并无仇敌,在京城也不会出什么事,但小心些总是好的
这几日辽东地区动作不少,而且与庆王那边似乎有着不少的联系,这些消息都让宋墨有些不安,想来这短暂的平静快要打破了
辽东边关
“萧哲王子,你我合作许久,这些年暗中开边境贸易,我这边也冒着很大的风险,难道萧哲王子连这点力都不愿意出吗?”庆王暗中来到辽东边境与辽国王室协商密谋
对面沉默许久皱眉道“此事事关重大,我虽是王子但也决定不了,等我上禀父汗再给庆王答复”
“三王子在犹豫什么?这是双赢的,经过这么多年平海患,国库早就空虚了,根本经不起再战,此时,若你们出兵,本王也会帮你们,即使朝廷派兵过来,也迟了”庆王见状再次开口道。
“那庆王要的是什么?”萧哲王子抬眼看向庆王眼中满是警惕道。
“等贵国出兵拿下边关这几处城池之后,我要这处关隘,其余的都归贵国所有,如何?”庆王打开手中的地图,用手指反复圈出一块地方
萧哲也不是傻的,看了一眼便知道庆王的图谋,但萧哲并不在乎,只要不危害辽国的利益,萧哲便没什么顾忌的
“好,期待与庆王殿下的顺利合作”萧哲王子应下了这次合作并高兴举杯
庆王见状也拿起桌上的酒杯预祝合作顺利
屋外,纪咏身披狐裘站在雪地上,望着空中飘落的雪花,静静的等候许久
直到庆王出来,纪咏才开口道“辽东事了,我该回去了”
这些年他帮助庆王在辽东建立商业据点,通过控制贸易渠道等手段为庆王积累了大量财富。出谋划策规范当地的集市,从各方商贾处获取丰厚的利润,以此来打造庆王的经济根基。
在军事方面,纪咏也参与其中。他协助庆王在辽东暗中操练士兵,通过拉拢和提拔一些对庆王忠心的将领,逐步构建起一个相对独立的势力范围。
庆王很欣赏纪咏的能力,尊称其一声老师
“老师怎么突然要回京?”庆王闻言不解道。
“这里我该做的已经做了,不需要我一直在这里,有事的话传信即可”
庆王见状也没再挽留,表面上派人送纪咏回京,实际上暗地里派了很多人监视纪咏 一旦察觉不对,立刻扣下
虽然庆王很信任纪咏,但信任有时候是不可靠的,纪咏知道的事太多了,一旦其叛变,对庆王来说是杀身之祸
与此同时,天灾防不胜防,连日的暴雨使得河口决堤,各个受灾州府纷纷上报京都请朝廷下放赈灾款
皇宫中,皇帝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奏折,竟有大半都是要钱的,令人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