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
大年三十,大名府军政自治区处处张灯结彩,笑语欢歌,人们心心念念的年味儿较往年显得格外浓烈。
以板仓晃为首的6名日本浪人被处以鞭刑的消息传开,市民们欢呼雀跃,尤以妇孺老幼为甚。以至于吃罢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到一起,妇女们怀抱起婴儿,都能信口哼上一段顺口溜当做摇篮曲:“一鞭子啪、二鞭子啪、三鞭子嘭一下,小鬼子屁股开了花,细伢子做梦都笑哈哈,笑哈哈!”
《自由之声》报社还特意在已开辟的报纸专栏内配上了几幅黑白照片,将板仓晃等人被三鞭子打得皮开肉绽并失去意识的惨状公之于众。
一时间,上至军政要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从大年三十开始,鞭炮声和欢呼声几乎就没有停歇过,将农历丁丑年春节的喜庆气氛烘托到了极致。
随着《自由之声》专栏记者的深入报道和现场目击者的描述,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俨然成了大名府民众眼中的巾帼英雄。春节期间,各行各业的代表及普通市民们,无惧风雪,带着各式礼品,纷纷赶到刘公馆,既是前来给刘春霖拜年,也是想一睹何氏姐妹的风采。
对于民众的热情,刘春霖与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深表感谢,对大家送来的礼物则一概予以谢绝。而面对大多数热心市民放下礼物转身就跑,实在无法退还的,刘春霖就让管家杨安喜专门登记造册,集中送往自治区福利院,接济家境贫寒者。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主要习俗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舞龙舞狮等。“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这一天的习俗丰富多彩,体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
在大名府,“元宵节”有张灯观赏的习俗,因此也称为“灯节”、“灯夕”。从正月十三日“上灯”开始,市面上就会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十四日为“试灯”,各区纷纷搭建起灯棚、鳌山、牌楼等;十五日为“正灯”,各种表演和活动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十八日的“落灯”。
“元宵节”当晚,皇城大道上烟花璀璨,灯火辉煌,赏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等各种表演和活动异彩纷呈,好不热闹。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兴致勃勃徜徉在彩灯高挂的皇城大道中央,意兴阑珊。何雪媛3岁的儿子“小糯米”则被眼花缭乱的各式花灯及表演活动所深深吸引,在一旁兴奋地大喊大叫,手舞足蹈。
“哟,这不是咱们的巾帼英雄何小姐吗?”有眼尖的市民认出了何雪媛、何冰娇姐妹。
“真的是她们,太好啦!”
“你们姐妹俩是咱们大名府的英雄啊!了不起!”
热心市民们相继围拢上来,朝姐妹俩纷纷竖起大拇指。
“谢谢你们,谢谢。”眼见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何雪媛赶紧抱起儿子“小糯米”,示意何冰娇离开此地。
正当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挤过人群,转身要离开时,几个游手好闲者挡在了她们面前。
“巾帼英雄何小姐,你就是用头上戴的这枚簪子刺瞎日本人眼睛的吧?”年龄稍长点的指着何冰娇头上的玉簪问道。
“能不能取下来再演示一遍,让我们哥几个瞅瞅呗?”
何雪媛冲眼前这几个人笑了笑,说:“不好意思,太晚了,孩子要回家睡觉啦!”
“不急不急,就一小会儿,教教我们怎么做到的就成,也好叫我们日后再遇到日本人该怎么做。”
“这有啥可演示的?你们又不是日本人。”何冰娇没好气地说,顺手拉起姐姐就走。
“就是这个东西吧?哈哈。”其中一人抬起右手就去拔何冰娇头上的碧玉簪。
“放手。”人群中突然伸出一只手来,一名女子的身影倏然闪现,紧紧抓住了此人欲伸向何冰娇的右手,顺势一拧,就将他的右手拧至身后,紧跟着,这名女子又朝此人左膝关节处猛踹一脚,把他放倒在地。
“雅馨。”何冰娇大喜过望,一把搂住苏雅馨。
其他几个游手好闲者见眼前这个模样俊俏的年轻女子身手矫健,估摸着哥几个都不是其对手,连忙扶起倒在地上的同伙,蔫不唧儿的跑开。
“好巧啊!雅馨,你也是来看灯的吗?”何雪媛见这几人跑远了,心下欢喜,赶忙上前与苏雅馨打声招呼。
苏雅馨说:“雪媛姐好,我跟我哥一起来的。”一边说着,一边跟“小糯米”逗玩起来。
正说着,苏幕遮带着铁军大刀队的几名士兵从人群中挤了过来。
“这么巧,碰到你们几个,”何冰娇见到苏幕遮,一把挽住他的胳膊,无比欣喜,说道,“你们不是一直都在训练吗?”
“其实我哥他们几个始终都在暗中保护你们的,刚刚在那边有人喝醉酒闹事,我哥他们留在那里处置,又怕你们走散了,就让我赶紧先跟过来。”苏雅馨抱起“小糯米”,说着。
何雪媛满心欢喜,连连说:“辛苦啦!谢谢你们啊!”
何冰娇朝苏幕遮胸口捶了一拳,嗔怪道:“可以啊!原来你一直都在跟踪我们,为啥不早点现出真身?”
“这都是玉帅安排的,”苏幕遮呐呐说道,“自从光陆大戏院门口那次事件后,玉帅怕日本人报复,就安排我们大刀队的弟兄们轮流保护你们。玉帅还特意叮嘱,叫弟兄们暗中相随,生怕你们知道后反而感到不适。”
“怪不得这些天我家附近总有陌生人来回晃悠,原来是士兵兄弟们啊!”何冰娇紧紧搂着苏幕遮的胳膊,说道。
“是我们。”旁边的大刀队士兵们说。
何雪媛听说这一切都是“玉帅”冯圣良的精心安排,心中感激不尽,对苏幕遮说:“难为玉帅啦!也辛苦你们了。”
说完,何雪媛又转身朝何冰娇说:“小妹,很晚了,咱们赶紧回家吧,也好让苏幕遮他们早点回去休息。”
“走吧,小糯米,小姨送你回家。”苏雅馨背起“小糯米”,拨开围观的人群,径直朝前走去。
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则在苏幕遮和几个大刀队士兵们的护送下,紧跟在苏雅馨身后,穿过灯火璀璨的皇城大道,返回刘公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回到刘公馆的时候,见刘春霖的卧室依然灯火通明,隔着窗户,姐妹俩依稀可见父亲年迈的身影在光影中不停地闪动。
何雪媛赶紧将早已熟睡的儿子送回自已的卧室安顿好后,与妹妹何冰娇一起,轻轻走进父亲刘春霖的卧室。
“回来啦!”刘春霖正站在床头柜前,手捧夫人何氏的遗像不停地擦拭着,见何氏姐妹俩推门进来,示意她俩坐到靠窗的书桌旁,说,“先坐那儿吧,我有话跟你俩说。”
刘春霖小心翼翼地将夫人何氏的遗像重新挂到墙上,仔细端详着,照片是黑白的,还是当年在北平东交民巷附近洋人开设的照相馆里,美国人汤姆逊专门为夫妻二人拍摄的。照片一共有两张,还有一张是刘春霖夫妇的合影照。遗像用的是何氏的半身特写,照片中的何氏二十出头的年纪,留着齐耳短发,眉清目秀,身着清新雅致色调的民国女子服饰,斜倚着上半身,微笑着凝视正前方,神态中透露出含蓄的端庄,既有着传统的韵味,又不失时尚感。
对于这张照片刘春霖夫妻俩非常满意,在刘春霖心目中,还没有哪个女明星能比得上自已的妻子,用他的话说就是:“有她那么美,就没她那么雅;有她那么雅,就没她那么耐看。”
照片正对着的书桌上,放着何雪媛的那两枚戒指,一枚红宝石戒指和一枚蓝宝石戒指。
“本来想着能找个合适的时机,跟你们兄妹三人说说你们母亲的身世,可你大哥一直没有音讯,”刘春霖见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望着桌子上的两枚宝石戒指困惑不解,便轻轻退回桌前坐下,拿起那枚红宝石戒指,说道,“光陆大戏院前日本浪人砍人事件发生后,想必这些日子里,你姐妹俩对这两枚宝石戒指的来历很好奇吧?”
“我们一直没敢问您,那天在光陆大戏院前,那几个疯狂的日本浪人为啥一看见这两枚戒指就老实了呢?”何氏姐妹俩连连点头,说道。
“这就对了,”刘春霖又拿起那枚蓝宝石戒指,朝何雪媛说道,“还记得你跟方晓念结婚前,我跟你和你大哥说起过这枚蓝宝石戒指吗?”
何雪媛点点头,说:“记得,您当时说,这枚蓝宝石戒指好像是日本德川家族的。”
刘春霖微微颔首,说道:“当时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现在可以完全确定了,这枚蓝宝石戒指正是日本德川家族的,而这枚红宝石戒指嘛,是日本橘氏家族的。”
听刘春霖这么一说,何雪媛、何冰娇姐妹俩感到十分震惊,这枚红宝石戒指明明是自已的母亲留下来的,怎么就成了日本橘氏家族的呢?
“千真万确,这枚红宝石戒指的确是你们的母亲留下来的,”刘春霖轻轻叹息了一声,说,“你们的母亲真实的身份是,日本橘氏家族的后人。”
在日本,贵族姓氏指的是源于古代贵族、武士阶层的姓氏。在日本历史上,贵族姓氏通常是由皇室、贵族、武将等社会上层人物所使用,并世代相传。在日本的封建社会中,姓氏是一个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许多贵族姓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日本十大最尊贵的姓氏包括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丰臣氏、菅原氏、大江氏、近卫氏、九条氏和在原氏。这些姓氏不仅代表着家族的历史与文化,更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尊贵与和谐。
橘氏,是日本平安朝大姓,是敏达天皇的后裔。家族在奈良、平安两朝出过许多的公卿,成为显赫一时的名门。历史上常将其和源氏、平氏、藤原氏并称,是日本古代四大氏族之一,但是后来与藤原氏争权失败便没落,在日本战国时代时几乎绝嗣。
这时的橘氏,出现了第二位影响家族命运的女性,那就是橘嘉智子。橘嘉智子是奈良麻吕的孙女,以殿上人之女的身份入宫,得到宠幸,成为了嵯峨天皇的皇后被尊称为檀林皇后。与藤原氏一样,橘氏也利用天皇亲家的身份,积极扩张了势力,并且进一步升任公卿,进入权力中枢。后来檀林皇后生下了政良亲王,并且成功即位为仁明天皇,檀林皇后之兄橘氏公便利用天皇外戚的身份主宰了朝廷,可谓呼风唤雨。虽然在这期间发生了橘氏旁系橘逸势的承和之乱,橘氏的势力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削弱,但是在檀林皇后在世的这一段时间,橘氏的地位还是十分稳固,并且逐渐变强的。
但是,随着檀林皇后的过世,和仁明天皇的驾崩,藤原家再次成为了天皇的外戚,并且逐步完成了摄关政治的结构。相反,橘氏一门缺少进身的条件,又没有杰出的一门首领带领橘氏进行复兴,所以橘氏一门从公卿的位子慢慢的下降,而到永观元年之后,再也没有出现过橘氏的公卿,橘氏的后裔彻底变成了中下级贵族,远离了权利中枢。
在日本,橘氏是第一例赐给女性的姓氏,后来与皇家和权臣通婚,成为名门望族。虽说橘氏家族在战国时代逐渐没落了,但是橘氏家族的后裔中,女性的地位仍然非常高,她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要高于男性。刘春霖的夫人何氏原名叫橘原美穗,是檀林皇后橘嘉智子的后裔。
晚清德宗光绪三十年,刘春霖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旋被派往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深造。
在东京法政大学深造期间的刘春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风流倜傥,总是能吸引众人的目光,这些人当中就包括橘原美穗。
橘原美穗当时刚满19岁,天生丽质,清纯脱俗,身边贵族子弟云集,追求者众多,但橘原美穗偏偏喜欢上了比自已大十岁的刘春霖。
腹有诗书气自华,贵为晚清状元的刘春霖,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即使是在东京法政大学留学时,也经常废寝忘食,手不释卷,对日本人文历史的熟悉程度以及在专业知识方面的独到见解,常常让日本教授也自愧弗如,更使那帮贵族子弟们汗颜。
漂亮的女子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橘原美穗的美,是外表与内在的高度结合,漂亮而优雅,美丽而端庄。
受刘春霖的影响,身为檀林皇后橘嘉智子后裔的橘原美穗疯狂迷恋上了中国古诗词,尤其对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情有独钟。
通过刘春霖的言传身教,橘原美穗既领略到了中国古诗词里的美,如痴如醉,又对李煜的“虞美人”所表达出的哀婉凄楚、悲愤无奈的情感仿佛感同身受。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以李煜词和毛文锡词为正体,李煜词为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文锡词为双调五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十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变体。代表作有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和《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等。
虞美人词牌名的来历与西楚霸王项羽和虞姬的故事密切相关。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项羽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与宠妾虞姬夜饮。忽然听到楚歌四起,不禁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感到大势已去,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消玉殒。这就是秦末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
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后人为了纪念虞姬的忠贞,便以“虞美人”为词牌名。 其实,词牌名作为词的一种制式曲调的名称,大约有八百七十多个(包括少数金、元词调),但是词的内容多数已与词牌的意义无关。从北宋开始,词人在词牌之外,往往另加题名或序言以说明词意。至于各词牌的出处,只有少数是可以考证的,绝大部分已无法弄清其来历了。
唯独“虞美人”词牌名是后人为了纪念虞姬的忠贞而得名,既表达了对虞姬和那段历史的缅怀,同时也承载着对凄美爱情和英雄末路故事的记忆。
光绪三十三年,刘春霖学成回国,感性大于理性的橘原美穗不顾家人阻挠,毅然决然追随着刘春霖一起返回北平。次年,两人在北平举行了结婚典礼,橘原美穗也正式改名为何美穗。
刘春霖与何美穗的结合,从某种程度上说也算得上是老夫少妻,毕竟两人年龄相差了整整十岁。但二人郎才女貌,琴瑟和谐,婚后,夫妻俩恩爱有加,羡煞无数同僚。
两人结婚七年,何美穗相继为刘春霖生下了一儿两女共三个孩子,最小的孩子何冰娇出生时,因产后大出血,虽经北平协和医院全力抢救,仍无力回天。三天后,何美穗,确切地说是橘原美穗,带着对亲人和故乡的无限眷恋离开了人世。
而此时的刘春霖,还身在山东曲阜,第二次代表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主持孔子“大成节”的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