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子们,咱今天聊聊朋友圈这事儿。wx刚火那会,朋友圈可太火了,大家都爱在上面晒生活,工作上有点小成绩、生活里有点小日常,还有自已的小情绪、小想法,
我也跟着凑热闹。那时候时间多,一来二去我也成了天天发圈的一员。
后来gzh成了商家宣传的好地方,再后来dy又火得不行。
有天晚上,我突然想,与其天天在这些平台上浪费时间,还不如多花点时间看书、研究奇门呢。
这么一想,我就想起沃尔森法则,意思是你把信息和钱看重了,钱自然就会来找你,你能赚多少,就看你掌握多少信息。仔细想想,学奇门也是这个道理。
从那以后,我就果断告别朋友圈了。我直接把朋友圈功能关了,还把那些本想用来学习,结果光浪费我时间的 APP 都卸载了。
为啥这么做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刷朋友圈太费时间了,不知不觉,大把空闲时间就没了。而且巨消耗精气神,眼中藏神,看多了近视就是这个原因。
自从放下电视放下手机,我的眼睛度数已经十来年没有增长了。这么多年还是用的这幅眼镜。
第二,我把沃尔森法则用在学奇门上,只要把学奇门和自我反思放在第一位,反思得越深入,奇门水平就越高。
第三,朋友圈里大家分享的,都是想让别人看到的好的一面,和真实生活还是有差距的,时间长了,就觉得没啥意思。
现在,我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学奇门。
看书看累了,就随手翻翻奇门的知识点,然后出去走走,边走边琢磨。
说到散步,在《易经》里叫雷地豫卦,悠闲地走走能让人心情好,特别适合思考。我每天都会专门找个时间,走上两万步以上,在这过程中想想奇门里我弄不懂的地方。
当然,这可不是瞎走,是有计划、有节奏地走,这样更能帮我思考。
我喜欢一变走路一边数数,从1到10,如此反复。这样抛弃杂念,越走意念越集中,于是会产生轻安不觉疲惫。
奇门功法部分会揭秘这个功法,但聪明的宝子们一定会从上面这句话里提取悟出来。
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完善自已对奇门的理解。我总觉得自已还没完全掌握它的精髓,对核心的东西领悟还不够深。
就像《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课》里说的,那些限制我们的,总有一天会被我们看穿;那些阻碍我们的,反而会让我们更有动力往前走。
奇门模拟天道运行,天道变化无穷,我知道对它的领悟没有尽头,但我就是喜欢研究,这个牛角尖我钻定了。
我这人思考问题就爱刨根问底,朋友们总说我有点爱钻牛角尖,不过这习惯也不好说绝对是好是坏。
给你们讲个有意思的事儿。
有一回,一个朋友神神秘秘地拉着我去吃饭,就我们俩,没叫别人。
我心里就犯嘀咕,问他:“不叫上王哥、小雅他们几个一起吗?喝酒带美女助兴多带劲呀,我给小雅妹妹打电话,嘿嘿。”
然而他催我赶紧走,说有事问我。我当时就反应过来,他肯定有啥私密事要跟我说。
到了一家离公司挺远的地儿,他找了个角落位置,点完餐就开始闷头吃,啥也不说。
我一看这情况,心里更确定他要问我私人问题了。
吃到一半,他才好不容易憋出一句:“你帮我看看,我身上有没有注意的地方?”
我也没含糊,毕竟吃人嘴短拿人手短,毕竟我们是干这一行的,我赶紧掏出手机起了一局。这一看,好家伙,7个宫位都不好,就坎宫还行。我直接说:“你腰子是不是有问题啊?年纪轻轻可别不当回事!”
他一听就急了,“滚滚滚”,我当时血气方刚,是可忍孰不可忍,咱小伙子哪能忍,就大喊着说:“我肯定你腰子有问题,我敢跟你打赌!”
“逢辛肯定是石头,我估计是结石。”
因为辛处于长生,所以不严重。
我一激动,声音就老大了,整个饭店都疯狂的笑了起来,我和他灰溜溜的走了,搞得我挺不好意思的,知道这事闹大了。
走到人少的地方,他却异常平静,也没有生气,跟我说:“你这么说话容易挨揍,咱俩熟了你才没事,要是陌生人,你这么说指定得被挨揍。”
然后他才跟我坦白,说自已有结石,问我有没有办法。我想都没想就说:“那肯定得吃含鸡内金啊,我之前结石就是吃这个好的,没几个月就好了。”
学一门学问,想达到特别熟练的程度可不容易,就像庖丁解牛,得长时间积累,还得一直努力。
没达到这个程度之前,犯错很正常,我们得理性看待。
现在学易学的人里,有些人对奇门态度不太好,甚至有人直接就不学了。我觉得人又不是圣人,谁能不犯错呢?
读完《世界上最神奇的 24 堂课》,我就明白了,不是奇门不准,也不是我们达不到高深的境界,而是我们内心不够坚定,或者说不愿意下功夫去达到那个境界。
我们用有限的能力去探索无穷无尽的自然规律,出错很正常,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否定奇门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