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开篇
月色如水,照在大唐都城长安的街头,漠然洒下。夜幕下,街道上行人稀少,偶尔几声马蹄声远远传来,空气里弥漫着初秋的微凉。都城的宁静,看似没有一丝波澜,然而,在这份安静背后,隐匿着一桩让人无法忽视的案子。
狄仁杰在这夜色下,身影显得愈加孤独。他骑马缓缓行驶在街头,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放松。自从收到神秘的密信后,狄仁杰便觉得某种暗流在悄然逼近——一桩诡异的命案,正悄然袭来。
“殿下,前方就是案件发生的地点。”随行的捕头赵德明低声提醒道。
狄仁杰微微点头,眼神深邃,似乎早已看透了眼前的一切。他的目光落在前方的寒冽大门上,那是一座破败的宅院,院内灯火阑珊,隐约可见几名守卫在门口警戒。就在这座宅院中,发生了一起令人费解的命案——一位权贵之家的人被发现死于自家书房,死状惨烈,似乎不仅仅是单纯的杀人,背后更隐藏着无法言说的秘密。
“死者,许国公之孙,许俊峰,年方二十六。”赵德明继续汇报,“死因看似自尽,但尸体上的种种迹象表明,凶手并未完全留手。”
狄仁杰眯起了眼睛,嘴角泛起一丝轻笑:“自尽?这种事,不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他猛地勒住马缰,停在了宅院门前。整个院落的气氛压抑而沉寂,仿佛一切都在等待某个终极的揭示。狄仁杰抬头看了一眼月亮,淡淡道:“夜深了,案件的真相,往往藏得更深。”
赵德明与其他随行之人都屏息凝神,狄仁杰一踏步走入那扇厚重的门,低沉的木门随之轻轻关上。
进入宅院后,房间的气味扑面而来,带着一股浓重的药草味与腐朽的木香。死者的书房里,尸体横陈,然而最让人震惊的不是死者的死状,而是那一片书桌上散落的纸页——纸上写着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符号,似乎是某种预言,或者暗号。狄仁杰没有急于查看这些纸张,而是走向尸体。
“你可曾见过如此死状?”他低声问道。
赵德明沉默片刻,目光扫过死者脖间那道鲜红的刀痕,神情复杂:“这并不像自杀,死者的右手死死握住一枚玉佩,指甲都嵌入了玉中,似乎想要传达某种信息。”
“他生前有过敌人吗?”狄仁杰继续问。
“许家与其他权贵勾结,虽无公开的仇敌,但暗地里不乏矛盾。许俊峰自已也有几分桀骜,曾因言辞激烈与他人发生过争执。”
狄仁杰轻轻点头,开始仔细打量书房内的每一处细节:书架上那本翻开却没有被翻动的书、墙上被手指划过的印痕、书桌旁那本日记本突然消失的几页……种种细节,宛如无形的蛛网,在向他指引着某个未曾被发现的真相。
“赵德明,你去查一查书房外那些守卫,是否有人曾见到可疑人物。”他转身吩咐道,目光渐渐凝重。
这只是开始,案件背后的故事远比眼前所见复杂得多。
狄仁杰的目光在死者的书桌上停留了片刻,转而扫过整个书房。那本已经翻到一半的书,似乎并没有任何异常,但狄仁杰的直觉告诉他,这本书和案件之间必然有某种联系。他轻轻走向书架,拿起那本《易经》,封面略显泛黄,纸张已因时光的流逝而微微发脆。他翻开第一页,接着又翻到中间一章,停留在了一段奇异的文字上——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恃,君王不足信。”
这些话让狄仁杰眉头一皱。此时,他心中有一个大胆的推测——这或许不仅仅是一起家族内部的斗争,背后牵扯的,可能是大唐朝廷的某些秘密。而死者许俊峰的突然死亡,是否正是某种更深层次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赵德明。”狄仁杰低声叫道,“你说,许俊峰在死前有没有接触过什么敏感的政治文件?”
赵德明稍作思索后回答:“许国公家族虽然与朝廷中不少权贵有着牵连,但许俊峰本人并未直接参与朝政。他在家中更多的是与学问和书法打交道,似乎并无明显的敌人。”
“但如果这书房中的《易经》真的是死者留下的线索,或许他所说的‘天变’与‘祖宗’并非仅指个人命运。”狄仁杰沉思道,“而是与整个大唐的命运息息相关。”
赵德明的心头一震,仿佛意识到了某种潜在的危险。“那我们是否要立即向皇帝汇报?”
狄仁杰摇了摇头:“不要急于汇报,某些事情,还是需要从更细微的地方着手。许俊峰并非普通人,他的死亡定然是一个信号。而这信号,必然指向某种更大的阴谋。”
他转身走向屋角,那处阴暗的地方,光线无法照射到的死角。就在这一刻,他突然停住了脚步。死者的床旁,一张旧桌子上放着一只精致的小盒子。盒子表面雕刻着古老的花纹,几乎不显眼,但在这寂静的房间中,它的存在仿佛成为了某种引人注目的标志。
狄仁杰走过去,轻轻打开了盒子,里面放着一枚古铜色的硬币,表面布满了岁月的痕迹。狄仁杰取出硬币,翻来覆去地细看,突然,他的目光定住了——硬币的背面,赫然印着一个奇怪的符号,类似于天干地支中“癸亥”的印记。
“这是什么?”赵德明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解。
“是‘癸亥’。”狄仁杰低语道,“这枚硬币,极有可能是某个秘密组织的标记。”
赵德明猛然回忆起一件事:“之前有人提到过‘癸亥’,据说这是‘阴阳会’的象征,他们自古以来与朝廷暗中有着复杂的关系,专注于研究某种古老的预言和命理。”
狄仁杰点了点头,心中越发确定,这件事远比眼前的死状更为复杂。若果真是“阴阳会”在背后策划,许俊峰的死不仅仅是个人恩怨那么简单,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大唐的未来。
他低头看了看硬币,忽然间想起了某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中提到,若是“癸亥”硬币出现在某个关键时刻,意味着大唐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而这一变革,将由少数人控制。他意识到,许俊峰的死亡或许正是这场变革的前兆。
“继续调查此事。”狄仁杰语气坚定,“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我们的发现。我们必须在这场棋局揭开之前,找出真相。”
赵德明应声而去,房间再次恢复了寂静。狄仁杰坐回书桌旁,目光再次落在那本《易经》上。他翻开书页,心神专注地细读起其中的字句,仿佛那些文字正在向他低语,诉说着一段跨越千年的阴谋。
然而,正当他沉浸在书中的奥秘时,屋外忽然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门外,一名侍卫急匆匆地闯入:“狄大人,有人来报,说是许国公亲自来了。”
狄仁杰微微皱眉,许国公的突然造访,显然不是一个偶然。大唐权贵的风云变幻,往往一举一动都藏着无穷的玄机。他站起身,目光坚定,语气低沉:“告诉他,狄仁杰正等着他。”
就在这一刻,狄仁杰知道,一场关于命运与权力的较量,已经悄然展开。
狄仁杰轻轻摆了摆手,示意赵德明退下。随即,他转身走向屋内的案桌,脑中快速思考着眼下的局势。许国公突然到访,绝非偶然,必定与许俊峰的死有所关联。
门外传来了脚步声,接着,门被推开,许国公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年约五十,面容严峻,头发已微微花白,身上穿着一袭深紫色的锦袍,显得威仪十足。他一踏入房内,顿时感受到空气中的紧张气氛。狄仁杰没有起身,只是平静地望着他。
“狄大人。”许国公一拱手,语气恭敬,却也隐隐带着一丝不安,“在下久闻狄大人智勇双全,今日有此事,实在不敢怠慢,特来一探。”
狄仁杰微微点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许国公的脸庞。他知道,这个面具下,隐藏的必定是一颗心机深沉的政治之心。许国公此番到来,必定不是单纯为了儿子的死,而是有着更加深远的目的。
“许国公,您来得正好。”狄仁杰语气平淡,仿佛是在与一位老朋友对话,“我正准备深入调查许俊峰的死因。既然您来了,不如直接说说,您对这桩命案,是什么看法?”
许国公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旋即又恢复了冷静:“狄大人过誉了,俊峰的死对我们许家而言,确实是一个极大的打击。那孩子虽然有些鲁莽,但从未做过什么出格的事。至于他死于非命,我心中也有许多疑问,倒是希望狄大人能早日查明真相,还俊峰清白。”
狄仁杰没有急于回应,而是缓缓地走到书桌旁,将那枚古铜色的硬币放到许国公面前。许国公的目光瞬间定格在硬币上,脸色微微一变,随后迅速恢复如常。
“许国公,这枚硬币您可见过?”狄仁杰的声音如同一把锋利的刀,直指许国公心中的某个角落。
许国公眼神微闪,勉强挤出一丝笑容:“这不过是一枚古物,何足挂齿。”
“古物?”狄仁杰轻轻挑了挑眉,“那么许国公可否告诉我,‘癸亥’这两个字,您听说过吗?”
许国公的脸色终于有些凝重,嘴角微微抽搐,似乎在努力控制自已内心的波动。狄仁杰观察得极为细致,任何细微的表情变化,都无法逃过他的眼睛。
“癸亥……”许国公缓缓吐出这个字眼,“自然听过。‘癸亥’是天干地支之一,代表着一种时运的交替。我并不清楚它与俊峰的死有什么关系。”
狄仁杰没有继续追问,他的目光依旧沉静,仿佛将许国公的每一个表情都收入眼底。这枚硬币和“癸亥”的关系,必定不简单。看似偶然的字眼,或许早已成为了某个秘密组织的符号,而许国公显然对这一切心知肚明。
“许国公不必急于否认。”狄仁杰淡淡地说,“此事不仅关乎许家的荣辱,恐怕还牵涉到更为复杂的宫廷斗争。‘癸亥’的出现,或许并非偶然,而是一场更大阴谋的开端。”
许国公的眉头紧锁,显然被狄仁杰的话触动了什么。他深吸一口气,似乎下定了决心:“狄大人,既然你如此直言不讳,那我也不再隐瞒了。俊峰的死,的确与一些人有关。甚至,某些高层的权力斗争,已经波及到了我家。”
“哦?”狄仁杰目光一闪,轻声问道,“那么许国公,您所说的‘某些人’,是否指的是‘阴阳会’?”
许国公的眼中闪过一丝惊愕,随即他苦笑一声:“狄大人果然睿智。你既然能从硬币和符号中看到这些,那我也不能再隐瞒了。‘阴阳会’,的确存在。而且,他们的势力,远比你我想象的要深远。”
“‘阴阳会’是一个自古以来就以命理、预言和符号为基础的秘密组织,他们与大唐的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国公低声说道,“许俊峰的死,正是‘阴阳会’的一个牺牲品。他们有一个预言,关于大唐即将经历的变局。而俊峰,无意中触碰到了某个他们不愿揭开的秘密。”
“变局?”狄仁杰心中一震,“难道,这个组织想要借着预言之名,操控大唐的未来?”
“正是如此。”许国公点头,“而更令人担忧的是,‘阴阳会’的幕后支持者,甚至可能在朝廷之中。俊峰若真知道了什么,不可避免地成了他们的目标。”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心中已有了大致的推测。许俊峰的死,表面上看似一桩简单的家族案件,实则背后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而这个阴谋,关系到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命运,甚至可能关系到整个大唐的未来。
“许国公,”狄仁杰缓缓开口,“我会继续调查下去。但在此之前,我需要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关于‘阴阳会’,以及他们可能的支持者,你知道的越多,越能帮助我揭开这层迷雾。”
许国公沉默了片刻,似乎在考虑是否该将所有的秘密都暴露出来。最后,他终于开口:“我知道的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阴阳会’的活动范围不仅仅局限于长安,他们在各地都有势力。至于支持者,宫中的一些大臣,乃至某些皇族成员,可能都参与其中。”
狄仁杰微微点头:“好,我会去调查。但无论如何,这场权力斗争,不会轻易结束。”
话音刚落,屋外又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这一次,不是赵德明,而是另一名捕头匆匆进入:“狄大人,外面来了一封紧急的密信,内容涉及‘阴阳会’的最新动向。”
狄仁杰的眼中闪过一丝异彩,终于,所有的线索开始交织在一起,而背后隐藏的真相,似乎已经露出了冰山的一角。
狄仁杰伸手接过那封密信,信封上并无任何标记,只有一小片淡蓝色的蜡印。蜡印上并未雕刻任何图案,单纯的圆形印记让人无法从中推测出任何信息。但他心中清楚,这封信的到来,必定会带来新的线索。
他轻轻撕开信封,展开纸张。上面的字迹,行云流水,迅速吸引了他的目光。信的内容简短,却充满了意味深长的暗示:
“‘阴阳会’的手,已伸向了朝廷。许俊峰的死,非偶然,凶手已在宫中。”
狄仁杰的眼中闪过一抹寒光。他明白,这封信绝非来自普通百姓,而是某个深知朝廷秘闻的人所写。这个人显然知道一些连许国公都未曾提及的内幕。而“凶手已在宫中”的字句,更加证明了“阴阳会”的渗透力,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赵德明!”他喊道,“立刻通知所有捕头,密切关注宫中所有动向。尤其是与‘阴阳会’相关的任何迹象,绝不能放过。”
赵德明应声离去,狄仁杰则沉思片刻,迅速做出决定:“许国公,您说的那些关于‘阴阳会’的事,似乎涉及到了某些大臣的秘密。为了让案件更加明晰,我希望您能够提供一些线索,尤其是那些可能与‘阴阳会’有联系的宫中人物。”
许国公微微点头,表情严肃:“狄大人,‘阴阳会’的活动一直极为隐秘,连我家族的长老都只知道皮毛。但我知有一位大臣,名叫吴景,长期与宫中的高层关系密切。之前有传言,他在幕后支持过一些神秘的组织活动。而吴景本人与‘阴阳会’的关系,似乎非常紧密。”
狄仁杰的眉头微微一挑,吴景,吴景……他暗自记下了这个名字。这位大臣显然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地位,而他与‘阴阳会’的关系,恐怕是这桩案件的关键所在。
“许国公,您能否告诉我,吴景最近是否有过什么异常举动?”狄仁杰问道。
“吴景……”许国公顿了顿,似乎在回忆,“他最近一直在推行一项叫做‘九宫八卦’的计划,似乎与某些古老的术法有关。宫中有几位高层也参与其中,大家对这件事议论纷纷,但没有人敢直接挑战他的权威。”
“九宫八卦?”狄仁杰心头一震,突然想起了某个传说——在古老的神秘学中,九宫八卦常常被用来预测天命、调和阴阳,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可以改变朝政运势的奇术。若吴景真与‘阴阳会’有所牵连,那么他所推动的这一计划,极可能不仅仅是某种迷信,而是一个涉及权力转移的巨大阴谋。
“既然如此,我就去会会这位吴景。”狄仁杰缓缓说道,目光如剑,“不过,我必须小心行事,‘阴阳会’的势力深不可测,若直接面对,恐怕会有很多未知的危险。”
夜幕再次降临,长安的街道被月光和灯火交织成一幅模糊的画卷。狄仁杰穿上了夜行的便衣,手持一只墨色的扇子,悄然离开了许家。他知道,今晚,他将面对的,是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吴景的秘密,‘阴阳会’的阴谋,以及整个大唐朝廷未来的命运。
一路行至宫中,狄仁杰未曾显露任何异样,只是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吴景的府邸。府门紧闭,但狄仁杰的身影在夜色中犹如幽灵般消失无踪,几乎无人察觉。他轻轻绕过院内的角落,迅速找到了一扇微开的窗户,悄然爬了进去。
屋内昏暗,只有一盏微弱的油灯燃烧着,灯光摇曳,投下长长的阴影。狄仁杰缓步走向内室,他听到从房间深处传来几声低沉的谈话声,似乎在讨论着某个重要的事情。
“你确定,狄仁杰已经开始接近吴景了?”一个低沉的声音传来。
“是的,他已经在许家问过话了。”另一个声音答道,“如果狄仁杰真开始关注吴景,那一切就麻烦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低沉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明显的焦虑。
“照计划行事,狄仁杰不敢轻举妄动。”这个人语气中透着一丝不安,“不过,如果他真发现了什么,那就只能把他除掉。”
狄仁杰心头猛然一震,这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不言而喻——他们似乎已经察觉到自已在调查的进展,而对自已早已下定了决心。显然,‘阴阳会’并不打算放过他,甚至准备在关键时刻除掉这个威胁。
“我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想对我下手。”狄仁杰的眼神变得更加锐利,他悄悄后退,打算在不暴露行踪的情况下找到更有力的证据。
然而,他刚要转身,却突然感到背后有一股凉意袭来——一个身影,已经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了他背后。
狄仁杰的心跳骤然加快,但表面依旧镇定如常。他缓缓转身,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吴景大人,没想到这么晚您还在工作。”
吴景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恢复了平静。他目光深沉,似乎已经察觉到,狄仁杰并非普通的捕快,而是一个足智多谋、深不可测的人。
“狄大人,竟然能够如此悄无声息地潜入我府邸,看来您的本事,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吴景的声音平静如水,但其中的意味却暗藏锋芒。他缓缓从书桌后站起,目光透过窗外的月光,看向狄仁杰,“不过,您深夜造访,是为了什么呢?”
狄仁杰微微一笑,举起手中的扇子轻轻摇动,目光悠然地注视着吴景:“吴景大人,深夜来访,怎能没有理由呢?您在宫中权倾一时,掌握着无数秘密,莫非您不欢迎我来聊聊?”
“‘阴阳会’的事情,您是否知晓?”狄仁杰直言不讳,毫不掩饰自已此行的目的。
吴景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起来,嘴角微微翘起,带着一抹冷笑:“‘阴阳会’?狄大人果然是个聪明人,居然如此直接提起。既然如此,我也不必再遮掩。”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一旁的书架前,随手拉开一格,取出一卷精致的古老竹简,慢慢展开。竹简上刻着一段古老的文字,字迹苍劲有力,仿佛早已经历了千年的风霜。
“狄大人,这段文字,是我们‘阴阳会’的传承之一,传说中,‘九宫八卦’不仅仅是术法,更是能改变国家命运的关键。我们‘阴阳会’并非普通的术士组织,而是借助这些符号和预言,操控朝廷命运的幕后势力。”
吴景缓缓讲述着,眼中闪烁着冷静与自信,仿佛早已准备好面对一切。他话音未落,又继续说道:“许俊峰不过是一个踏入我们禁区的人,虽然他并未真正知晓我们的全部秘密,但他的死,也是我们‘阴阳会’一项计划的一部分。”
狄仁杰心头一震,看来这桩命案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许俊峰的死,并非单纯的偶然,甚至可以说,这一切早已被预谋。
“您说的计划,究竟是什么?”狄仁杰轻轻问道,他的目光不离吴景的脸,试图从中捕捉到任何一丝破绽。
吴景的眼中闪过一抹复杂的情绪,仿佛在思索着如何继续下去。他缓缓开口:“大唐的命运,即将面临一次巨大的转折,而‘阴阳会’的任务,就是引导这次转折的方向。我们的预言早已揭示了一个即将到来的帝王变局,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整个大唐将步入混乱之中。许俊峰的死,不过是我们为确保计划顺利进行的必要牺牲。”
狄仁杰的脑海中轰然作响,帝王变局?这意味着什么?如果‘阴阳会’真能预测并操控朝廷的未来,那么他们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一些宫廷斗争,而是关乎大唐的命运。
“你们的计划究竟是如何进行的?”狄仁杰的声音变得更加沉稳,“你们是如何能做到预测这些变化的?”
吴景并未急于回答,而是转身从一个暗格中取出一枚古老的符印。这符印呈半月形状,中央镶嵌着一颗如同流星般的蓝色宝石,散发出微弱的光辉。
“这是‘阴阳会’的核心符印,名为‘天命符’。”吴景缓缓说着,“它可以通过‘九宫八卦’的阵法,揭示出未来的部分端倪。根据这些预测,我们选择了朝中某些关键人物,操控他们的决策,借此来实现我们的目的。”
狄仁杰眼中闪过一丝警觉:“你们的目的,难道只是为了权力?”
吴景的眼中闪过一抹冷笑:“权力?权力不过是手段,真正的目标,是掌控大唐的未来。若没有我们的干预,朝廷将会走向分裂,最终土崩瓦解。而我们,正是为了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狄仁杰沉默片刻,他的心中掀起了波澜。若‘阴阳会’的预言和计划果真如吴景所言,那他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谋杀案,而是一次关乎整个国家命运的巨变。而这一切的背后,居然有人愿意为此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你们若真是为了国家的未来,怎么可以以牺牲无辜生命为代价?”狄仁杰冷冷地说道,眼神如锋利的刀刃,“你们的‘预言’不过是自私的阴谋,你们不过是在操控他人的命运,利用他们为你们的野心服务。”
吴景并未生气,反而露出了一丝似笑非笑的表情:“狄仁杰,看来你是一个极为理想主义的人,然而你也知道,朝廷的命运并非只依赖一个或两个人的选择。真正的大局,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控。若是朝廷无法及时完成这场变革,恐怕整个大唐都会陷入一场血腥的斗争,而这一切,早已注定。”
狄仁杰心中一凛,突然意识到,自已面前的这场斗争,远非个人之间的较量,而是一场关系到帝国未来的深层博弈。‘阴阳会’的计划已经悄然开始,而自已,正是其中无法避免的变数。
就在此时,屋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似乎有人靠近。吴景的脸色微微一变,目光警觉地看向窗外:“狄大人,看来你今晚的探访,注定不会那么轻松。”
话音未落,房门猛地被推开,几名黑衣人迅速闯入,迅猛地朝着狄仁杰扑来。他们的动作如风,迅速而致命,显然是经过精心训练的高手。
狄仁杰心头一沉,知道局势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吴景显然早已做好了准备,面对这样的敌人,他一时间也未必能轻松应对。
“看来,你们是决定动手了。”狄仁杰微微一笑,目光如电,“不过,今晚,谁能胜出,还未可知。”
随着黑衣人的逼近,狄仁杰开始准备应对这一场生死较量,而“阴阳会”的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接下来的局面,将会更加扑朔迷离。
狄仁杰的眼神变得凌厉,他迅速评估着眼前的局势。黑衣人迅猛逼近,显然每一个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身手不凡的刺客。此时此刻,狄仁杰并未慌乱,反而更加冷静。他的目光紧紧锁定着那些来者,判断着敌人的意图和行动轨迹。
“看来,我今晚是无法安然无恙了。”他轻声自语,脚步迅速而稳健地后撤。狄仁杰心知,如果与这些黑衣人正面硬拼,自已虽然能应付一时,但在这狭窄的空间中,敌人数量远超自已,必然不利。因此,他迅速调整策略,准备寻找机会反击。
黑衣人毫不犹豫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身形如同鬼魅般迅速。一名黑衣人手持双刃短刀,狠狠朝狄仁杰的肩膀刺去,另一名则出其不意地从侧面发动突袭,刀锋犀利直指狄仁杰的腰间。
“你们果然不会手下留情。”狄仁杰冷笑一声,挥动手中的扇子,顿时一股劲风扑面而来。他巧妙地转动手腕,借助扇子上的力量,硬生生化解了对方的攻击。与此同时,他迅速向旁边跃开,脱离了短刀的攻击范围。
狄仁杰心中冷静如常,他并不急于反击,而是迅速寻找有利位置,躲避黑衣人的攻击,同时思考着如何翻转局面。他知道,这些刺客并非无脑的凶手,而是有着明确目的的杀手,每一次出招都隐含着极高的杀伤力。如果单纯靠武力硬碰硬,结果无疑是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