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安远侯府
发了通小脾气后,朱景昀答应她不胡来了,林湘月决定再相信他一回。
她将签到奖励领了,一颗黑色的丸药“九阳益气丹”便出现在她手心。
九阳益气丹:人参、黄芪、当归等九味药材,依古方配伍,再以九阳恒温慢熬凝炼。男女服用,均能充盈元气,畅通经络,提升脏腑。
取来温水,将丸药扔进去搅拌一通,给他倒了半杯,自已小口小口抿了半杯。
“这是什么?”
“九阳益气丹,补气的。”
不得不说,系统真是太棒了,每个任务简单得要死,奖励都跟白送一样,效果还嘎嘎好。
半杯喝下去,整个人真的状态都不一样了,腰不酸腿不软了,食欲还强了一些。
她感觉自已能吃两大碗。
于是,洗漱过后。
林湘月稍稍用了御厨做了早膳后,觉得嘴巴没味,嘴巴馋得慌。
朱景昀便吩咐卫钧去寻来当地小食“洗手蟹”,给她吃。
给她介绍了《临江府志》上地方小食,洗手蟹的由来,或许可以满足她的味蕾。
府志记载:
临江府,襟江带湖,蟹肥鱼鲜,其中“洗手蟹”一味,风味独特,闻名遐迩。
这“洗手蟹”,以盐、酒、醋、姜、茱萸等调料悉心腌制螃蟹,成菜酸辣开胃,滋味悠长。其由来,有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
话说,临江府有位王婆,擅长烹饪,在渡口旁经营小吃摊。一日,几个渔家汉子刚捕得一篓肥蟹,想在王婆处加工。不巧,炉灶损坏,无法蒸煮。渔家汉子们着急尝鲜,王婆灵机一动,将螃蟹洗净拆解,放入盆中,撒上盐巴,浇上自家酿的米酒去腥,又倒了些陈醋增添风味。
王婆搅拌均匀,让螃蟹充分吸收调料。渔家汉子们半信半疑地尝了一口,瞬间被那酸辣鲜美的滋味征服,纷纷竖起大拇指。众人吃得畅快,连手指都吮得干干净净,有人打趣:“这吃蟹简便,吃完洗手就成,不如叫‘洗手蟹’。”
消息不胫而走,往来临江府的客商、旅人听闻,都慕名而来品尝。
后来“洗手蟹”就此声名远扬,逐渐发展成煮熟再腌制,如此更可去腥,成为了临江府的招牌美食,载入府志,世代流传。
所以,当林湘月尝过一盘“洗手蟹”后,已被深深折服,又酸又麻又鲜。
她还想吃。
但朱景昀却不给她吃了,“月月不可贪食,蟹属寒凉之物,一日食用过多,恐伤脾胃。”
“那好吧。”
“走吧,我带月月出门逛逛去。”
接着,带她微服私访安远侯府,安远侯府乃他外家。
也就是当今太后的娘家人。
在临江府,安远侯府名声鼎盛,除了出过皇后外,其最负盛名的,还非那门口屹立的三座贞节牌坊莫属。
这三座牌坊,各有其源。
第一座,为初代安远侯夫人而立。彼时,边疆战事吃紧,新婚未满三月的侯爷毅然奔赴战场,却不幸马革裹尸。初代安远侯夫人她终身守节,抚养遗腹子长大,为侯府延续血脉,获赐第一座牌坊。
第二座也差不多,第三座则有些不同。那柳氏却是还未嫁进来,未婚夫便已病故,可她执意捧牌位入夫家守节,终生不嫁。朝廷感其大义,便又赐贞节牌坊。
这三座贞洁牌坊如山一般已屹立许多年,名声甚佳。以至于,安远侯府出来的女儿皆备受赞誉,百家求娶。
今日,恰好乃安远侯府老夫人六十寿辰,也就是他外祖母寿诞。
先前早已送下厚礼,如今人来都来了,那便走一遭,以示荣宠。
这一回,二人乃坐马车出门。
一下车,安远侯府便有浩浩荡荡一群人恭敬站在府外等候,见了微服的朱景昀后,齐声声一礼。
“公子万福。”
朱景昀在场上几人脸上逡巡,自然先上前搀起安远侯老夫人。
他面上带着些许笑意,轻声道,“老夫人,最近可好?”
安远侯府老夫人抬头望着眼前英俊贵气的帝王,心里升起一股无限的感慨。
她眼眶泛红,颤着手去抚他的脸又顾及身份,终究只是在空中停顿一瞬,便缓缓落下,感慨道:“公子能来,实乃侯府之幸,老身一切都好,只是时常挂念公子与你母亲。”
“母亲也是时常念叨老夫人。”
说罢,他见众人不敢抬首,便大手虚抬,“诸位免礼。”
“谢公子。”
又与亲舅舅安远侯寒暄两句,目光落在最前面那排,最显眼的那年轻郎君身上,他笑道:“慎之,游历得如何了?”
顾慎之一袭青衣,端得是温润如玉,风度翩翩。他上前两步,回道:“表哥,我此番颇有收获。”
“哦?等会儿细说。”
“是。”
朱景昀笑了笑,转过身回马车掀开车帘,轻声道:“月月,下车了。”
闻言,众人皆惊。
什么情况?陛下身边有女人了?
怎么从未听说!
灵鸢和灵羽便是一直侍立马车旁,皆不敢贸然上前搀扶,都知道姑娘娇得很,骑马要陛下抱,吃饭要陛下喂。
果不其然,众人便见朱景昀亲手将一女子扶下车,等她站稳。
灵鸢这才轻手替其整理裙摆。
只见那女子端得貌美,那脸似玉莹润粉透,眉如柳梢扬韵。樱唇似朱不点而红,娇嫩欲滴;双眸似星,眼波流转间,含着盈盈秋水。
如妖似仙,如梦似幻。
又见陛下携这女子向前,向众人介绍道,“此乃林姑娘。”
林湘月定了定神,遂上前向安远侯老夫人等人柔柔一福,“见过老夫人,见过诸位。”
“好好好。”
安远侯府老夫人拉过她的手,笑道:“是个好看的人儿,快随老身进府吧。”